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管秩序是我国监管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在押罪犯进行羁押、管理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秩序。目前,在依法监管、强制、改造、惩罚的法治环境下,在押罪犯的反监管、反强制、反改造、反惩罚的手段和行为表现也呈水涨船高的态势,破坏监管秩序犯罪呈现出来一些新特点、新情况。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为监管改造工作创造有序的法治环境,实乃司法实践所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不仅是保障政党民主良性发展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作为衡量党自身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是一个涉及主体、客体、依据、核心要义、内在意旨和价值诉求等多方面内容的理论体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科学配置和有效规制政党权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健全党内法规,协调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积极塑造政党法治文化和发展政党民主,是建设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3.
鉴于党内规范的双重属性和依宪执政的双重内涵,依规治党不仅是加强党建的需要,也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外部保障,而且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统一,一方面应当通过建立和完善清理、审批、备案制度,保障党内法规与宪法法律的一致性,为在宪法法律框架下依规治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应当落实现代法治的理念和原则,使党内法规具备现代法治的实质和形式品格,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规治党创造前提。在着力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建设党内法规的实施、监督、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讨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持续了30多年,以"理想类型"的方法进行理论构建会发现影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三种范式,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二元界分的"性质—归属"范式;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规范体系衔接的"功能—结构"范式;法治和系统语境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一体化的"规范—系统"范式.每一次范式转换前都可能伴随着某种方法论的视角转变,以"理想类型"方式构建的经由"视角"到"范式"再到不同"范式"转换的链条,清晰地呈现了我国法治事业推进过程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联方式不断被理论和实践认知与改写的历程.三次范式转换从学理上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的进路和图样.  相似文献   

5.
岳忠强 《工会博览》2009,(3):112-112
“我国当前的法律筐架,能支撑万忆经济刺激计划下的政府采购吗?”这是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曾富国在“2008公共采购国际论坛”上提出的问题。这再度引发了我们法治社会建设性下的政府人去深入地思考,反诂,探索,力求能够觅寻一条有理、有利、有节的公共采购法治之路。本文意从当前我国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之间存在冲突“打架”现实出发,探索一条“和谐劝架”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以法治×”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字眼。但是,在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刑事诉讼当中,法治事业的支柱之一——律师制度,却面临困境。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笔者这样感慨:现在,对辩护律师,有点人人喊打的味道。笔者接触的许多律师都说:不接刑事案件,已成了有些律师事务所的一条纪律,  相似文献   

7.
拥挤社会的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拍峰 《南风窗》2014,(25):41-43
<正>法治需要统一性和普适性,而大国本身却包含着多样性、复杂性。在这种挑战面前,法治理想和现实国情也会有所冲突。这些冲突构成了大国法治的基本特征。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法治作为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这有着重大意义。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大国,这决定了中国的法治建设很难仅仅照搬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而必须面对自身独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0,(24)
<正>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29条意见。6年多前的2004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10年左右,转眼间过去了大约一半时间。毋庸讳言,这些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很多成就,但离民众的"新期待"仍有较大距离。而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严重的趋势。建设法治政府,归根到底是要规范和约束好政  相似文献   

9.
“尊重法律是第一条重要的法律”,这是广为人知的法律格言,也是人类法治发展史经验与教训的结晶。这条法律格言深刻揭示出法治最重要的特征并不在于静态的法律的有无,而在于动态的法律的普遍遵守。在法治建设中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这一点在当前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对幼女的保护以及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问题随着各种"幼女强奸案"的报导也显得尤为突出,该类案件的定罪量刑问题也在司法实践中备受关注,但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对于这些问题还是要严格依照法律处理。  相似文献   

11.
微天下     
《南风窗》2012,(4):17-17
@史玉柱:企业家不愿投资实体经济,原因之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行政法规上一个实体项目,要敲几十个公章,面对几千条"严禁",几百条"处罚"如果严格执法,实体企业家全要在监狱里过年。不能全抓,就出现了选择性执法。去年才取消的投机倒把罚款条例,能把一半的民间资本罚为财政收入。庆幸我退休啦  相似文献   

