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边是中国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真正转型的必经之路,是新时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精华,继承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外交思想,有利于改善中国在周边国家的形象、构建新型周边国际关系和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在积极运筹中争取周边战略主动,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周边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周边外交的实践布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出现新变化,突出体现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在周边有新的动向,世界其他地区爆发的武装冲突对周边地区安全产生外溢性影响,周边热点问题有效管控的难度有所增大。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对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产生多方面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需要通过稳定的合作增加国与国关系的确定性,提振周边国家的合作信心;从小事做起,强化合作路径的稳定性;通过释放政策红利,展现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态度;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避免地区安全问题对地区发展问题产生过大干扰;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提升引领和塑造周边安全秩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2017年伊始,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同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中国从将强未强向世界现代化强国挺进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2018年,中美战略竞争态势进一步升级,中国周边逐渐出现"分化"与"合作"两股力量的抗衡。面对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中国周边外交需要与时俱进做出新的定位,在战略层面重新布局和设计,继续维护中国崛起所需要的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4.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其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不断增强,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压力向中国周边地区传导,使得中国开展周边外交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但在此较为不利的环境下,得益于中国采取稳定、一致和可靠的对外政策,以及在抵御美国极限施压上展现出坚定的态度和较强的应对能力,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政策认同和战略信心有所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实现普遍加强和改善,周边热点问题也得到较为有效管控。中国需要继续保持战略耐心与战略克制,塑造周边国家对中国行为方式的稳定预期,提升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相继提出"印太"构想后,印度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表达了积极迎合的态度。莫迪上任后,为加速扩展其地缘政治,制定并实施了"大周边"战略,以拓展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地缘利益和战略空间,这将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的"大周边"战略,在陆上和海上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运行形成一定干扰和阻碍,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乃至"印太"地区放缓。随着印度"大周边"战略的推进,尤其是美印日澳在"印太"地区战略组合的潜在形成,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来自印度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挑战,使"一带一路"建设保持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真正造福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周边政策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周边地区则构成了中国关键的国际环境。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中国的周边政策均服务于中国的战略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构筑"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友好关系,并在国际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坚持中国的相关原则,实现因应形势的战略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周边政策成功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为国家外交总体目标的推进,为经济建设服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新中国外交实践的一个突出方面。  相似文献   

7.
鬃强 《南风窗》2014,(10):44-47
<正>支撑中国"西进"战略的"中亚+俄罗斯"双轴心,可以与"东固"战略的双轴心"东盟+美国"呼应,为中国的大周边外交提供一个基本的战略框架。2013年下半年,学术界提出的中国外交"西进"战略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外部延伸,也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有所作为、更趋进取的外交风格。和中国的中亚政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新政一起,"西进"战略宣告了中国外交未来一个阶段的政策重心,即以中亚为核心,辐射南亚、独联体、中东的"大周边外交"。在这一战略中,哈  相似文献   

8.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步入具有"两升一拓"时代特征的合作共赢新时代,即所维护的核心利益从捍卫主权、推动发展升级为促进合作共赢,所追求和倡导的核心理念从伸张正义、搁置争议升级为主张正确义利观;所惠及的范围从第三世界国家、周边地区拓展到全球共同发展。由此而来的,中国周边外交通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其"亲、诚、惠、容"的理念、"树典范"的定位、"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野和"点面线片相结合"的实践内涵,优先推动周边共建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典范。但是,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着大国零和博弈、恶邻以小恶缠、周边存疑平衡的综合困境以及"繁荣稳定中断"、"恶邻挟强自重"、"大国意外对决"的灾难性风险。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有护霸之心、无超越之备,有激化矛盾之策、无管控风险之力,有肇事逞威之能、无正视事实之心,其后果正在逐步加大三大灾难性风险。中国要与周边走通、走宽共建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典范新路,必须促进各方实现"管控超越"、"制度超越"两大共同超越。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周边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在中国周边外交思想继承性发展、中国实力增长迅速、周边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需求强劲和域外大国战略重心转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发展迅速,并呈现出伙伴关系网络快速发展、中国国际责任意识增强、以经济合作为主和注重项目优先的特点。然而,中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面临中国海外利益扩大与保护能力不足、不对称结构下的认知差异扩大、领海主权争端激化、域外大国干预和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国需要把握形势,主动应对,强化合作共赢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推进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0.
翟崑 《国际展望》2014,(2):1-1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日益引人注目。中央周边工作座谈会确立了通过周边外交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实现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中国需要在自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平衡好自身影响力与外部制约力这对矛盾,着力突破三个层次的制约:在全球层次,中国应加强自身的改革开放,发挥主力作用,引导周边国家实施"综合治理",以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周边难题";在周边层次,中国应实现对睦邻方针的继承和创新,通过整体优化、变通适应和合作共赢的"适应性共赢",化解"中国与周边的塑造与反塑造难题";在行为体层次,中国应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着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强调自我约束、矛盾管理和共同责任,以"修己安人"构建"中美邻"良性互动框架。  相似文献   

