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行战略规划和总体部署;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那么,从学理上如何定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分别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及价值准则,法治建设与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分别是什么关系?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卓泽渊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基本使命。其核心要义在于:弘扬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制定、修改、废除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党和政府率先垂范,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建设公正权威高效司法制度;让守法成为全民真诚信仰。其基本途径在于: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等重要领域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当中,又要通过强化法律政策的引导性、激励性、约束性,激浊扬清、惩恶扬善,逐步完善法治保障体系、党规政策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重点抓好文明法治、公平法治、诚信法治"三大建设";各级领导、政法干部和法学专业人员,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正气,促进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作为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带有明显的法律方法论属性。从方法论的角度解题,需要对命题之中的"融入"进行恰当的理解。"融入"不是硬性推行,而是要找到符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求的进入方式。这就需要借鉴中外历史上已有的法律思维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具体方法。立法是最为简单的融入方法,可以直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到法律规定中;但立法也是一种必须审慎使用的方法,而且也无法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常态化问题。因此,通过司法、执法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法律解释、法律论证和法律修辞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朱世海 《南风窗》2014,(5):23-25
<正>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这不仅体现为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制定符合人民意志的法律,而且体现为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确保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民主和法治,已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对于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至关重要。关于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和实务界曾有过这样的共识,即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凝聚民族价值共识提出的战略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则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不仅体现在一系列具体的制度设计和组织建设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当前理论界流行的法治理论进行反思和总结。当代中国以个体权利保障为核心的传统法治理论不能充分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需要,亟待建构一种使共同体价值和个体价值相互融合的新的价值观念,以更好地回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对建设法治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客观上存在着法律接纳能力不足、法律系统的封闭性、法律实证主义影响等阻碍性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须设置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予以推进。我国立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各项立法,统摄立法的全过程,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健全立法机制,完善立法备案审查制度,加强立法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紧密呼应,显示出法治中国建设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路径,也体现了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法治中国建设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要求党、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基本行为方式必须实现法治化,二者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份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文件。该文件对治理问题的论述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同时也是对治理理论的一次系统诠释和全面构建。其中,对"国家—社会"和"政府—市场"两对核心关系的处理,是支配和贯穿文件内容的一条重要的逻辑线索。文件从民主法治建设、政府职能改革、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市场建设四个方面对处理上述关系提出了系统方案。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开启,同时,实现良善治理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命题,对治理的探索、理解和经验总结永无止境,其政治实践也必然是开放的,形成中国特色治理概念和治理理论是中国学界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两难境地,表明中国法治建设的艰难性和曲折性。中国法治建设之难有许多因素,但最难在文化。当代中国新的治理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现实主义的态度,从中国社会自身寻找和发掘社会治理的生长点,依靠中国本土的资源、在全球视野下推进新的治理的逐步实现。这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进行。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应坚持国家法治、社会法治的共同推进,强调多元治理、共同治理,形成社会共识,实现社会互动和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0.
外加强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加强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做法有:立足本国传统,吸收时代精华;注重宗教、法治、教育、舆论等手段;政府主导与民间组织参与相结合;政党成为各国倡导和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发起者与统领者.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文明成果必须立足中国文化传统,坚持党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拓展核心价值体系建...  相似文献   

11.
黄楠 《法制博览》2022,(14):30-32
法治是治理社会的一种手段.为提高法治水平,应当将法治思维贯穿在法律法规建设中.在编纂《民法典》时,就运用了法治思维,有助于完善国家法治治理体系,强化法治治理效果.本文研究了《民法典》中法治思维的具体运用,以期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张驹 《法制博览》2015,(7):174+173
腐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我国腐败问题尤为严重,危及并破坏法律的权威和有效实施,危及国家政权稳定;腐败与法治是水火不容的,法治是解决腐败问题的一剂良药,反腐败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反腐败也为法治建设奠定良好的政治权力生态。  相似文献   

13.
列宁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创者,其法治思想丰富而系统。他明确提出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做到法治完备、严格执法和守法,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注重法律监督,发挥共产党、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在执行和监督法律中的作用,同时强调法律意识在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保证法律的实现,从而有效地治理国家。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想,给我们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4.
李亚涛 《法制博览》2015,(8):146-147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第一次将法治提升至新的高度,向社会释放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理顺社会关系,疏导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信号。法律将成为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凭证,所有的利益诉求和扭结都将通过规则的形式得以表达,疏通,平衡,厘定,规制。在此情况下,根据中国的特殊实际,充分研究中国的传统思想资源,发掘法治中国的可能性,有利于我们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规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国家治理体系与法治体系的协调与统一,可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现代化的相互促进,是铸就现代化强大国家、实现"法治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么建设"提出了很多新的论断和观点,这一系列新观点构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基本逻辑。关于国家治理的思想是习近平重要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因为这一思想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经验的系统总结,而且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德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方式,二者各有特点。对于国家治理来说,单纯的法治或单纯的德治都有局限性,好的国家治理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治理、法治、德治内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法治与德治具有非常紧密的辩证关系,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治理都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立法、执法及法律宣传等方法并重;在守法方面,要在全社会形成守法的道德环境;在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背景下,党政领导干部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活动,做到以上三点,方能促进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外国政党引导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价值观建设是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领跑者,各国主流政党在推动社会价值观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是现代社会价值观建设的主要发起者和重要参与者。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国外政党引导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做法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治政党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准,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方面。作为转型国家法治建设的一部分,我们应当把政党法治化作为重要指标,明确提出法治政党建设的命题。法治政党最主要的一个面向是政治生活的法律化,是宪法和法律对政党的规范和约束;法治政党建设的另一方面是党内规范法治化,政党通过良善的自身制度加强自我约束。法治政党的关键是依宪执政,未来要通过推进党的领导权法制化、深化党的机构改革、深化党委决策制度改革和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等重点举措来完善党依宪执政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主义是欧洲地区安全的重要威胁,特别是近年来,欧洲恐怖主义发展呈现类型多样化、主体复杂化、攻击广泛化、方式多样化的态势。这种态势是欧洲社会治理不足的反映,欧债危机冲击、传统价值观约束、少数族群整合失当、区域反恐缺乏合力等构成了欧洲恐怖主义治理艰难的主要原因。面对这种反恐局势,欧洲国家调整恐怖主义治理政策,增加反恐资源投入,加强反恐武装力量建设和法治建设,推动反恐行动的预防转向,防控社会族群激进化,强化网络恐怖主义治理,深化区域内外的反恐合作。基于欧洲恐怖主义治理的启示,全球反恐必须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原则,依法治恐反恐,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构建多元治理格局,促进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