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调查发现,上海地区的青少年“涉黑”犯罪具有不是“涉黑”犯罪组织的最重要成分;在犯罪组织中大多处于从属地位,外来青少年所占比例突出,更易受到罪犯之间裙带关系的影响,绝大部分“涉黑”青少年无前科,犯罪类型多样等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施行十六年,“罪刑相适应”作为刑事处罚基本原则,即刑罚是对犯罪行为的处罚,并一统适用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犯罪两个不同特点的司法空间,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基本上照套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原则和指导思想,从而较难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保护.基于未成年人及其犯罪的特点和未成年人司法实践,笔者认为,应在未成年人司法领域内,确立“刑罚个别化”原则,即实现刑罚对罪行的处罚向刑罚对犯罪人的处罚之转化,以指导并制订出符合未成年人犯罪及其身心特殊性的刑罚方法、内容,这样才能实现对未成年罪犯科学、合理地适用刑罚,加速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犯罪现象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在社会治安上的综合反映,是社会消极因素所滋生的一种苦果。在当前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特殊时期,客观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与青少年刑事犯罪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尤其对复杂的青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较为深刻而又复杂的联系。当前青少年的犯罪心理,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局昧的无罪心理。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以权谋私、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等类型的腐败现象,对一些青少年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少数意志薄弱者不惜以身试法,走上违法犯罪的歧路。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侵占国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犯罪调查和犯罪统计,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对1387名青少年罪犯的人生“动点”进行了实证研究,描绘出这一社会群体的人生轨迹。从而在一个新的角度上仅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犯罪的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5.
监狱干警对青少年罪犯实施“人文化矫正”,要明确青少年罪犯的角色渴望着监狱干警的救助,监狱干警应该是一个充满善心爱心的人,对青少年罪犯重新犯罪问题不容回避,要誓志让更多的青少年罪犯走向新生,使其永远远离犯罪。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犯罪学界,对犯罪概念大致有两种不同看法。第一种是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等同于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即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违反刑事法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第二种看法是,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不应等同于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它是以刑法作为依据,但是不局限于刑法的规定,它还包括其他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以及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不良行为。①目前后一种观点已基本成为我国犯罪学界的一种共识,或者说比较接近的共同认识。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将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犯罪概念合一,简单明了,多数情形下也无不可…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中国青少年犯罪率仍在上升未来五年总量将增加2007年1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报告还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讲究礼仪,推崇绅士风度,但对于犯罪,传统上采取严厉制裁的态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减少犯罪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处决、监禁和流放等手段将罪犯与社会隔离.为了抑制犯罪,社会支持使用酷刑严惩罪犯,对青少年也不例外.据统计,1816年关押在伦敦监狱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囚犯人数有3000名左右,其中一半年龄不足17岁,有些年龄只有9岁或10岁,将近有一千名青少年囚犯最后被处死或流放.  相似文献   

