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期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社会群体在社会变迁中形成鲜明的代际变化。20世纪中期,鉴于西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变迁下代沟问题日益突出,玛格丽特·米德就文化变迁下的代沟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揭示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与后喻文化中的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本文通过列举转型期中国60后、70后、80后与90后人群的不同特点。在米德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四种人群的代际冲突与文化传承问题,认为消除代际冲突与文化传承的障碍需要代际之间对话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逐步改变了代际之间的资源分配结构,农村青年女性的权利意识不断觉醒,主张权利的行为日益增多,"为权利而战"成为越来越多的女性青年的必然选择。权利的争夺,引发了社会失范的现象:农村青年女性的自杀率在转型期出现了一个"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的演变轨迹。本文以实证调查的资料为基础,从农村青年女性权利观念表达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近30年来该群体的自杀率变迁过程,及其引发的社会后果,并对如何进一步降低农村自杀率问题做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佟兆俊 《世纪桥》2011,(23):92-95
话语中充斥着意识形态观念。各种话语的编码或解码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批评性话语分析学者Fairclough认为意识形态被建构到话语实践的形式/意义的各种维度之中,致力于统治关系的生产、再生产或改变。新闻报道语篇亦是如此,在其形式/意义的各种维度,我们都能见到意识形态建构于其中。对于在话语实践中如何建构不同的意识形态,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这是通过语言使用者在语言各个层次上对符号系统中可选项目的选择实现的,本文拟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选择"视角讨论英文新闻报道如何通过词语选择构建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媒体框架"是传媒对新闻事实进行主观选择和解释的一种结构,具有建构客观现实的意义,也是受众思考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在2006年、2007年、2008年5月至9月有关"80后"报道的分析,媒体对"80后"报道的框架存在普遍性的失衡.从主观上看,记者潜意识中存在着对"80"的偏见;从客观上看,"80后"的话语权和话语表达渠道失衡.由于媒体框架建构的不平衡,"80后"的社会角色发生了错位.呼唤"80后"社会角色的回归应构建平衡的媒体框架,既要理性看待"80后"的表现,又要认识到"80后"是引领中国未来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社会结构是共变的.人民公社时代村庄的话语特征是政治话语,它反映了政治身份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庄在"奔小康"的生活过程中,政治话语逐渐为生活话语所取代.生活话语主要体现在村庄的喜庆活动之中.从政治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变,体现了村庄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着制度安排和角色赋予的绝对话语权,但微时代话语传播权的弥散,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性话语权、知识性话语权和个体性话语权等主体话语权的变迁。教育双方话语圈子"代沟"的存在,将阻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一种凸显多维代际话语主体共存的后喻文化理论,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前喻""并喻"和"后喻"三喻主体形态,为应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在代际分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在社会保护需求上存在一定代际差异,动态、准确、灵活地把握其需求位序与需求结构的异质性对提升农民工社会政策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政策要在侧重保障老一代返乡农民工生活的同时积极扶持新生代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创新培训形式,加大对新生代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群体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基于代际差异考量积极提升返乡农民工群体的各项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薛平军 《学习月刊》2014,(22):55-56
由于学生的异质性不断增强和社会急剧转型,目前"90后"尤其是"95后"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流并演化出特殊大学生群体。该特殊群体不仅在校园生活中影响着自身成长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所在班级、朋友圈、学生团体,并进一步影响到高校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国内既有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模式的设计缺乏对接受照护者主观偏好的系统考察。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市244位失能老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从照护内容需求和照护者选择两个维度分析了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方式选择的主观意愿。统计分析显示,失能程度、代际支持和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照护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据此可提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设计依据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贫富差距主要从客观的指标尤其以基尼系数来测量与分析,但较少从人们的主观感受、认知来认识,尤其对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为得益的先富群体究竟如何看待社会贫富分化,并没有什么较为实证的调查资料、数据来回答.而社会贫富分化到何种程度是同人们的主观感受有关联的.本文旨在以作者于2004年9月在浙江所做的问卷调查资料来揭示出先富群体对社会贫富状况的认知,即先富者如何看待与分析目前中国社会贫富分化情况.文章的基本结论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得利的先富群体也认为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而造成这种差距过大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制度性的因素例如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关于"游民"阶层的言说在中国政治与知识精英的话语生产中经历了深刻的迭代:从封建士绅眼中"风俗浇漓"的象征,到革命者眼中革命性与破坏性并存的可动员力量,再到建设时期和改革年代社会治理话语中的秩序威胁者。"流动者"的革命性乃至"革命"不仅反映出"言说者"问题意识与分析框架的变迁,也可照见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在广义的社会革命仍在进行的当下,针对"游民"研究,革命话语犹有可追之处。  相似文献   

12.
