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幸福吗?”当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你就不一定幸福了。常常,幸福是一句口头禅,虚无缥缈,却又无处不在。有一句谚语说:“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意思是说幸福是相对的,只有与不幸相比较,才会有真切的体会,幸福又是渐进的、无止境的,已经拥有了就觉得平常,又去追求更多的幸福。如何生活才是幸福呢?每个人通常是在实际生活的比较中产生幸福与不幸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党支部书记。作为行政“一把手”的中心主任比我年长11岁。从我俩搭档的第一天起,她就对我说:“以后单位的大事小情咱俩一起商量着办。”我说:“放心吧,从现在开始,咱俩就得风雨同舟啦。就像别人说的。党政‘一把手’就像两扇门,关上门要严丝合缝,敞开门要畅通无阻。只要咱俩齐心协力,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相似文献   

3.
耿耿 《党史博览》2008,(9):47-50
牛畅幽默地说:“她们俩啊,是我们征粮队征粮时征来的!”一位朝鲜人民军军长要认姐妹俩做干女儿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常棣》的诗,开头四句是:“常棣之华,鄂不韦毕韦华(同音字:伟),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是一首描写兄弟和睦相处的诗。常棣是一种植物,又名棠棣。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精熟古代的名家名作,具有高深的古典文学素养。对史学、文学、经学都很精通。他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自勉联作为治学名言更是广为人知。范文澜在学术领域成绩斐然,被誉为"国学名家"、"史学大师"。他很敬佩毛泽东诗词恢弘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语言艺术。积极、热忱地把毛泽东的名作《沁园春·雪》译成白话文,开翻译毛泽东诗  相似文献   

5.
一位“80后”感叹说:“我人生第一句谎言是从写作文开始的。”这句话在网上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为什么学生写作文要造假昵?因为我们的教学内容“太应试”、“太空洞”、“太枯燥”,学生没有生活体验,没有亲身经历,没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6.
杜日辉 《世纪桥》2000,(3):47-48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学者之一的胡适,在思想上、政治上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的思想转变也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正象胡适1914年11月3日在《容忍迁就》一文中说:“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这可以说是胡适在治学与做人方面的基本概括。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力求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一、胡适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学者,可以当得起“终生勤奋、著作等身”八字的考语。  相似文献   

7.
北京十一学校里发生的很多事都很“奇怪”。第一件事,该校的李希贵校长有一次陪我到学校各处看看。我们到了一间教室,一开门,那里有两个孩子在自习,李校长马上说:“对不起,打扰你们了。”离开的时候校长又说了句:“对不起,打扰你们了。”这是我第一次见一位校长这样。  相似文献   

8.
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位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听取意见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一些基层干部抱怨部分群众“不听话”、不好管,常与干部唱“对台戏”,甚至抵触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国栋 《党课》2007,(6):28-30
中国的两位伟人说过两句至理名言,一位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他在1930年曾说过“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由来。  相似文献   

10.
袁浩 《奋斗》2009,(11):63-63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  相似文献   

1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治理我国的“脱实向虚”,要借鉴德国之“石”,夯我国之“实”。  相似文献   

12.
陈常青 《求贤》2011,(11):29-29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早晨天很冷.景公感到身上凉飕飕的。他叫晏子说:“请给我端点热食来!”可是,晏子婉拒道:“我不是给您端茶送饭的人.不敢从命。”景公只得又说:“请进服裘!”然而.晏子再次拒绝说:“我不是侍奉您穿衣的人.不敢从命.”  相似文献   

13.
某单位一位新上任的领导在谈到如何为官从政、立身做人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做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这句话道出了做官与做人的关系,官位与官德的关系,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做官首先要做人,这既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和标准,又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和标准。做人的重要性和“官德”的重要性,历来都是被重视和强调的。《左传》将它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成败的高度:“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章也。”江泽民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要把…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毛泽东同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毛泽东问梅白: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梅白答道:记得。有这样两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毛泽东称赞说:不错,你读书不少。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  相似文献   

15.
善读可医愚     
如何解决当前学风中“坐拥书城却久愚难医”的突出问题?西汉学者刘向早有探索“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论述的是治学之道,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医愚是指功效,善读是指方法。善读可医愚,是指方法与功效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6.
有位干部下乡调研,忽然内急,就问一老农:“洗手间在哪里?”老农说:“哦,要洗手,外间屋有洗脸盆。”同去的一位赶忙解释说“他要去厕所”。老农说:“是茅子呀!在院子的西南角上呢。”弄了这位干部一个大红脸。  相似文献   

17.
“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勤奋、仁爱、求实、创新”“严谨、勤俭、求实、开拓”“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乍一看,你也许以为它们是新闻报道或典型材料的眉题,但你很难猜出它们也是一些高校的校训。这些经常出现在校训中的“高频词”,最近被网友评选为“通用校训万金油”。简单地说,校训就是一所高校的治学理念,甚至兼有大学风骨。但往“复杂”了说,校训也很“深奥”,正如一位资深教育记者所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是一字之变.却重若千钧,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一字之变.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向世界作出的政治宣言.向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19.
在梨园界有句行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唱戏、唱歌若此,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练习,不断的练习,确实太重要了。在不断的练习里,你终熟能生巧。记得读初中时,我曾问一位作家:“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位作家说:“多写多练。”当时,  相似文献   

20.
陶旭华 《学习导报》2011,(23):56-56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哲人詹姆土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学生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这时候夸奖能起导向作用,让孩子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