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王鲲 《当代世界》2020,(1):56-61
自2017年5月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以来,其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美国单边主义不断冲击现有国际秩序,俄欧关系缓和仍需逾越多重障碍,德法受各自内政影响而在欧洲一体化具体方案上迟迟达不成一致等。马克龙继承了法国戴高乐主义的外交传统,坚持独立自主的大国外交原则,重申振兴欧洲的雄心,努力平衡大国关系,维护多边主义,在对外战略上表现出灵活开放、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特点,在全球事务中发挥调解平衡的作用,致力于增强法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法兰西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法兰西民族对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法国被公认是一个文化大国。法国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法国也被公认是一个政治大国。分析和研究法国从文化大国到政治大国的发展路径,其中不乏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在彼得时代从一个偏安于东欧一隅的不为人知的国家,一跃而成为欧洲的大国,开始与欧洲列强争夺,成了影响欧洲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叶卡捷琳娜二世支持法国波旁王朝,竭力破坏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建立在自由主义的国际规范基础之上,国际秩序的原则理念和决策程序总体上体现了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和精神。自由主义的国际规范主张建立开放性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非零和性。在这样的秩序中,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都可以成为体系的受益者。中国的意识形态与西方不同,更需要一种开放的国际秩序。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国际经济秩序还是国际政治秩序中,总的来说,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中国应积极地利用现存国际秩序推动国内的改革与发展,继续融入现存的国际秩序而不是挑战它。  相似文献   

5.
王德超 《南风窗》2007,(21):81-81
近年来,诸多产品的产量、销售量和进出口总量等,都已使中国成为经济总量大国。但经济总量大国不等于是经济强国。中国在当前及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难以成为经济强国。而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严重缺少拥有自己核心领先技术、在国际市场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6.
2016年国际格局经历复杂深刻变化。大国间围绕全球和地区秩序主导权与影响力的战略博弈更趋激烈;乱象丛生的国际舞台上,美欧国家充当主角,频频上演“黑天鹅”事件;中东局势依旧复杂严峻;美俄土伊沙等域内外大国竞相角逐;东北亚朝鲜半岛风雨再起,美日韩同盟提升紧密关系;欧洲诸多难题,旷日持久;全球治理任重道远。在国际大棋局中,中国纵横捭阖,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为了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处理利发展同其他大国的天系.从理化上有,我国领导人并没有孤立地、泛泛地就大国关系谈大国关系,而总是将大国关系作为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阐述,大国关系理论自然也就蕴含在整个国际战略理论之中,使之同国际形势、世界格局、安全环境、经济全球化、国际新秩序等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法国曾经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社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对内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传播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许多做法甚至成为诸多国家效仿的模式,对外政策与文化要素的结合、政府主导与公民社会参与的结合以及承袭文化传统与鼓励文化创新的结合构成了法国构建文化软实力的突出特点。然而,近些年来,法国在继续建设文化软实力和发挥文...  相似文献   