11.
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矿产海外供给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中两个因素决定着中国战略矿产资源的安全,一是便利的运输条件,这是安全并及时获得矿产资源的重要保证;二是周边国家在全球战略矿产资源生产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战略矿产资源合作关系主要受制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因政治和经济关系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二是区域外大国与中国的地区博弈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如何调整政治关系来稳定或促进战略矿产资源贸易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任务。因此,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战略矿产资源合作是中国和周边国家合作的重要内容。在周边外交中,中国需倡导合作发展理念,通过外交保障、机制设计、通道保障等多种途径实现矿产资源供给安全,积极推动周边合作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发展与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格局与亚太地区秩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美国不断推行"印太战略"的背景下,受中美竞争加剧影响,曾经奉行"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众多中小国家或将面临选边站队。对于中美而言,像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这样的地区大国或中等国家将成为双方争夺的关键,其中只有印度尚不是美国的正式盟友。而印度根据自身利益,在"印太战略"中更注重印度洋与东南亚地区,更强调战略自主和大国平衡。对中国而言,妥善处理中印关系将成为缓和"印太战略"压力的关键。虽然中印双边分歧在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但在两国领导人的努力推动下,中印关系将在相互调适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逐渐将前任政府的"亚太战略"升级为"印太战略"。美国印太海洋联盟具有向网状结构转化、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目标、以海上安全合作为战略重心的特点。美国印太海洋联盟可能对中国周边热点问题、海上安全环境和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产生影响,中国需要采取措施,通过采取一国一策分化联盟、推动中美海上安全合作、加强中俄海上安全合作、发挥其他多边机制的对冲作用等方式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作为中国战略依托的周边环境复杂性日增,一方面,不断强大的中国客观上增强了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中国也在周边地区不断采取多予少取、以善意换取善意的"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但是,不论是经济上的让利还是政治上的亲善,都无法消除冷战后一直萦绕在周边地区的"中国威胁论"阴影。近来美、日等大国在中国周边的积极  相似文献   

15.
张建 《当代世界》2013,(6):41-43
中国向来重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将其视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十多年来,中国先是将"周边是首要"确定为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政策,随后又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积极深化与周边国家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日印关系持续升温,政治、安全、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迅速发展。"印太"概念是在中国与亚洲双重崛起和世界政治经济中心东移的大潮中,日印双方战略协调与融合的产物,也是这两个亚洲大国对变动的国际权势格局重估的结果。"印太"战略代表了未来一段时期日印两国的外交倾向和政策选择,但日印在国际政治中的立场差异、"印太"战略自身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因素将对日印关系进一步发展构成制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将周边外交放到与大国外交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外交由此前的"一个重心"变成"两个重心"。战略重心重塑的主要动力在于周边外交在中国整体外交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毛泽东时期周边外交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生存,邓小平时期周边外交主要是为实现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目的则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推进中国新时期周边外交,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相继推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倡议或具体政策,并且更加积极地介入周边外交事务,在处理手段上"软的更软、硬的更硬"。展望未来,中国的周边外交策略应保持战略定力、循序渐进、树立底线原则,争取早日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8.
方晓 《国际展望》2013,(6):140-144
2013年9月22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举办了“周边形势与中国外交”座谈会。会议由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杨洁勉主持,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上海研究机构和高校的1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座谈会主要围绕我周边及海洋战略、亚太经济合作进程与前景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将与会者的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国化"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当前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中美在努力推动"跨越太平洋的合作"、避免双方战略意图误判的同时,也在亚太地区就地区影响力和塑造力进行激烈的竞争。面对美国构建的亚太安全体系对中国的战略挤压,中国外交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部署,以更好地维护和拓展自身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20.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是美国整合印太地区进行战略布局以平衡中国影响力的地缘制衡框架。东盟国家作为联结两洋的中心地带对该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虽有一定共识,但同时具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这表现为东盟国家选择加强或弱化与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质疑或欢迎美国加强安全介入与合作,怀疑或认可开放、互惠经济发展模式,批评或认同民主、人权、法治价值观。本文尝试建构国家层次需求与体系层次压力互动的分析路径。从对美安全与经济需求及体系压力这两个维度,可以将东盟国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区分为机遇、机会、机会与风险、较小风险、较大风险五种类型。东盟各国对"印太战略"认知的差异,将影响东盟内部共识的达成以及对地区机制的主导,导致东盟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分化和复杂化,并为东盟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