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箭在弦上据以《国土报》8月25日报道,以军总参谋长哈卢茨已任命“超级鹰派”、49岁的空军司令埃利泽·沙基迪为“伊朗司令部总指挥”。这无疑为这场看似“箭在弦上”的战争又增添了一丝杀机。8月31日联合国给伊朗的期限已过,伊朗却寸步不让。对于仅有2万多平方公里国土,没有任何战略纵深的以色列来说,伊朗直接的核威胁及军事威慑,已成为它最大的心病。以色列国防部认为,伊朗对核计划的追求“意味着战争将无法避免”。对于今后“巴比伦行动”是否会在伊朗重演,有人认为,有了袭击伊拉克核设施的先例,不是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2.
周琪  沈鹏 《当代世界》2012,(7):30-34
近来日益紧张的伊朗局势牵动着世界各大国的神经,在2011年底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的评估报告发表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加紧了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以色列也不断威胁要在必要的时候摧毁伊朗的核设施.面对西方的压力和制裁,目前伊朗在核技术方面仍保持着快速的发展.为了防备遭到空袭,伊朗还正在将核设施从地面转移到地下,在福尔多的地下核设施扩大铀浓缩生产.2012年4月7日,伊朗议员米斯巴希·穆加达姆表示,伊朗已经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轻而易举地"生产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高浓缩铀.伊朗核危机似有失控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伊朗与其周边国家以及美国之间的关系?认清这些复杂的局势,对于中国处理好同伊朗、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同时采取适当措施应对伊朗核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特朗普政府把全面遏制伊朗作为美国中东政策首要目标,并对伊朗采取重启经济制裁、加大军事威慑等一系列强硬政策,以打击伊朗现政权的统治基础,以期最终达到政权更迭之目的。伊朗进行强烈反击,着力打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与大国和邻国各领域合作,并加紧寻求国际经济与金融合作,多方位出手化解危局。当前,美国与伊朗战略博弈持续升级。伊朗如何实现经济突围,如何保持经济与民生稳定,是现政权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影响美伊战略博弈结果的重要因素,并且对遏制地区国家核军备竞赛势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979年伊朗暴发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与其绝交,从那以后它总是揪着伊朗不放,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美国先是指责伊朗扣压其外交官作人质和输出伊斯兰革命,称它是"无赖国家",并对其进行长期制裁;"9.11"事件后,美国又把伊朗与"基地"组织强行挂钩,将其纳入"邪恶轴心";美国还谴责伊朗支持伊拉克什叶派制造反美动乱;最近美国又对伊朗的核问题大做文章,指责它在核计划上向国际社会撒谎,以和平利用核能作为幌子,暗中却在研制核武器,可能会在3-5年内制造出一枚核弹,严重威胁美和其它国家安全等等.伊朗坚决否认美国的上述指责,并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甚至表示要生产离心机.  相似文献   

5.
凯南是美国政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之一。《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发表在《外交季刊》上,因署名X,故有"X论文"之称。X论文提出了著名的"遏制"战略,是乔治·凯南第一个公开发表的、阐述其政治现实主义思想的著述。虽发表的时间较久,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美国《外交》季刊1947年夏季号登载了署名"X"的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其作者乔治·凯南在该文中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政策主张,从此杜鲁门政府的对苏政策被冠以"遏制战略"或"遏制政策",凯南也因此享有"遏制之父"的称号。凯南作为美国最著名、资格最老的"苏联通",战后四十多年来在美国的政界和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大量著述、对苏战略思想一直在为人们所研究着。  相似文献   

7.
孙德刚  章捷莹 《国际展望》2023,(2):79-101+160-161
当前,国际水资源争端升级,跨界河流治理成为全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跨界河流治理有霸权护持、议题补偿、制度嵌入和身份建构四种模式。同为伊斯兰国家、社会同质化、经济联系密切的阿富汗和伊朗之间的水资源争端白热化,其背后是两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上游弱国阿富汗拥有地理区位优势,掌握开发主动权;下游强国伊朗拥有政治经济优势,掌握外交主动权。权力平衡是两国跨界河流治理困境的内部根源。另一方面,美国占领阿富汗后为遏制伊朗而支持阿富汗,印度出于对抗巴基斯坦的目的而支持阿富汗,第三方的选边站队导致水资源争端国际化。域内外大国的权力斗争是两国跨界河流治理困境的外部原因。要破解上下游、域内外双重困境,两国应在跨界河流治理中对内抑制资源民族主义,对外获得必要的国际发展和安全援助,从利益共生到安全共生,从单边治理到全流域共治,建立跨界河流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拜登政府将延续前两任政府从中东进行战略收缩的基本路线.结束"无休止的战争"、重返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和推行价值观外交,将成为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三大优先任务.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遏制俄罗斯和伊朗并重拾中东地区事务主导权.恢复美国的领导地位,强调多边主义,淡化军事作用,突出价值观外交,重视外交的机制化而非"私人化",将构成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主要特点.拜登政府或将难以摆脱21世纪以来美国中东政策的宿命,美国在中东"欲离还留"的趋势恐难改变.  相似文献   

