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世界粮食形势总体趋向紧张,特别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粮食危机正在世界许多地区发生并呈现出比较快地蔓延趋势。世界粮食库存急剧下降,主要粮食价格一路攀升。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甚至因为粮价飞涨发生了冲突、骚乱和暴动。  相似文献   

2.
新自由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由于新自由主义有反公共安全的特征,成为发展中国家公共危机的诱因。而在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危机也会扩散到全球。因此,人类只有屏弃新自由主义,才有助于构建一个自由、平等、繁荣、安全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形成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二战后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这一思潮在战后50和60年代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曾一度被边缘化.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里根相继上台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开始在西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兴起,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导致这些国家发生金融、经济危机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4.
叶竹盛 《南风窗》2013,(19):46-49
要根除饥饿,就必须彻底改变新自由主义、工业化、企业主导的粮食体系。食物主权认为,食物是根本的人权,但是在现有的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框架下,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在这个高度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有一些难以理解的怪现象,比如明明全球生产的粮食总量足以养活每一个人,但世界上还是有大量人口常年处于饥饿状态;比如横跨太平洋长途运送过来的玉米,价格竟然比农民自己种出来的还要便宜;比如曾经盼着住进城里的人,又纷纷盼着回归自然,躬身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中国粮食外交研究开始步入专业化轨道。学者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粮食外交史,同时也开始研究中国自己的粮食外交史,从理论层面分析粮食与外交互相作用,并对近年的国际粮食危机进行跟踪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今世界粮食形势并不安全,挑战和机遇并存。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围绕中国的粮食外交这一主题,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中国的粮食进口与中国对外关系演变之间的关系,二是判断世界粮食形势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6.
美刊《每月评论》2008年5月号刊登了弗雷德·马格多夫题为《世界粮食危机的成因和应对策略》的文章,分析了当前世界性的粮食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文章主要内容如下。2008年一场严重的粮食危机袭击了整个世界。这场危机达到了农业和粮食长期危机的顶峰,使得数百  相似文献   

7.
<正>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粮食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安全、世界和谐的头等大事,是人类永远无法离弃的战略产业。2006—2008年,粮食短缺问题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现实问题,粮食价格的螺旋式上升也超出了许多国家的承受能力,最终爆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危机,引发了各方对粮食安全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郭兵 《工会博览》2009,(1):79-79
文章认为我国粮食是否安全不仅仅在于其现有的粮食产量和储备,还在于其粮食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因此提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等促进粮食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9.
蔡恩泽 《南风窗》2013,(2):64-65
审时度势,石油美元的风光恐难以为继,于是,美国欲转身瞄准粮食这一国际大宗商品,希图复制石油美元的辉煌,实现复兴美元的梦想。不过,这在当下还很难。新年伊始,美元欲依托美国粮食出口优势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美元战略的新动向。从石油美元到粮食美元,美国会否通过自身的优势地位确立新的美元霸权,进而对他国经济形成新的绑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自由主义在世界农业领域的推行过程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政策包括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私有化以及减少国家干预和国家开支等内容,这些政策在世界农业领域的推行主要是由美国农业跨国公司推动的。 1935年通过的美国《农业调整方案》阻止农业进口,以使美国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世界市场的价格。对农业的这种支持  相似文献   

11.
非洲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和脆弱性特点,易受外部因素的冲击。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占全球缺粮人口1/3的非洲国家面临的粮食安全风险尤为严峻,主要体现在粮食贸易、生产、购买力及其获得国际粮食援助等方面。从表象看,非洲国家粮食自给率低、农业粮食生产体系韧性弱、国际市场依赖性强等是造成其粮食安全困境的长期原因,但其根源则是“粮食金融化”持续演进的结果。为此,非洲国家需在优化外部国际环境、提升粮食安全内生能力建设、借鉴与分享国际经验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表明了美国金融霸权的衰落。这是美国经济霸权的危机,也是美国大力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即新自由主义的危机。这场经济危机显示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特点,即金融产业脱离实体经济片面畸形发展,全球经济过分金融化,因而被称作“全球金融市场资本主义”。目前经济危机还在持续,与此同时,世界政治也开始进入一个动荡不安的高风险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林德山 《当代世界》2011,(10):34-36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过去30年在西方同家占主导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和政策方式成为众矢之的。但目前的危机蔓延更突出了一个观点,即它不只是新自由主义政策的问题,而是显示了资本主义体系的问题。理解该体系的漏损也是我们理解未来资本主义变化方向和空间的一个前提。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30日至7月2日,社会党国际在希腊雅典召开了第23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是在气候变化问题升温、世界石油价格飙升、全球发生粮食危机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召开的。  相似文献   

