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印太战略以制衡与“规制”中国为核心目标,其机制与内涵在拜登政府时期进一步延伸拓展。台湾在特朗普时期即被纳入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于拜登任内扮演美国“主要区域伙伴”,在军事防卫、经济科技和区域安全上全面配合美国对华竞争战略。拜登政府采取印太多边结盟和增强威慑介入台海安全事务,着力对冲中国政府“遏制台独”、促进统一战略。美国维持台湾所谓“事实独立”和台海两岸“分离”以服务其印太战略,将继续对台海局势产生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台独:历史的评说邵建东*台独,“台湾独立运动”之简称,是特指以否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以争取所谓“独立建国”为目标的一切政治主张和活动。自其产生至今已有整整五十年历史了,已经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统一主旋律中一股不和谐的刺耳杂音,并给台...  相似文献   

3.
半个世纪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进程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置中国的主权和国际法准则于不顾,视台湾为“独立”国际行为体,制定其对台政策、发展对台关系,使得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变和发展,以中美关系正常及冷战结束为分界点,其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探讨、分析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因素及其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更好地处置中美关系及台湾问题。一、从国民党退守台湾到60年代末,是美对刍政策和美台关系逐步形成发展时期。美国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图谋永久分离台湾,在国际上大搞…  相似文献   

4.
林冈 《台湾研究》2007,(5):43-49
如何保持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是两岸人民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与之相关的是,美国在维持台海现状和防范台海危机方面,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采取了哪些相关政策。近年一些美国学者专家出版的学术专著,就美国应如何防范和应对台海危机的爆发,发表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见解。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美方应对台海危机的策略及处理台湾问题的政策底线。  相似文献   

5.
台湾金融改革的现状和前景曹小衡台湾金融的改革是台当局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之一。80年代以来,台金融改革的步子加快,进行了一系列涉及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行政等方面的改革,旨在以“市场金融”取代“政府金融”。目前,新的金融体制的框架已初显。以“自由...  相似文献   

6.
刘仰 《法制博览》2010,(13):66-67
当华盛顿宣布美国独立的时候,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正在江南游山玩水。第一个美国商人驾驶“中国女王号”来到中国,非常谦卑地用美国人参和海獭皮换取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当时中国对美国商人的“第一印象”很好,至少没有敌意,素质明显高于当时傲慢的英国商人。  相似文献   

7.
论析日本的“台湾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台湾帮”正式形成是1973年3月,当时它出现两个组织形式,一个是“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它是“台湾帮”的“老巢”和“据点”,堪称集“台湾帮”之大成;另一个是“青岚会”,它是一批年轻的自民党右翼议员组成的。这两个组织幕后策划者均是岸信介。有人认为,“台湾帮”的形成可提前至1957年。“1957年2月,岸信介政府成立后,自民党内形成了台湾帮”。①还有人认为,可追溯到1949年的“白团”。②所谓“台湾帮”是战后日本自民党内的历史上参加  相似文献   

8.
从1942年到1943年,久旱无雨的河发生了罕见的“中原大饥荒”,造成500万人死亡,惨绝人寰,举世震惊。“自然灾害”当然是“天灾”,但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则主要是“人祸”,即当时政治的腐败、政府的严重失职。事实证明,一旦政府采取有力的赈灾措施,灾民得到救济,死亡人数便迅速减少。这次“大饥荒”中,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德(Theodore H.White)在促使远在重庆的国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使无数生灵得救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979年中美建交至今,“一个中国”的政策是维系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政治基础。30年来,国际局势和两岸关系大幅变迁,美国历届政府虽宣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构成这一政策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固有矛盾始终无法调和,甚至屡屡发生《与台湾关系法》凌驾于三个公报,  相似文献   

