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在社会转型期急剧上升居高不下。本研究通过对中部H省未成年犯管教所500名未成年犯的调查分析了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点以及犯罪的微观原因,以期对预防和控制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未管所服刑未成年犯的一般状况及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揭示了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及自身因素;显示了未成年犯的上网特点。本次调查为认识未成年犯的心理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从家庭因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认识网络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新的探索,同时就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和犯罪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社区环境与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是预防未成年人尤其是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领域。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不良社区环境则可能促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本文依据实证调查的资料对于闲散未成年犯所处的社区环境作出分析。指出城市闲散未成年犯居住的社区有的特点:社区人际关系较为密切但人文环境较差、正式组织机构的影响力控制能力较弱,社区内商业性娱乐性文化设施较多,未成年人易受不良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朋友对处于青春期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有着重要影响。社会交往偏差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2001年末-2002年初,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央综治委青少年预防办合作进行的对全国10个省市、(黑龙江、甘肃、北京、江西、上海、河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1000多名城市未成年犯问卷调查,及同时对1000余名城市普通未成年人(作为分析未成年犯的对照组)的调查,对社会交往偏差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做了分析,指出交往倾向偏差、交往对象偏差和交往关系的偏差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1998年度,某法院共判决刑事案件122件177人,其中未成年人9人,罚金额60000元,法院在判决未成年犯时,是否适用并处罚金,法律上没有具体规定,笔者认为,法院对未成年犯的判决不宜适用并处罚金。 一、对未成年犯的判决并处罚金与适用罚金的宗旨不符 法院判处罚金,一方面能弥补犯罪对国家、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害,另一方面有利于剥夺犯罪人继续犯罪的资本和条件,不让犯罪人在经济上占便宜,具有特殊的惩罚和预防作用。未成年犯的行为,确实给国家、社会造成经济损害,但未成年犯没有独立经济能力,不存在由于经济能力的支…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增长势头已经得到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率持续下降;除抢劫罪、强奸罪、故意伤害罪、盗窃罪等传统罪名外,未成年人犯罪中还出现了危险驾驶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等一些新罪名;未成年犯的年龄以14岁至16岁的居多,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未成年犯居住地区在农村的占一半以上;在社会转型和价值多元化的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态势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结构、规模种类、危害后果、组织程度、外在环境、主观心理等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由关颖、鞠青主编的《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已经由群众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预防犯罪课题组”继《预防闲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研究报告》、《家庭抚养和监护责任履行的社会干预研究报告》之后又一个研究成果,是对全国未成年犯进行抽样调查的第一本数据分析报告,也是我国全面系统分析在押未成年犯的最新报告。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到90年代初,青少年犯罪的数量恶性增长,一度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80%;此后,青少年犯罪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又出现了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等令人堪忧的质的变化。青少年犯罪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难题,也是公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都受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严重困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犯罪年龄的提前和犯罪性质的不断恶化,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许多国家将未成年入犯罪问题称为社会的“癌症”与“瘟疫”,是可能导致城市与社会毁灭的危险因素。(注:本文采用的统计数字主要来源于三条途径:北京市、湖南省、浙江省等省市未成年管教所对712名未成年犯进行的问卷调查,有关报刊杂志上的统计资料以及某些省市监狱学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有些数据是根据未成年犯对调查问卷的回答统计出来的,不排除受其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日趋升高,有些甚至是惯犯、累犯。尽管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认真审视我国未成年犯矫正制度会发现,我国未成年犯制度理论基点的模糊性和制度的不完善性导致了具体操作的欠规范性、科学性。本文的主旨在于,立足于行刑理性统一论,从理论基础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对我国未成年犯矫正制度进行评析,为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矫正制度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对未成年人痴迷网络引发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痴迷网络而引发的违法犯罪问题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因痴迷网络而导致犯罪的未成年犯的调查,分析了未成年人因痴迷网络引发犯罪问题的特点、原因,初步预测了这一问题的发展趋势,并根据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结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实践,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痴迷网络引发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10年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第一手资料分析发现,未成年犯犯罪前的不良行为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生,初中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存在相关性。