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知识政治学是西方后现代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其基本观点为政治的本体是知识,政治面貌的改善有赖于其知识基础的改善。政治知识化是其最基本的理论命题。但是,从理论渊源上稽考,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宝库中就蕴藏着关于政治知识化的命题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知识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学术资源。这些学术资源包括政治与知识同体;政治以知识为基础、需要知识化;政治与知识通约的关键是政治家与哲学家高度契合;政治可以知识化,其根本途径是普遍的公民政治教育。深挖这些学术资源,不仅可以梳理知识政治学的理论脉络,更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政治与知识关系观,推动政治与知识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知识生产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政治学知识生产的本质,就是要从纷繁复杂的政治实践中提炼并创造知识,不断构建、完善和丰富人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进而间接或直接推动中国政治学自身的发展乃至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同样面临着知识生产问题。从目前中国政治学的知识生产来看,我们需厘清政治学知识生产中的知识创造、知识创新、知识共识、知识传播和知识互鉴五个方面的议题。在政治学知识生产中,着眼于增强知识阐释力,着力提升知识贡献力,正视政治学知识生产中概念、理论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而超越国际化与本土化论争来推动中国政治学知识生产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们之间利益矛盾与人们共同利益即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历史本质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贡献。基于这一科学理论,政治学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科学——可对政治现象做出正确解释与预测的科学。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本质特征。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任务是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提供指导政治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人民根本利益,同时注重研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与政治教育及其客观作用。政治定义是政治学体系对政治的第一个理论规定,不需要揭示政治的所有本质特征,只需要揭示政治现象的最初、最简单的本质属性。为此,可以这样界定政治:政治是基于人们共同利益——利益相互冲突又必须生活于同一社会共同体的各阶级、阶层人民的共同利益即人民根本利益——而以特殊方式重新组织社会所产生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陈周旺 《新视野》2023,(4):38-45
中国政治学的教学改革与政治学研究的进展是同向同行的。政治学的教学不仅是一种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也是政治观念的塑造,其本身也是一种政治行动。政治学的使命,是将政治价值知识化,通过政治学知识的传播来实现特定政治价值的教化。因此,对政治知识的重构是必不可少的。知识重构意味着祛除那些剥离了具体语境的概念化知识,去关注那些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更接近于政治本质的新知识体系。随着知识重构进程的深入,政治学的教学体系也必将面临一场深刻的知识化改革,使政治学在价值上和理论知识上的突破最终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周亚权 《探索》2007,(2):73-77
人格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政治性格特征的总和。政治人格属于政治文化研究范围,内含多种要素,包括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道德准则,并且按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研究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特征。政治人格是微观政治学研究(在我国还比较欠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政治人格的重视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推动我国政治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鸿武 《新视野》2003,(3):79-79
王振海教授的新著《公共职位论纲——政府职位的属性与配置机制研究》,近期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与分析工具,围绕公共职位这一核心概念,构建起一套全新的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框架。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系列崭新的概念、命题、理论,而且向人们提供了一个符合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发展的国际潮流和我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发展的未来方向的学理路径,是近几年来我国政治理论界有深度、有力度、有创新意味的著作之一。该著抓住了政治领域一个司空见惯但又始终未能作为基本变量,分析政治现象的因素——公共职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追溯“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的规范内涵,梳理它在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的运用,发现做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学者往往运用它来彰显现存所有政治制度对中国建设现代国家的意义,基层政治研究者则运用它把乡村社会与基层政治向上提升到国家体系的高度,这些研究的理论抱负都十分可贵。但是现代政治的根本内涵是否只是权力集中与控制。“国家政权建设”是否简单地等同于“集权”、从上到下的“整合”与“一体化”,所有的社会现象和政治活动,是否都要被“整合进”“国家的必然要求”?理论的流行恰恰也凸显了理论的解释限度和提供新理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说明政治道理、规范政治行为,将政治运作纳入知识的检视之下,形成和谐的知识与政治关系,是知识政治学的基本要义.政治与知识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潮的主题之一,培根、孔德、韦伯和哈贝马斯都系统地阐述过政治与知识的关系思想,其中富含着知识政治学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9.
