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刘霄 《廉政瞭望》2014,(13):60-61
60多年来,两岸因为台湾海峡的地理距离和政治文化因素,双方难免会有对彼此的误解、好奇。台湾作家廖信忠就是这样一个民间文化的“中介商”、“搬运工”,他在《我们台湾那些年》一书中,用通俗轻松的大白话,向大陆民众讲述了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台湾.讲台湾几十年来的剧变。  相似文献   

2.
1932年,戴高乐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陆军军官,却很重视领导学。在《剑锋》一书中,他宣称,领导"没有神秘感就没有威望可言"。在他看来,领导与下属之间、官员与民众之间,因为过于熟悉,产生的不会是尊敬之情,而是轻蔑之感。由此,他建议领导者"只有像神像一样隐居深庙,才能显出凛凛的威风。无论是运筹帷幄,还是所思所为,都要令人捉摸不透。"  相似文献   

3.
1932年,戴高乐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陆军军官,却很重视领导学。在《剑锋》一书中,他宣称,领导“没有神秘感就没有威望可言”。在他看来,领导与下属之间、官员与民众之间,因为过于熟悉,产生的不会是尊敬之情,而是轻蔑之感。  相似文献   

4.
2005年以来,大陆推出了一系列惠及台湾农民、渔民、学生、商人、医生等各界人士的新举措,对两岸关系产生积极地影响。它增强了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力,赢得台湾民众的好感,有助于培养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为两岸最终统一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他,一个把底层上访者当兄弟姐妹的草根学者,一个嫉恶如仇敢怒骂官员而拂袖而去的公共知识分子. 他,奔波于田野乡间,徜徉于高校讲堂,点拨迷津于各地官员课堂. 他,以微博为私人媒体,关注着全国各地底层百姓的困苦,鞭笞着无视民生的地方官员. 他就是被网民们喻为"中国微博打拐第-人"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10年后的于建嵘,较之学者,更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中国或许不缺少一两个学者,缺的是为声音微弱的底层代言、为民众的命运奔走呼喊、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人物.他扮演了这一角色."他的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徐勇教授评价说.  相似文献   

6.
正1949年新中国成立,台湾与大陆断绝来往,两岸处于敌对状态。海峡两岸渔民在海上捕鱼,相遇也不打招呼。大陆个别渔民偷偷拿些渔货交换一些台湾日用品,也不敢声张,被人举报就会被以"通敌罪"判刑。这种状况,直至1979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之后,才有所改变。接着台湾也开放回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开始逐渐缓和,海上贸易也逐渐活跃。由于两岸货币不能通用,只能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进行。大陆渔民用海产品和土特产向台湾渔民交换当时  相似文献   

7.
一、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和江泽民同志对台重要讲话为两岸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问题与构想多次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说:“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上,他指出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拥有军队,大陆不派人到台,台可派人到中央任职,可与各国保持与发展非官方经贸关系,但台不应有代表国家的外事权。在经济上,两岸应互补共荣,“两种…  相似文献   

8.
大度读人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  相似文献   

9.
台湾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认为,2004年台湾大选,陈水扁最大的助选员是大陆。因为大陆近一年对台湾的大量入超,使台湾摆脱了经济凋零的窘境。如果没有大陆经济拉动,去年台湾贸易损失将达200亿美元。在台湾经济高度依赖于大陆的形势下,如果大陆真的不跟你玩,台湾绝对吃不消。大陆对台湾摊牌,而其中对台湾进行经济制裁的可能性最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陈林认为,经济制裁相对于军事手段,虽然不会伤及性命,但是也必然殃及无辜,影响岛内人民生活,助长社会敌对情绪,反被“台独”政客加以利用。出于投鼠忌器的考虑,诸如贸易禁运之类…  相似文献   

10.
正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说,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  相似文献   