9.
成本这一概念原本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指的是产品价值中的劳动耗费,即为了获得某项收入而发生的经济资源的耗费。犯罪作为一种行为,其实现是需要耗费一定的经济资源的。行为人不仅要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也需耗费一定的心理资源,付出相应的身心代价,也就是说,犯罪是需要成本的。犯罪成本从时间序列而言应包括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帮派是指由25岁以下青少年参与的,三人以上固定成员、有组织和活动规则的从事犯罪与非行的青少年犯罪团伙。青少年帮派犯罪不同于成年人的有组织犯罪,其犯罪人具有特殊性,而且所谓的“帮派”也是与成人的犯罪组织有明显的区别。但是,青少年帮派也有可能为成人犯罪组织所利用甚至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因此,有必要针对青少年帮派的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探讨,进而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矫正的措施。最终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有序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更好发挥政法各家宣传教育的整体效能,预防和减少犯罪,昆山市政法系统组织成立“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中心”的工作任务:一是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并坚持政法各部门审理少年犯罪案件配套工作体系,争取矫治、改造少年罪犯的最佳效果;二是指导、支持政法系统宣传报道组及法制宣讲团成员开展工作,并力争取得好成绩;三是坚持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究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特点、动向及对策.目前,该中心已针对昆山市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专门确立多项课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从小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的娇贵、溺爱使得一些青少年养成了自以为是、专横拔扈的性格,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特别是受到(或可能受到)父母的责备和处罚时,就采取了离家出走的极端做法,以此脱离父母亲的监护,公开反抗父母亲的管理和教育.这种做法不仅完全错误,而且非常有危害性.小小年纪单身一人走上社会,首先基本的生活就会发生困难,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没有食物吃,没有场所睡,更谈不上学习文化知识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不顾一切,铤而走险;如果这时候有不怀好意的人来主动“关心”离家出走的青少年,他们就会感思不尽,唯命是从,甚至可以跟他一起干坏事来报答这种“关心”.所以,青少年离家出走是非常危险的,不仅损害身体和心理,而且腐蚀毒害思想和行为,有人将青少年离家出走视为陷入犯罪的边缘,看来一点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历来是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十分突出,且有低龄化、暴力化、严重化的趋向,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病态,虽有其自身发展所决定的人格特点,更有其赖以产生的广泛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犯罪社会学理论研究中较突出的法国里昂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卡萨尼认为:“制造犯罪者是社会,引诱人并将其推向犯罪的也是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犯罪正是在特定情景下,作为社会脆弱群体的青少年缺乏支持而导致社会化过程失当的反应。于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即如何构建防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支持系统,防患于未燃,以期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司法实践表明,就犯罪的客观情节而言,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并无明显的差别,只有犯罪的主观情节才能科学鉴别出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的显著区别.衡量犯罪主观情节轻重的标志是犯罪嫌疑人犯罪的主观恶性程度,未成年人的犯罪主观恶性程度普遍较轻这是从事未成年司法工作者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共识.在刑事案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有相当部分属于“犯罪情节轻微”.要具体、准确地作出界定,科学地把握好相对不起诉制度的适用,笔者认为,在确立着重看主观情节的前提下,我们要从五方面着眼:一看动机目的、二看危害后果、三看价值取向、四看作案手段、五看作案次数.这五个方面集中反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恶性程度和客观危害程度.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量刑处罚的重要依据.笔者就未成年人常见刑事犯罪类型——盗窃与抢劫.案件的“犯罪情节轻微”的把握,提出如下设想.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社会上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未成年人自身及其家庭,而且直接关联着整个社会.所以,对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定罪并适用刑罚,社会各个层面存在广泛的评价.由于形成认识的社会主体(即人或社团)存在差异,与刑事诉讼参与主体(一般指被害人与适用刑罚主体即犯罪人)关系的远近,所以社会评价不可能具有一致性.一、来自未成年人罪犯本人及其近亲属的评价刑罚的功能不外惩戒性、补偿性、警示性三个方面.而作为受处罚对象的未成年罪犯,必须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是指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在达到违法犯罪危险年龄”的早期,在违法犯罪思想和行为形成之前,或违法犯罪的意念、苗头暴露之时,抓好教育、制止、预防和挽救工作.联合国预防和控制犯罪委员会也认为:趁青少年未来行为模式正在形成的早年,进行早期预防,对受到危害的儿童和青少年犯罪进行早期挽救,是控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领域.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实施情境预防更是直接和首要的.“情境”常被解释为“情景、境地”或“情形、景象”,指的都是个体环境,它包含着具体环境中的人文状况和自然环境,而情境预防中的“情境”指的是各种可能影响,诱导潜在犯罪人产生动机,决定及实施犯罪行为的直  相似文献   

17.
设计《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剖析及防治对策跟踪表》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是我国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国策。但如何认识青少年犯罪问题,如何促进社会各方面对失足少年切实有效地实施帮教,如果缺乏可以操作的制度,全社会的帮教协调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提出并设计实施“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剖析及防治对策跟踪表”即“一卡制”,就是想通过这张表卡使教育、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工作成为看得见,抓得住的系统工作,成为司法一条龙,社会帮教一条龙,统一、结合、协调的规范操作的标准和纽带。在“跟踪表”中,我们将未成年…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社会犯罪中,有一种犯罪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即以熟人为侵害对象的犯罪。这种犯罪的特点是犯罪者与被侵害人在犯罪前已经相识或熟识,犯罪行为是依业已存在的确定社会关系而进行的,不具有陌生人之间犯罪那样的“随机性”,因此该类犯罪较准确地反映社会关系内在的矛盾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为了对该类犯罪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对天津市1995年入狱的2189名罪犯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查,调查发现全部罪犯中以熟人为侵害对象的占24.1%,以陌生人为侵害对象的占39.1%,其余36.8%的罪犯是以非自然人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如盗窃公有财物、贪污、受贿等。  相似文献   

19.
临海市公安局关工委金荣 秀,金昌龄来稿认为: 青少年走向犯罪,外因只是条 件,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青少年走 向犯罪在主观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 面原因: 1.“以自我为中心”价值观念的 滋长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 据他们调查,50%以上的犯罪青 少年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H·埃里克森所倡导的“人格渐成理论”中,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防止同一性扩散即“同一性危机”,既是青少年时期的发展课题,也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