15.
新自由主义与长期资本积累的社会积累结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自由主义主导全球经济已有1/4个多世纪了,它也给美国带来了不同寻常的繁荣。那么,新自由主义是一种将给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带来长期稳定的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吗?下面两篇文章结合社会积累结构理论作出了否定的回答,认为:新自由主义放弃“二战”后的调节措施,向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回归所带来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将造成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卫·M.科茨指出,资本主义远没有转变成一个所谓的可以自我调节的理性文明的实体。只有在新自由主义再持续相当长时间,在它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危机进一步加重,从而引起新的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和世界战争爆发以后,资本主义才会进入调节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16.
梁实 《法制博览》2011,(3):35-35
北京地区粮油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历史十分悠久。西周至战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的蓟城农业生产已具有一定水平。自秦汉以来,蓟城成为中原王朝的北方边城和军事重镇,长期屯驻大量军队。历代统治者为了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除从全困各地调运粮食之外,也要就近解决粮源。从平徉、顺义、怀柔出土的东汉陶磨、陶碓以及双人踏碓俑,可知1900多年前京城地区已有粮食加工业。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心主义与民族国家/国家间的分析框架使民族国家的概念具像化并偶像化,充斥于世界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的许多理论和分析之中,阶级结构不再符合21世纪的世界发展。然而,划时代的转变正在步入新阶段:世界资本主义、全球资本主义正在全方位发展,其特征是跨国资本的兴起,以及各国融入全球生产和金融体系中,跨国资本家阶级将成为全球统治阶级和跨国政府机构。传统理论中的反常现象表明了库恩范式转换的必要性,资本间的竞争和国际冲突是这个体系的特有现象,而竞争在全球化时代呈现出了新的形式,并不必然表现为国家间的竞争。全球资本主义处于危机之中,越来越多明智的跨国精英阶层希望强大的跨国政府机构来巩固跨国资本家阶级的统治,并采取自上而下的管制和治理措施,以稳定备受危机摧残的制度。反抗跨国资本家阶级的全球抗议正在起步中,并开始遍及全球,工人阶级和左翼的斗争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霸权一改此前的颓势,经济军事力量大增,政治上也日趋保守,并开始在全球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和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本期下面两篇文章分析了美国政治的日益保守倾向和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深刻危机倾向,这对于我们认识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的真实面貌将有所帮助,并使我们看清危机和战争仍然是资本主义的重要本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53卷发表了阿什利·拉韦勒题为《社会民主党与新自由主义:澳大利亚工党的个案研究》的文章,认为澳大利亚工党从提倡社会改良和政府干预转向新自由主义,主要不是受意识形态、全球化和选举因素的影响,而是因为工党的再分配政策所需资金有赖于快速的经济增长,而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不景气动摇了工党实施其纲领的经济基础。作者同时认为对澳大利亚工党的个案研究的结论也能解释其他社会民主党转向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根本原因。这表明改良主义的社民党已经在当前世界经济大形势下处于深层危机之中。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浪潮中,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实现经济增长,反而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其中,墨西哥的毒品泛滥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事件尤其值得关注。在经济增长"奇迹"结束之后,墨西哥政府面对日趋严峻的危机选择了市场化与民主化的改革思路。在"社会自由主义"纲领的指导下,土地私有化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农民因为缺乏摆脱贫困的途径而被迫种植毒品,再加之自由贸易导致货物跨国流通加速,以致20世纪90年代后墨西哥毒品愈加泛滥。同时,伴随着竞争性选举的推行尤其是革命制度党的垮台,贩毒集团与政府间长期存在的恩庇网络被打破,这些贩毒集团转而选择以暗杀等暴力方式维护既有利益。与此同时,民主化在降低政府效率的同时却增加了政府回应民众诉求的压力,为了谋求连任,墨西哥各级政府不得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打响禁毒战争。以上所有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墨西哥的暴力政治不断升级并使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墨西哥在"好制度""好政策"指引下所犯的颠覆性错误为所有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