10.
张华 《台湾研究》2014,(3):70-78
美国对台湾“政治安排”的政策对“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有重要影响。美国对台湾政治定位的政策是“认知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独”或“两个中国”,但同时又“对台湾地位不持立场”。在两岸关系的解决方式方面,美国对台湾的前途持开放立场,但认为应透过对话和平解决,且要尊重两岸民众的意愿。美国这一政策增加了对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难度,但在某些方面与大陆对台政策也有一致性。目前,两岸应充分利用这些相契合的政策,推进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麻烦     
原文概要:乔治·W·布什对台湾“总统”计划在与中国的关系上举行“公民投票”提出了批评。他做得对。批评政府的人士认为。民主与独立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已经过时。中国不会为台湾进行一场战争。但他们在这三个方面都错了。他们没有看到前面可能存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民进党“公民自决”活动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朱卫东“公民自决”是民进党解决台湾前途问题的一种极端主张,其实质和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台湾独立。目前,“公民自决”已成为民进党乃至台当局对抗中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一张“新王牌”。近年来,随着岛内局势、两岸关系及国际形势的...  相似文献   

13.
台湾对日贸易逆差问题刍议高群服台湾与日本长期以来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即台湾对日贸易的巨额逆差问题一直是台湾多年来急于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近年来台湾当局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但收效甚微。前“经济部长”江丙坤曾无奈的表示:“要解决台日...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在台利益,美国不仅长期维持与台湾的所谓“盟友”关系,并将支持和保护台湾的“民主”纳入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前后,美国敦促台湾当局启动和完成“民主转型”,“民主牌”也成为台湾当局寻求美国支持的重要手段,成为美台“断交”后双方构筑“实质关系”的价值纽带。但是,美国推动台湾实现“政治体制民主化”客观上也为台湾当局以“民主”方式抗衡外部特别是美国压力、  相似文献   

15.
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投票”,应是指具有独立完整主权的国家中之人民,就与其相关的公共事务乃至国家大事依法进行投票表决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不应有所谓涉及台湾前途的“公民投票运动”,因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非一独立国家。但现实中台湾确实存在着一股推动“公投自决”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当有人问布什,如果中国大陆进攻台湾,美国是否将会援救台湾时,布什表示,美国有义务介入,并将采取“一切必须采取的”行动帮助台湾抵御大陆的进攻。美国还一直在悄悄地为台湾的国防现代化提供帮助。 但是,现在我们得知,有两位中国问题资深专家正在建议布什政府对其对外政策作出改变,这一改变将会淡化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这一包含两方面的建议来自两位专家,一位  相似文献   

17.
张羽 《台湾研究》2009,(4):13-17
20世纪晚期以来,台湾的“新博物馆运动”成为时代特色之一,那些以“历史物质化”为目标的历史性博物馆,更被用来创生和贮存新的集体记忆,对内统合台湾民众的集体记忆和群体观念,对外宣誓“台湾主体”。本文主要选取1990年代以来台湾的博物馆为考察场域,希翼分析一系列问题:二十年来台湾博物馆经历了哪些变迁?台湾的博物馆与民众集体记忆塑造的密切关系?策展者的“编排意图”能否反映社会变迁?不同的策展者,力求再现何种集体记忆,努力传达何种意识形态?台湾民众在参观展览后是否认同策展者的选择记忆,从而对其文化认同产生正负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祥林 《法制博览》2011,(15):39-41
“毛泽东是台湾最好的代言人”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积极奉行“台湾独立”政策,并于1954年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一系列事件震动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意图已非常明显,美国到底要介入到什么程度,《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多大?毛泽东决心对金门实施炮击,以便在实战中摸一摸美国的“战略底牌”。  相似文献   

19.
维护国家安全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都十分重要,也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所需关注的首要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影响台湾问题的内外因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执政后,台湾分裂势力更加肆元忌惮地推行“去中国化”和“渐进式台独”活动,并试图以“宪改”方式谋求“台湾法理独立”,  相似文献   

20.
最近台湾悬而未决的选举突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几十年来支撑台湾海峡和平的框架正在解体。除非迅速采用一个经过改良的框架,否则海峡两岸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而美国也很可能卷入其中。不管谁将“赢得”这样一场冲突的胜利,其结果对于大陆、台湾、美国和东南亚来说都将是可怕的。 难题是明摆着的。陈水扁鼓吹自己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由于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怀有实现领土统一的民族夙愿,中国决不会允许台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