9.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也是在德国和欧洲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力量。在欧洲联合问题上,德国社会民主党抱持联邦主义和"欧洲合众国"理想,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在推动一体化深化和扩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国际问题的部分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符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积极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共同事业作出贡献的精神。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在国际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参与也更广泛。怎样看待中国在未来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如何发挥中国的作用,这对我们制定未来的国家战略是非常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25)
作为一个艺术输出大国,法国的文化政策对我们有相当的参考意义,其中他们对先锋艺术的重视,与民族精神以及历史和当下的改革需要不谋而合。这一点在蓬皮杜中心的历史角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借蓬皮杜中心现代艺术馆前馆长阿尔弗雷德·帕克芒到访广州的机会,我们的特约记者与他就蓬皮杜中心和法国的文化政策以及文化交流模式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12.
大国和大国关系属于历史演进中的概念,也是国际秩序得以维持的国际制度。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主要出于防御目的,希望能够和平崛起、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尊重,以及为维护国际秩序发挥自己的作用。新型大国关系能否建立,关键在于美国是否真正接受中国的崛起,中国是否被接受为具有合法性的大国俱乐部成员,参与国际规范和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同时也取决于中国自己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中国的安全环境及战略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生 《当代世界》2010,(10):4-8
冷战结束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渐突显 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是在欧洲。1989年美苏冷战结束,国际战略格局、美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全球和亚太地区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大国都加紧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伴随着欧洲苏联集团的崩溃,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逐渐由重视欧洲大陆而变为东移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4.
大国否决权的规范价值一直存有争议。支持者从历史权利论、权利义务对等论和否决权的功能等诸多方面论证其积极意义;反对者则从大国否决权违背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实践中易遭滥用、妨碍国际组织发挥积极功能等角度提出质疑。这些观点依据的价值评价标准不同,无法形成有效对话。国际组织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国际组织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有限的,其国际活动应具有边界意识;国际组织的法律属性决定了其应通过优化制度结构提升实际作为能力。大国否决权作为决策权集中规则的附属部分,其根本价值在于通过保障国际组织谦抑而有为的品质服务国际组织职能。具体制度设计应基于问题领域、宗旨目标、成员权力机构等要素,寻找决策效率和决策可执行性的最优平衡点。特定国际组织大国否决权权利主体结构、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序设置的具体价值应接受前述指标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和平崛起的中国已经作为一个大国走到国际舞台的前沿,但在如何维护中国关键国家利益、如何扮演一个大国的角色及如何运用综合手段发挥大国作用等问题上,我们尚缺少思想上、特别是理论上的准备。至今在我国安全研究领域,军队和地方互相隔绝,沟通甚少,我国缺少安全研究的宏观协调。因此,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国际政治系和《国际展望》半月刊联合发起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丰富的实践中形成新的理念和观念,并逐步整合成为系统的大国外交理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源于中国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和优秀的国际外交思想理论。中国集世界文明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和发展中大国三位于一体,这代表了历史的继承、当代的创新和发展的方向。外交理论同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国家特色通过国际交流而更具世界意义,中国为此需要在增强理论自觉和自信、超越传统思维局限和确定国际交汇合作方向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展望未来,中国需要全面和辩证地处理好机遇和挑战、特色和共性、目标和能力这三对关系,从而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新、老欧洲”的概念,是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提出的,他把法、德等反对美对伊动武的欧洲国家称为“老欧洲”,把积极支持美国对伊政策的中东欧国家称为“新欧洲”,并称“北约欧洲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新欧洲”。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严重的政策分歧不仅使欧盟在共同外交政策上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也使美国和欧洲大陆主要大国的关系滑入了二战以来最深的谷底。2004年5月欧盟正式接纳10个中东欧新成员国后,“新欧洲”成为了美国在欧洲保持影响的首要依托。  相似文献   

18.
欧洲的出路     
欧洲想要走出危机,德国和法国的态度成为关键。假如它们继续将危机表述为好逸恶劳的南方人揩勤劳节俭的北方人油,那么出路缺缺。从长期看,欧盟国家需要彼此更加相像——假如它们真的想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话。紧缩在欧洲似乎已不再时尚——至少眼下如此。欧盟给了西班牙、法国和荷兰更多的时间使其遵守欧盟不超过GDP的3%这一财政赤字上限。甚至德国政府官员如今也承认,除了财政紧缩外,还需要其他手段重振欧元区外围经济。据欧盟委员会,"其他手段"指的是结构性改革:放松裁员限制和其他劳动力市场规则、使封闭性职业(译注: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所描绘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或主权国家体系,实际上涵盖了两个次级体系:殖民体系和后殖民体系。前者从地理大发现直至二战结束后,后者则自殖民体系瓦解后直至当今。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在后殖民体系下,主权平等第一次在法律上得以牢固确立并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殖民掠夺和通过武力开疆拓土被视为非法,战争也被严格地加以限制:国家的崛起只能通过内修政治、外通贸易的方式和平实现。同时,密集的国际制度网络,也为后起大国实现其抱负和提升国际威望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场所,为其和平崛起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部分证明了后殖民体系的弹性及该体系下大国和平崛起的可能性,也预示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与既有大国继续和平共处的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这组专家笔谈主要包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及战略思考、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摩擦、网络空间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中国在有关领域的应对策略等。对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体系,可以从国际秩序观、国际责任观和国家利益观三个方面思考。在外交战略层次上,对外工作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并加强战略缔造工作。面向未来,中国的国际战略要体现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理性定位,符合战略缔造的基本逻辑,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取向。在大变局时代,我们既要关注中国的变化,也要加强对国际环境的分析,并加强对国际经贸新形势的研判。中国今后的内外政策选择,将对未来国际秩序演变和调整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