12.
张墨宁 《南风窗》2014,(23):37-39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和法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肘,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也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中国迈入全面依法治国时代,执政党与法之间的关系是首先需要理清的问题。对此,本刊专访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张恒山。  相似文献   

13.
法头着粪     
郑戈 《南风窗》2012,(15):98-99
法治绝不意味着凡事都有法条来套,它意味着规则约束下公正、合理而又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成语佛头着粪,原指佛性慈悲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了好的东西。法律,本是理性和公平的象征,而重庆的"一坨屎"案,便恰似在法律头上泼了粪。"法律面前人人自危"有法律而缺法治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自从高层宣布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之后,法网密布与法治昌明之间的距离便日益清楚了。在政府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4.
张明湘 《法制博览》2015,(7):161-162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政治保证。最广大人民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深厚力量源泉和智慧源泉所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依靠力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科学立法,公正司法,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必须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尊法守法意识;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旋律。然而要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需要各国的政治意愿和国际法的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的迅速发展,现行贸易体制需要一套公平、合理、透明的国际贸易规则。建立一个以规则为基础而不是以权利控制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实现多边贸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及实行国际贸易法治重要的一步。世界贸易组织的一揽子60个国际贸易协定是国际贸易领域最广泛,也是国际贸易领域的唯一体系。160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4,(25)
<正>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了其法治。法律是世俗的规则,法治是世俗的事业,这要求我们去低调而务实地推进法治建设。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一出,法治成了热词,媒体所描述的"法学家很忙"的现象生动地表现出法治在当下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举国上下对于法治的普遍关注与高度期待,无疑是件可喜的事情,但正是这种关注和期待,也要求对于法治的更深刻理解。要把"法学家的春天"真正转化为"法治的春天",不能满足于赞美法治,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4,(25)
<正>法治,作为一种理念,也许可以形成一套能让全世界所有人都接受的论说;但作为实践的法治,一定是干差万别的。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特有的,也被公认为是好的制度。很多国家,包括不少与美国文化背景相近的欧洲国家,曾经力图移植这一制度,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法学家朱苏力说得好,"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它的法治,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治的理论。"当"法治中国"的愿景让我们心怀向往时,我们一定不能忘了"法治中国"的法治,一定得是"中国的法治"——不是"别人家的"法治,也不是抽象的法治。  相似文献   

18.
张驹 《法制博览》2015,(7):174+173
腐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我国腐败问题尤为严重,危及并破坏法律的权威和有效实施,危及国家政权稳定;腐败与法治是水火不容的,法治是解决腐败问题的一剂良药,反腐败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反腐败也为法治建设奠定良好的政治权力生态。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21世纪的开启,我国也逐渐步入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理念是在第十五次全国人大上提出,这一伟大理念的提出正式将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展现在公众视野中,同时也正确的阐明了法制应当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制度保障的理念。随着1999年第三次修宪,"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这一规定被加入到《宪法》第五条中,它表明了中国以法治国坚定态度,也宣告了人治社会的结束,法治社会的到来。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开展的如荼如火的时候,城市法制建设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在我们的视野中。中小型三线城市作为城市圈中的最基础组成部分,它们在法制建设过程中因其自身特殊性遇到的问题应该是最多的。武汉东湖学院政法学院暑期实践调研"梦之队"开展了以京山县为调研地的法制宣传调研活动,目的是通过实践实地了解三线城市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5):48-49
<正>任何法律体制都是更广泛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广义"的法治概念都不可避免地必须体现出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特点。兰戴尔·裴伦堡是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与法律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和澳洲拉筹伯大学的法学教授,中文名叫裴文睿。他是国际上研究中国法治发展最为活跃的学者之一。不久前,《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述评文章《依法治国,一个伟大政党的庄严选择》,其中引用了裴文睿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走向法治的长征》一书中的观点,"尽管与经济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