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陈”醋酸张万胜我原先在乡政府是个没名堂的干部,由于素日爱耍笔杆子,"大名"不时在报刊上露露脸。忽一日领导慧眼识金,于是,我便坐上了乡政府行政秘书的交椅。乡里原有两个秘书:党委秘书和行政秘书。因两个秘书同姓不同龄,大伙儿都分叫他俩是大李秘书和小李秘...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18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东方之子》“部长访谈”节目,那次接受采访的是卫生部长张文康。他给我留下的较为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他“不当‘面团官”’的说法。他说:“我说不当‘面团官’,就是我要通过调查研究,有自己的主见,包括我的讲话稿、写的文章,我都要有自己的主见。我不会是秘书写什么我就念什么的官。”“领导”毕竟是“领航导向”的人物。作为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的领导者,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总结工作靠秘书理头绪,部署工作靠秘书出思路,开会讲话靠秘书写讲稿,这倒使秘书得到全面的…  相似文献   

3.
谁之过?     
一天,某市召开减少文电、改进作风动员大会,局以上领导干部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市长的动员报告作到中午12点半还未讲完,听报告的一个个心烦气躁,会场一片叽叽喳喳,秘书实在看不下去,便硬着头皮,猫着腰走到市长身边小声向市长提醒道:“市长,已经超过吃饭时间了!”谁也没有想到市长转过身来,对着秘书怒吼道:“妈的,还不是你把稿子写得这么长,害得我念得这么累,弄得大家听得这么烦。”秘书愣了,大家傻了,会场一片寂静。像这种秘书写得苦、领导念得累、群众听得烦的现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几乎是无处不有,无时不有。领…  相似文献   

4.
上期回顾     
《廉政瞭望》2013,(12):3-3
走出“副秘书长成贪腐重灾区”的误读与怪圈,副秘书长们其实是这样一群人:低调却不可或缺,似有权又似无权。与领导在一起,他们是办事员;与领导秘书在一起,他们是“副秘书”;与部门在一起,他们是领导。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和斯大林作为中苏两个大团、两个大党的领导人,曾经有过不寻常的交往,结下了不平常的关系。透过这些关系,折射出中苏两党、两日之间的许多恩恩怨怨、去非曲直。“一生写过三批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曾经坦言“一生写过三篇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解释三篇文章写作的深层背景说:“第一篇在延安,1939年斯大林60寿辰时写的”,当时欧战爆发,苏联需要我们的支持,我“抛弃个人感情,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祝寿”。“第二篇在莫斯科,是1949年他70寿辰…  相似文献   

6.
智慧的喜悦──哲学随笔录朱铁志两个月前,我写过一篇《不“追星”让他们追什么》的杂文,为一些情感无以寄托的少年朋友鸣不平;也对我们这些为人兄长的“新闻界人士”进行反省。我以为,少年“追星”是以新闻媒介和某些企业家“追星”为前提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这般...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报,看到两篇文章,心中感慨颇多。一篇是江西万载县发生鞭炮爆炸事件后,省、市、县领导的讲话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内疚”;一篇是《山西政协报》上登载的消息《临汾市政协副主席成继东提出: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应普遍推行》。读完之后,笔者不禁产生一个想法:出了问题(重大事件),作为直接责任者的领导,仅有“内疚”是不行的,而应该是“引咎”。多年来,我国的用人制度形成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风气,领导干部犯了错误,出现失误,只要不触犯刑律,都可以高枕无忧地继续呆在原位上工作,甚至得到升迁,从来不担心丢掉“官…  相似文献   

8.
据《胡乔木同忆毛泽东》一书介绍:“在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以后,毛主席写了两个很重要的材料,一是为会议起草‘结论草案’,即《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二是写了一篇长达5万多字的批判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九个文件的文章。”毛泽东针对“九个文件”所写的文章,把王明等人批得体无完肤,其中有两篇文章是专批“经验主义”的,点了周恩来的名,指其为“经验宗派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你们一年给我写两封信,反映一下乡里的情况”195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刘少奇大哥的孙子)回乡度暑假,离京前,刘少奇交代他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位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的情况,,刘少奇希望他的农民“秘书”是真正的翻身农民,种田的行家里手,又敢于讲真话的老农。  相似文献   

10.
看到报纸上一幅名为“超级要求漫画,很有意思。只见一个大腹便便领导正嚼着一只梨,满口生津,有滋有味,却十分严肃地指示三个秘书模样的人说:你们好好研究一下梨子的味道,写个报告给我。看完漫画,不禁哑然失笑,但又不能不佩服漫画家对生活观察得细致入微,讽刺得替我写报告替我写总结替我写作业替我写体会看到报纸上一幅名为“超级要求”的漫画,很有意思。只见一个大腹便便的领导正嚼着一只梨,满口生津,有滋有味,却十分严肃地指示三个秘书模样的人说:你们好好研究一下梨子的味道,写个报告给我。看完漫画,不禁哑然失笑,但又不能不佩服漫画家对…  相似文献   

