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人口是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现象。人口流动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不可避免的对城市的社会秩序、治安状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流动人口犯罪现象相当突出,形势严峻。而当前流动人口犯罪所出现的组织化趋势对流动人口犯罪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组织化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从而针对流动人口犯罪组织化这一特征来构筑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犯罪防控思想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其矛盾学说及其正确认定犯罪的思想;二是其所确立的依靠群众实现犯罪防控的群众路线;三是其对稳、准、狠打击犯罪基本对策的有关论述;四是其对罪犯改造的思想。毛泽东犯罪防控思想极其丰富,且独具中国特色,对繁荣和发展我国犯罪防控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流民犯罪是当前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具有历史和时代特征。犯罪的背后有着浓重的经济原因,极具功利性。对流民犯罪进行成本分析,了解其成本结构与变动,并作一预测,可以更好认识犯罪现象及其趋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积极预防和必要的惩治,可以在一定程度解决和缓和严峻的流民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4.
劫车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暴力犯罪。本文从经济学意义的成本角度来分析该种犯罪的犯罪成本,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犯罪防控视角的犯罪心理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犯罪防控取决于对防控对象的准确认识和辨别。对于犯罪人及犯罪心理的研究和识别可为犯罪防控提供具体的策略。具有人格危险性的犯罪人因其重复犯罪,故应该成为重点防控对象,可通过司法手段进行防控。而具有危险心结的人往往会发生令人意外或突然的严重犯罪,刑事司法手段对这类人的防控明显无力,只有从社会角度化解这类人的心理危机才是有效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朝着恶质化、低龄化、团伙化、网络化等多元方向发展,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家庭的,又有学校和青少年本身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和家庭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方面。台湾当局和各种社团针对这种现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困扰着台湾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大学生犯罪增多,恶性程度越来越高,探索大学生犯罪现象的社会心理成因,发现大学生教育和高校心理环境均存在着诸多缺陷,建议尽快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防控系统,这个防控系统应由预测系统、预防系统、矫治系统和控制系统等4个子系统所组成。  相似文献   

8.
犯罪防控教育机制是指根据犯罪防控工作的需要,在全社会建立起来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手段,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体系。建立这一教育机制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其主要内容为教育体系建设、责任机制建设、保障机制建设、方法机制建设。犯罪防控教育机制的运行,在家庭教育中应以提高家长素质为起点,在学校教育中应以改革教育体制和升学考试制度为杠杆,在社会教育中以规模、体系和舆论导向为纽带。  相似文献   

9.
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朝着恶质化、低龄化、团伙化、网络化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台湾当局和各种社团针对这种现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犯罪的一般理论"认为任何犯罪都是"低的自我控制"和适宜的机会相结合的产物。该理论为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将犯罪机会纳入犯罪成因系统内。具体而言,未成年人经历不良社会化过程,导致自我控制能力减弱,形成犯罪性;具有犯罪性的潜在未成年犯罪人在合适犯罪机会的推动下实施犯罪,成为现实未成年犯罪人。对此,应当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性的形成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机会两个层面来建构未成年人犯罪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全世界已将其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在我国,近些年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在大幅度上升,给社会发展和稳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比较研究了几个主要国家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做法,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我国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司法研究所对跨国犯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让跨国旅游、商务交流和通讯活动变得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增强了跨国犯罪的滋生能力。于是随着交通通信及经济活动的全球化,犯罪也呈现出全球化特征,何为跨国犯罪呢联合国秘书处在1995年4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是这样解释的:“犯罪活动的发生,预防,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都涉及到多个国家。”2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Jus-tice是联合国犯罪预防和刑事司法活动网络UNCrimePreventionandCriminalJusticeProgram…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主体结构与动机特点,认为犯罪的机会成本低、主体受教育程度低、犯罪动机分布的发散性、犯罪观念影响的综合性等,是此类犯罪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宏观、中观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类具有趋利避害的共同心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多地追逐物质利益.为此而不惜以身试法,最后论为罪犯的青少年日渐增多.是否犯罪所获取的满足超越了犯罪的受惩罚风险呢?我国强调对犯罪坚决打击.决不手软,应无异议.青少年不惜以身试法,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犯罪过程中所付的沉重代价.犯罪经济学从个体出发,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犯罪原因和研究犯罪对策.这一理论认为,罪犯有两种基本的成本,一是时间的机会成本,二是处罚成本,是一种预期成本.时间的机会成本是指,人的有限生命存在的时间,是一种宝贵资源,当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只能从事一种活动,不能再从事另外的活动,也即在从事某一种活动时必须放弃其他活动.惩罚成本即犯罪受到处罚时罪犯所受到的损失.如果仅从眼前得失来衡量,青少年犯罪所化“成本”似乎不是很高.如果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青少年犯罪“成本”较之普通人犯罪“成本”具有显著的昂贵性特点,(本文以下均借用犯罪经济学中“成本”概念,请读者注意)其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帮派是指由25岁以下青少年参与的,三人以上固定成员、有组织和活动规则的从事犯罪与非行的青少年犯罪团伙。青少年帮派犯罪不同于成年人的有组织犯罪,其犯罪人具有特殊性,而且所谓的“帮派”也是与成人的犯罪组织有明显的区别。但是,青少年帮派也有可能为成人犯罪组织所利用甚至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因此,有必要针对青少年帮派的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探讨,进而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矫正的措施。最终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有序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李潇雨 《法制博览》2015,(8):249+248
犯罪未遂状态是指犯罪行为一旦发生则不会恢复,也不会发展,而是永远停顿在目前的阶段,犯罪未遂形态是直接故意犯罪在犯罪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目前理论界对犯罪未遂存在的范围,犯罪未遂的类型等理论已经成型,但理论成果对实务仍然指引,有些方面尚处于几乎空白状态,有些理论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针对不同见解的质疑尚缺少相应的回应,因此,我们应该对犯罪未遂理论进行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犯罪被害规律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着眼于各种角度。本文立足于被害人这一视角,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所针对的被害人特点、侵害类型及加害人与被害人互动关系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规律,从而从预防被害的角度提出了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主张应将防范被害纳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整个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网络犯罪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现象迅速增加,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网络犯罪危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正常秩序,其损失之巨,是普通刑事犯罪所无法比拟的。值得注意的是,从国内外网络犯罪者结构看,青少年占有很高比例。笔者试图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原因和预防措施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加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防控犯罪行为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具体分析了几起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人,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社会化障碍、心理障碍等因素引发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学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利雅得准则》对我国防控未成年人犯罪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雅得准则》是世界范围内预防未成年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纲领性文件,它是世界各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政策、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学习并借鉴《利雅得准则》对于健全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保障未成年人最大权益,防控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拟以该准则的行文结构顺序即章节为主线索,然后梳理出每节对我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关键词作为副线索进行具体解读,以探寻预防和控制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合理、高效之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