尹辉 《学习月刊》2012,(12):150-151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管理和服务问题应该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1]但由于高校长期固有的官僚化、行政化以及与社会的分割状态,导致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管理与服务在现实生活中一直处于弱化的状态,不少高校虽然也提出了服务学生的理念,但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业荣誉及行为评价等一直掌控在高校教学及行政的两条线上,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以主体性问题为切入点、以哲学研究为载体、从文化视角批判资本主义的当代西方重要左翼思潮。然而,在其百年变迁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勾画了一个从原本"修正"、"完善"马克思主义到实质上的反马克思主义、从批判资本主义到变相捍卫资本主义的怪圈,从强调无产阶级群体意识到坚持自由主义式的个人本体论是探讨这一怪圈得以形成的重要入口。西方马克思主义个人观失误的警示意义在于,在我国当前的话语体系建设中,唯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自由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才有可能冲破新自由主义的话语霸权,建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淑东 《新长征》2008,(1):18-20
农民工作为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其从农村流入城市的过程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农民工的大量流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以逐年递增趋势迅速发展,至90年代中后期形成涌动的“民工潮”,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运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现理论渗透力、解释力、说服力、引导力和吸引力的活动。纵观我军80多年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贯穿始终、时代感鲜明突出、号召力广泛强烈、大众化深入人心是变迁中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要特点,从话语变迁的考察中可以得出话语创新发展的重要启示:始终围绕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构建与言说,结合革命的政治目标与官兵切身利益进行表达,在巩固意识形态话语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活话语的运用,话语创新与大众化需紧密联系军事实践活动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6.
以赣中南农村为例,考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与老人赡养之间的关联,我们认为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问题严重。其直接原因在于赡养原则的变化——从传统时代的无条件"孝道"转变为当代的有条件回报,深层原因则在于代际权力关系的变迁——家庭权力从父辈手上转移到子辈,尤其是媳妇家庭地位的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的、以关于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理论为根据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价值理想的社会主义学说。"民主社会主义"几经演变,到20世纪以降,成为同"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既不承认社会运动规律又失去人类价值理想、只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的思潮。"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其联系性、共通性逐渐削弱,其差别性、对立性日趋加强,直到在中国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论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代特点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则把对西方有一定适应性的改良版资本主义搬运到中国来,国际国内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是完全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话语"是政策过程中的普遍性因素,公共政策是话语建构下的产物。在政策过程的话语建构解释模型中,特定时期内的政策选择与变迁,并非决策者对"客观"社会问题的直接回应,而是通过一定的话语论证策略对社会"问题"自身、相关群体的"身份"以及政策方案之"合理性"依据进行特定建构从而服务于自身意图的体现。政策过程在根本上体现为一个围绕特定议题的意义赋予、话语宣称与竞争的过程,最终的政策产出反映的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政策话语的内容。影响政策话语竞争的因素除了话语自身的合理性之外,还包括宏观情境因素、话语行动者的资源、权力地位与策略使用,以及政策经验反馈的影响。缘于对话语因素的关注,政策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修辞过程。  相似文献   

19.
纪念活动因其所具有的情感烘托、符号承载及价值传递等功能,成为话语表达的重要载体。毛泽东诞辰纪念文本的话语表达,主要体现在话语主题、话语特征和话语功能等方面。话语主题包括评价历史地位、缅怀历史事迹和弘扬时代旋律。话语特征表现为具有历史的继承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话语功能主要有价值认同与意识构筑的政治功能、话语建构与改革创新的社会功能、历史记忆与情感寄托的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20.
开埠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福州的社会风俗也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文章从西方物资文明输入与衣食住行习俗的变化,社会变革对风俗的影响,宗教与社会风俗的演变,传统陋俗的改变等方面探讨这一时期福州社会风俗面貌。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探讨近代社会风俗演变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传统与现代、宗教与社会风俗变迁、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国家政权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