9.
2008年新年伊始,布什总统对中东7国进行了8天访问。临行前,布什表示,中东之行有两个目的,一是督促巴以加快落实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达成的协议,争取双方能在其任内达成和平协议。二是说服中东地区亲美国家组建反对伊朗联合阵线,遏制伊朗在地区的势力扩张。布什高调中东之行能否摆脱美在中东的困境?对地区热点问题的走向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美欧与伊朗在"伊核问题"上针锋相对、互不退让,经过10个多月的激烈争斗后,于6月初向伊朗提出了一个条件更加优惠的一揽子解决新方案.新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美欧,特别是美国对伊朗强硬立场的无奈,但同时也是布什政府以退为进,争取主动,为组建对伊朗制裁的广泛国际统一阵线新的外交努力.新方案虽使伊朗与美欧紧张关系得到短暂的缓和,但因"伊核问题"涉及到双方的根本利益,双方都难以做出实质性的让步,因此,估计双方的斗争还会持续,中东海湾地区围绕着"伊核问题"的紧张局势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相似文献   

11.
伊朗曾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要盟友。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美伊关系迅速交恶。美国视伊朗为“无赖国家”、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邪恶轴心国家,伊朗也同样视美国为最大的敌人和“大恶魔”。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开始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伊朗核问题突显后,美对伊朗政策日趋强硬,不仅扩大了对伊制裁范围,还以武力相威胁。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重压,伊朗在抗争中寻求外交突破。  相似文献   

12.
阳敏 《南风窗》2007,(22):87-88
阿萨德·阿姆罗依是伊朗著名翻译家及外国文学专家,迄今翻译出版的世界名著及现当代各国优秀文学作品多达67种。和黑托尼一样,阿姆罗依作为嘉宾,在中国社科院"亚洲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地域冲突与文化认同"国际研讨会上作了演讲。阿姆罗依也是伊朗最早介绍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呈现持续恶化态势。伊朗革命型外交导致伊以在意识形态上严重对立,而双方地缘目标日趋冲突,加之以色列追求"绝对安全"与伊朗矢志提高军力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全面对抗。在可见的未来,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恐将继续升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意图和能力,伊以矛盾远未达到爆发全面战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伊朗的核能力建设既有和平的一面,也涉及核不扩散问题,但即使伊朗不突破红线,其核能力积累也具有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包括改变中东地区激进和温和力量的对比态势、诱发美国加强联阿孤伊战略以及为地区大国土耳其扩大影响提供平台等。在全球层次上,大国围绕伊核问题的互动并不是它们相互关系之外的独立内容,而是21世纪初期兼具合作和斗争双重特点的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和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之春"爆发10年来,伊朗区域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引发美国加紧对其进行制裁打压.纵观过去十余年间美伊关系走向,围绕伊朗核问题谈判、核协议签署和毁约以及重返协议成为一条重要主线.伊朗核问题是美伊矛盾中非常突出的外在表现,但其并非影响美伊关系的核心因素,而是二者长期交恶催生的一个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美伊对抗已经越来越违背各自的国家利益,两国对双边关系的反思迫在眉睫.美伊关系发展至今即使不是最低点,也已经是在底部区域.虽然两国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上分歧仍存,但从大趋势来看,未来美伊关系有望好转.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5月8日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朗核协议,称其是一个"全方位的失败",并宣布重启因伊朗核协议而豁免的对伊制裁,旨在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日益上升的影响力,扶持美地区盟友,以最低代价维系其对中东局势的主导权。美国此举或使伊朗国内保守力量上升,重回与美对抗轨道,并将导致中东局势更趋恶化。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2月伊朗核问题浮出水面至今,其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际社会努力寻求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同时,不同消息渠道曾多次传出以色列准备采取空中打击的方式摧毁伊朗的核能力,再现1981年“巴比伦行动”的消息。面对军事打击的威胁伊朗方面也毫不示弱,最近的半年内,伊朗举行了两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向外界表明伊朗不惧怕外国军事力量的干预,并击败任何国家入侵的决心。见此情景,人们不禁要问,以色列会不会对伊朗发起空中打击?伊朗有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的领空免受外敌入侵?对于以色列空军的情况,前文已有详细的报道,大家已经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人们对伊朗的情况却知之甚少,由于很少与外界接触,伊朗武装力量的真实情况一直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让人难以看  相似文献   

18.
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改善关系是近年来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显著变化,它既是两国应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剧变的战略选择,也是两国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遏制伊朗势力的扩张,加强双边经贸联系和助推区域经济合作,是沙以两国改善关系的主要战略目标。沙特和以色列"结盟"将加剧中东两大阵营的对立,扩大阿拉伯国家间的裂痕,并使巴以问题的解决向着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能源新现实主义"是特朗普政府内政外交的关键之一,构成"美国优先"的核心内容。从"能源新现实主义"的内在逻辑看,特朗普政府抛出"能源新现实主义"既是为了修正"能源新自由主义",又是为了维系美元霸权,更是为了以较低成本护持美国的全球霸权;从"能源新现实主义"在欧亚大陆的实施路径看,特朗普政府企图以能源合作"连横"美国在中东欧、中东、东亚及东南亚的盟友和友好国家,以挤压其在欧亚大陆的竞争对手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空间,弱化、遏制它们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为对冲"能源新现实主义"引起的地缘政治冲击,俄罗斯、伊朗和沙特等能源出口大国纷纷推出各自的反制措施。对此,中国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及早作出战略反应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19年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40周年,也是美伊对抗的40年。美伊关系的症结在于各自国内均存在强大的反对对方的政治势力,特别是美国社会对人质危机的记忆以及反对伊朗的政治游说严重限制了美伊关系的发展。美国视野下的"伊朗问题"始于"伊朗伊斯兰政权问题",延伸出"伊朗核问题",又因"伊朗扩张问题"而更加复杂。其中,"伊朗核问题"是近期美伊敌对关系的集中体现。由于上述三大问题相互叠加、相互联动,"伊朗核问题"将会更加复杂难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