11.
小议改文风     
文风是党风的体现。在改文风问题上,原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的“诀窍”值得我们借鉴。 1957年,谭震林在攸县进行民主办社试点,随行人员曾经用试探的口气建议一些报告可由秘书代写。谭震林风趣地说:“那不行,如果领导干部在会上照念秘书起草的稿子,那不成了傀儡!再说,人家写的稿子,毕竟不全是自己的见解嘛!”一次,谭震林在基层遇到一场报告会。台上一位干部正襟危坐,  相似文献   

12.
黄禹康 《党建》2009,(3):58-59
“你们一年给我写两封信,反映一下乡里的情况” 195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刘少奇大哥的孙子)回乡度暑假。离京前,刘少奇交代他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位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的情况。刘少奇希望他的农民“秘书”是真正的翻身农民,种田的行家里手,又敢于讲真话的老农。  相似文献   

13.
郑培民副书记离开我们近1年了。我头脑里总是挥不去和他交往的历历情景。2002年3月13日,省人事厅一位领导泣不成声告诉我郑副书记的不幸后,我倒在电话机旁。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不久,又一位领导从省城打来电话,说省残联的领导于14日去北京参加郑副书记遗体告别,并要我写一篇悼念郑副书记的文章。我还是半信半疑。直到打电话询问省残联周理事长和郑副书记的秘书,才完全证实是真的了。15日,我踏着千里悲伤赶往省城,为郑培民副书记送行……16日,是安葬郑培民副书记的日子,当一切安顿好后,憋了一天的老天爷再也无法忍…  相似文献   

14.
调离岗位     
正大志是我们局长的秘书,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写东西善于吹捧应景,深得领导器重。前些日子,我们局长亲自挂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搞了一次植树造林活动。大志在第一时间写了一篇通讯稿,第二天就见报了。说来凑巧,那篇稿子被某位市领导看到了,这位市领导跟我们局长面和心不和。这次,他看到我们局植树1000多棵,就有些怀疑。于是,他叫上秘书来到我们  相似文献   

15.
“道路不平,镇长不行;道路畅通,百业兴旺。”这是写在腰鼓之乡———安塞县沿河湾镇过境公路山崖上一条赫然醒目的标语。两年来,每每车过此地,常令我油然生出一些感动和敬意———为这条标语,也为与标语相关联的这位镇长,同时,更为该镇的父老乡亲庆幸不已。比起那...  相似文献   

16.
在梨园界有句行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唱戏、唱歌若此,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练习,不断的练习,确实太重要了。在不断的练习里,你终熟能生巧。记得读初中时,我曾问一位作家:“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位作家说:“多写多练。”当时,  相似文献   

17.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该卷中最短的文稿《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全篇只有370多字,用了4个“不行”。“不行”二字看似简单,却不是轻易能说出口的。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  相似文献   

18.
讲话,是领导干部的一种工作方式。领导讲话,要有新的知识,使人们听了之后有所提高;要有新的信息,使人们听了之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有所了解;要有新的见解,使人们听了之后能够从中受到启迪。如果没有这些新东西,炒别人的冷饭,吃别人嚼过的馍,那就是一篇“淡如白水”的讲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嘴虽然长在自己的身上,但大脑似乎长在别人的身上。他们开口说的话,不是秘书捉刀代劳,就是从上级机关领导同志的讲话稿里照抄照搬,成为上级领导的“传声筒”,要么就是说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千篇一律的大话、套话、空…  相似文献   

19.
青山 《党课》2012,(7):59-61
党政各级机关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很多,但能够称得上“大手笔”者并不多。难怪常听一些领导抱怨:找一个过硬的“笔杆子”太难了!而那些秘书们又何尝不着急呢?他们也想在文字上成为令人羡慕的“大手笔”,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迟迟上不了路,写出来的东西多半被领导“枪毙”也很是苦恼。那么作为机关文秘人员怎样才能成为“大手笔”呢?关键是要过好“三关”,坚持“三勤”,做到“三不”。  相似文献   

20.
何谓秘书?根据《秘书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秘书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其工作具有辅助性、从属性和服务性。由此可见,秘书是“职员”,而不是“官员”。腐败指的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现今社会,不是官员、不掌握国家公共权力的秘书,却频繁发生违法腐败行为,并成为了当下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