建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对政治学知识跨情境效度问题的有效破解,是对西方政治学霸权的积极回应,是拓展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学术努力,符合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和发展规律。长期以来,学界在创造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的探索中,形成了理论建构型、从实求知型、回应拓展型和返本开新型等基本进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建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要从方法论层面把握价值取向、厚植理论基础、彰显现实观照,以中国性为根本,以超越性为关键,以包容性为依托,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政治学基础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体制机制、政府体制机制改革和公共政策优化、比较政治等自主知识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现有政治学中相关的风险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切入,即生态视角和社会视角.这两种视角的研究只是把风险作为政治的一个外生变量来看待,考察生态风险和社会风险的政治后果问题,而没有涉及对风险领域内部政治现象和政治机制的探讨,也无法体现风险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理念.基于此,以风险分配作为切入点,提出风险政治学的基本框架,建构起风险政治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是不同的,应当加以区分。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异同,可以从对象、领域、内容、形式、功能等维度进行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的主体基础、知识基础,需要建构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设施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意识形态条件,如提供宏观的理论指导、在总体上提供思想理论环境、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着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界面,即社会文化领域。建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体系,应是新时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体系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国内、国外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并以其内容的广泛性、学科的规范性、方法的多样性而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政治经济学根基比较缺乏、政治理论落后于政治现实的需要等明显的不足,对其改进方向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人类的不懈追求,幸福不仅仅只有用收入和GDP的增长来衡量,更不是越有钱就一定越幸福。幸福应该放到社会政治体系中去考量,放到引起公民幸福感日益变化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和谐、自由、民主、良好的环境都应该成为衡量幸福的指标。幸福政治正是适应了当前的这种趋势而日益为各国政治家所关注。幸福政治学是以幸福政治为研究对象和对幸福政治进行学理上的阐释,从而成为当前一种新的政治学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珊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课题。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是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实践,着...  相似文献   

15.
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是人们在对行为主义理论反思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而形成了一种新的重要的分析范式,是对传统制度分析方法继承基础上的超越和发展。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为中共党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力的工具,对其精华的吸取可以为党史研究提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政治学研究以人类政治现象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为对象。不同民族、国家的政治实践与经验为政治学的概念提炼、理论架构等贡献着不同的养分和资源。随着人们对政治学基础理论和国际前沿知识的逐步掌握和熟悉,学科范式的逐步规范和拓展,以及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提出越来越多的解释性需求,更主动地围绕中国经验开展政治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视,并逐步开始了对于研究对象、路径、概念和理论的深入思考和建构。政治学对中国经验的研究,离不开历史的视野、实践的视野和比较的视野,需要从宏观走向微观,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抽象出更为一般的理论范畴,从而为政治学的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党的执政方式是政党控制、驾驭国家并协调社会的方式和方法。研究党的执政方式,不能仅从政党自身中寻找逻辑,必须到现代政治生活——政党、国家和社会中寻找。为此,文章从三者关系出发,考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逻辑,认为完善和改革党的执政方式,需要限制国家权力、培育社会力量并使政党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政治学?政治学究竟有什么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政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在《政治学》这部被誉为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中,对政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作了初步阐述。近20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政治学这门学科获得了迅速发展。但人们对它知道得并不很多,许多人关于政治学的知识,无非是通过新闻媒体或投票选举、国会辩论、政府换届等政治活动了解一些。要了解政治学有什么用,首先应了解什么是政治,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什么…  相似文献   

19.
论人类治理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学以国家政治为本位 ,未能站在人类的高度去审视政治生活。从“类”的视角出发 ,考察人类公共治理的历史演变 ,可以发现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部落治理模式、自然国家治理模式、主权国家治理模式和多元治理模式四个阶段。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 ,人类治理模式正面临一场深刻的革命 ,即由基于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多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全球治理时代。全球治理是人类战胜来自社会内部和自然界的双重致命威胁的唯一途径 ,也是人类终结其原始敌对情结和集体恶性竞争的唯一道路。为此 ,人类需要一场更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政治学应为全球治理的新时代提供革命性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现代政治学,应当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中国的历史条件和民族传统、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总结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经验,继承和革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遗产,吸取借鉴现代政治学说的科学成果,阐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规律和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