11.
<正>前不久,台北捷运站发生恶性随机砍人事件。行凶者拿着刀在月台和列车上砍人,4名乘客不幸遇难。这起血案,让对公共安全高度信任的台湾民众震憾不已,也让大陆民众惊呼:"台湾地铁竟然没有安检!"是的。除了地铁,台湾的火车站、汽车站也没有安检,乘客们买完票直接验票奔向月台或汽车,节省了时间,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在台北捷运血案发生后,民众要求安检的呼声高涨;也有人反对,表示如此一来,会降低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对于曾经负有责任而降职、免职、引咎辞职的官员,并非一概不能起用。如果因为一次失误,就否定一个人的全部,这样的问责过于偏执。相反,给那些改正错误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问责官员”一个复出的机会,更能体现出制度的善意与理性。本文拟在分析当前我国问责官员复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官员复出的路径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陆、台湾的几位历史学家在一起用餐时,因为其中一位是大陆研究毛泽东的知名专家,于是,大家的话题自然而然转到毛泽东的人格与政治思想等问题上。其问我(作者)谈道,我读蒋介石生活秘书翁元口述的《我在蒋氏父子身边四十三年》一书,觉得可以对蒋介石与毛泽东各自在私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作一比较,从中体会两人在政治上的根本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谈鲁迅的有文人,有亲人,有要人。但军人谈鲁迅的不多,张学良就是其中一个。那么,在张学良眼里,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鲁迅会骂人。1947年11月16日《大报》有一篇介绍张学良谈鲁迅的文章,说:张学良蛰居台湾之后居然大读《鲁迅全集》,红封面的20巨册的书,厚厚堆满了他的书桌。他一度几乎言必谈鲁迅。他和张治中谈到鲁迅,说道:"鲁迅的文笔的确辛辣之至,我也被他骂得好苦。"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对鲁迅的骂似乎并没有多少反感,反而有一种"入木三分骂也精"的享受和快感。  相似文献   

15.
聚焦     
<正>台湾拟再增15个赴台个人游城市据台湾媒体报道,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实施两年多,成长快速。台湾观光部门最快在今年4月将每天大陆游客"个人游"人数上限由3000人增至4000人,并拟新增加15个开放"个人游"的城市,包括哈尔滨、大连、贵阳、烟台、无锡、常州、南昌、徐州、佛山等。目前,大陆游客入境台湾最多只能停留15天,将考虑放宽到一个月。  相似文献   

16.
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官员死后见到阎王,自称生前是一个好官,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没有任何贪腐和过失。而当阎王问他有什么作为时,他却无言以对。于是,阎王怒斥:"你身为官员却求全自保,该办的事情不办,该断的案子不断,该上报的问题不报,岂不是负国负民?要是这样,我们还不如在公堂上立一个木偶,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还廉洁吗?要知道,无功就是过,不干更是过。"  相似文献   

17.
王春 《廉政瞭望》2014,(13):15-15
前不久,台北捷运站发生恶性随机砍人事件。行凶者拿着刀在月台和列车上砍人,4名乘客不幸遇难。这起血案,让对公其安全高度信任的台湾民众震憾不已,也让大陆民众惊呼:“台湾地铁竟然没有安检!”  相似文献   

18.
天下     
《廉政瞭望》2014,(11):20-21
<正>乌克兰"清污法"生效众高官纷辞职乌克兰"清污法"日前生效,该法禁止前亚努科维奇政府官员、曾经参与镇压民众示威的安全官员、苏联时期的克格勃官员等在现政府中任职。乌总理亚采纽克说,在"清污法"的影响下,数十名内阁高级官员纷纷递交辞呈,他的办公桌上有厚厚一叠辞  相似文献   

19.
在承认私有财产的同时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大陆与因独立论抬头而动荡的台湾之间,矛盾由来已久。究其原因,应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存在着的国共之间的合作抗日与内部抗争。在当时中国那种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中,有这样一个日本人,他与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和中国国民党的蒋介石都很接近,不但提出过关于战后日本改革的构想,还试图让日本国民承认他是“日本人民代表”。这个人就是日本共产党的领导者野坂参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不断地把优秀中青年干部送到国外培训,现任山东临沂市委书记李群就是其中一个,他的见习职务是给美国纽海文市市长当助理,虽然时间不过半年,但受益匪浅。回国后他写了一本书:《我在美国当市长助理》,一上市就很畅销。书中一件事引起我的兴趣,那就是“总统来了怎么办?”李群讲道:有一天,他看新闻,得知美国副总统戈尔到了纽海文市。但市长置若罔闻.只管做自己的事。他惊奇地问市长:“戈尔来,你为什么不出面?”不想市长更惊奇地反问他:“我为什么要出面?”后来李群才知道,在美国,下级官员根本没有恭迎上级官员到来,给上级官员安排食宿、陪同检查工作、一同观赏风景、一起参加娱乐活动一说。李群说,不说是来了副总统,就是总统来了,市长也一样的不出面。这事听起来真是名副其实的海外奇谈了,因为这在我们许多人听起来很是不可思议。大人物大驾光临,紫日高悬,山动地摇,下级官员一个个尾随其后,围绕左右都唯恐不及,甚至还要到地界迎驾,有警车开道,走到哪儿清场到哪儿,怎么敢置若罔闻呢?一句话,上级领导的到来,是下级官员天大的事,要放下手中一切工作,甚至提前数十天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