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法制教育欠缺、学校和家庭教育实效性欠佳、不良交友和网络负面因素。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需改善未成年人的生存环境、注重养成教育、强化专门学校的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区矫治"工作的内容之一,上海市少年管教所积极开展"社会适应回归"试点工作,在加强未成年犯出狱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减少其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社会适应回归"的做法进行说明和分析,并阐述其对于未成年犯改造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对山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女子监狱1994-2003年度收押暴力型未成年犯的情况以及目前在押近千名暴力型未成年犯的犯罪情况全面调查入手.力求如实地将十年来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状况、特点及发展趋势反映出来,旨在透析新时期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发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预测和展望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少年暴力犯罪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综全治理青少年暴力犯罪,以及为犯罪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未成年犯、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和普通初级中学在校学生未成年时期行为规范情况,以及家庭情况、学校生活、社会情况和个人性格等方面与服刑人员的相关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未成年人犯罪风险评估测量模式,以此推动建立和完善有较强实用性的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为探讨不同类型未成年犯的人格特征,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25名不同犯罪类型的未成年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抢劫罪和故意伤害或杀人罪的未成年犯其暴力倾向显著高于强奸罪的未成年犯,故意伤害或杀人罪的未成年犯在情绪波动和犯罪思维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强奸罪的未成年犯;抢劫罪、故意伤害或杀人罪的未成年犯在人格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混合罪未成年犯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抢劫罪的未成年犯,其情绪波动程度显著低于故意伤害或杀人罪的未成年犯,与强奸罪未成年犯在人格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建议改革我国现行的性犯罪立法,可从根源上降低未成年人强奸罪的发生率;制定未成年犯教育矫治策略,应基于其不同人格特征;健全个体的人格,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犯罪预防和矫治的良好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一、未成年刑事司法发展与未成年犯保护 未成年刑事司法的发展史也是逐渐加强未成年犯保护的历史。从未成年刑事司法发展历程看,“刑事司法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少强调未成年犯的特殊需要,刑事司法对未成年犯采用了与成年犯相同的诉讼程序,未成年犯与成年犯一样受到刑讯,并接受相同的处罚,如鞭刑、残损肢体的刑罚、放逐、死刑等。”直到19世纪末,随着人们对未成年犯罪认识的深化,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意识的加强,在一些国家内,未成年刑事司法才开始从成年刑事司法体制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所做的庭后帮教工作,包括加强对于未成年犯的判后跟踪帮教工作,从人文角度,关怀未成年犯的健康成长;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对未成年犯的帮教工作;建立出狱人保护制度,促成东城区判处非监禁刑未成年人复学安置、就业、岗位培训等。笔者并进一步指出了目前庭后帮教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钧霖 《法制博览》2024,(6):109-111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符合我国司法制度的现实选择,有助于减少刑事诉讼的时间和资源成本,将该制度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领域,也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在我国《刑法》中,未成年犯与成年犯相比享有特别从宽待遇,这一原则旨在更好地保障未成年犯的合法权益。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案件的刑事政策是应当依法从宽而非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19.
张逢夏 《法制博览》2015,(5):127-128
刑法改革运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欧洲兴起且影响深远,非刑罚化的概念就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特点,非刑罚处罚措施的适用应该对未成年犯更能起到教育和挽救的目的,追求更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以期在自己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非刑罚处罚措施在未成年犯罪适用上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预防、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构建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犯罪特征,且利于未成年犯改造的刑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历经多年实践,监禁刑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我们愈发倡导对未成年人扩大适用非监禁刑,使其能够在社会化的大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矫正.但是,由于少年司法理念偏差、立法缺陷、制度不足等原因,未成年罪犯非监禁刑的适用依旧存在诸多不完善.为此,以S市A区人民法院2011 ~2015年审判实践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适用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并对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适用提出建议和对策,可以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