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班一年来,在外交战略方面以延续和继承为主;同时,结合中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国际形势面临重大挑战及国内外政府集中换届等内外形势发展,新领导对中国外交战略进行特点鲜明和内涵丰富的调整,如细化战略定位,更新战略思维,坚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主动、运筹战略布局和发展战略理论等。展望未来10年,中国外交战略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加大理论创新力度和提高执行能力,对中国外交的指导将更加进取、务实和有效,并在应对挑战和克服困难中继续发展。中国外交战略需要更加体现上升期全球大国的视野和思路,做到基于实践探索的战略建设,进一步调整战略目标、建构战略合作网络,深化战略理论研究。中国外交战略更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考虑到形势的发展和内外环境的互动,使中国外交战略同中国的大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国内支持基础。最后,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和外交学界要有充分和紧迫的历史使命感,在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中努力建构和发展中国的战略学,并以此丰富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的50年中,中国对人权问题的认识及在外交中的实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对人权问题进行重大外交战略调整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90年代初开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并为丰富国际人权思想、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历史回顾 回顾建国50年的历史,中国对人权问题的国际实践是一个逐步参与国际人权机制的过程。在50、60年代,中国基本上是被隔离于这个机制之外的。7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入这一机制。8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进入90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下半年后,中国在外交战略上逐渐用“和平发展”取代以前的“和平崛起”.美国部分研究者对中国该战略产生的背景、战略内容、实施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积极作用都作了较系统而客观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可取的观点.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当今美国政府理性制定对华政策并推动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对中国学者深入研究本国“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战略东移考验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志华 《南风窗》2011,(25):80-81
美国在东亚的一系列动作,本质上带有防御性的特点。对于周边国家,中国没必要无谓地"示强",但也不能过度地释放善意,关键是要做到立场坚定,向外界展示自己是有底线的。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从夏威夷APEC峰会到巴厘岛东盟系列峰会以及东亚峰会,国际政治进入"亚洲时刻"。而无论是11月12日开始的APEC峰会还是11月19日闭幕的东亚峰会,美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且这位主角的大多数台词都与"重返亚洲"有关。更为关键的是,在国际舆论看来,美国这位主角的剧本几乎都围绕"中国"展开。对于美国主演的这幕"王者归来"大片,中国不会感到轻松。军事上,美国在  相似文献   

5.
樊超 《国际政治研究》2013,(1):121-134,1
"一条线"战略的缺陷是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原因。此战略的实施揭示出苏联的战略困境,增强了中国应对苏联战略压力的信心,使中国具备了战略调整的前提。"联美反苏"的构想给美国造成了中国有求于人的印象,导致里根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倒退。为打破"一条线"战略束缚对美政策的局面,中国在"八一七公报"谈判中结束了"一条线"战略,从而牵动了外交战略的调整。这次调整的结果是改变了中国对美、对苏和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与美国战略合作的地位相对降低,开启了中苏关系缓和的进程,重新重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帆 《当代世界》2014,(2):17-21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继续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制,围绕着一系列改革的设想,中国外交战略的变革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而观念的变革也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观念属于文化,战略观念转变是战略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反应。为了解决中国存在的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必须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谋求观念变革与创新,观念也是生产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民族复兴的宏愿。  相似文献   

7.
为总结建国60年来的中国外交经验,本文对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战略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战略主要包括: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对发展中国家给予无偿经济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改革开放后30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战略主要包括: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但是"千万不要当头";不搞划线外交,致力于同所有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从单边经济援助转向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关系;履行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各国的政治家们已经开始坐下来负责任地谋划明日世界。尽管还有眼前利益的争夺,还有互不相让的交锋,也避免不了利润和舒适的诱惑,但毕竟,对迎接气候的挑战,人类已经起步……对人类来说,这一刻,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智慧、理解和宽容更甚于机巧、自私和狭隘。  相似文献   

9.
杨晓萍 《当代世界》2013,(12):48-51
在亚洲,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和印太大国的作用被美国重新发现和定义,印度战略地缘平衡手特性也随着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展开得到强化。就印度而言,一方面,外交中"战略自主"的传统使其对美国的要求显得有所节制和保留;另一方面,现实中印度的"东向"政策与中国向西发展在战略空间上形成重叠,这使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存在有所担心和疑虑,印度国内部分战略认识也强调不能忽视中印关系中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10.
雷墨 《南风窗》2014,(10):51-53
<正>"留学中国"规模的扩大,带有明显的市场导向特征。中国的"留学外交"布局,也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缘政治、战略利益考虑而展开的。在今年4月2日,哈萨克斯坦总统办公厅主任卡里姆·马西莫夫被总统重新任命为政府总理。马西莫夫曾在20多年前先后就读于北京语言学院和武汉大学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去年10月,曾在北京大学留学并获得国际政治硕士学位的穆拉图·特肖梅,当选埃塞俄比亚总统。马西莫夫和穆拉图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曾在中国接受较完整高等教育(而不是短期进修)的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提供了中国对外政策变迁的一大根本背景和动能。两个寓于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密切相连的概念———“经济第一”和“愈益并入世界体系”———可被用作概览和分析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一项主要工具,据以揭示和阐说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特征。本文主要在三个层次上进行这样的讨论:第一,中国外交战略基本目标;第二,中国外交战略缔造机制;第三,中国外交战略工具。最后,经过在“经济第一”和“愈益并入世界体系”概念框架内的分层次解析后,还需要多少着重地展示该框架本身的固有局限和外交转型的有限性,以避免就中国外交战略和亚洲国际关系的复杂未来做出简单化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中国特色鲜明的大国外交登台亮相,可谓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尽显。国际舞台上,打着鲜明"中国创造"标记的外交与国际公共产品喷涌而出,中国外交更具章法,更有力量,更富于智慧,也更显魅力。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特色外交战略的轮廓已清晰显现。"东稳,西进,北固,南下":中国大周边战略蓝图清晰呈现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之后的一年里,中国外交深耕周边,践行"亲、诚、惠、容"战略大思路,取得了卓  相似文献   

13.
陈言 《南风窗》2013,(3):41-42
在第一次安倍内阁的时候,中国经济规模不到日本的2/3,安倍对于价值观外交并未动真格。如今日本国力愈发失落,安倍欲用价值观外交来包围中国,实现起来只会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14.
周方银 《当代世界》2016,(10):10-13
正近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在外交实践和理念层面取得诸多重要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周边外交也面临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领土领海主权权益争议等压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周边外交需进行系统的筹划和设计,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进一步优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更有力的周边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德国总理朔尔茨提出“时代转折”命题。突破不向危机地区输送武器的禁令、扭转德国在防务支出上的“节俭”态势以及改变德国的俄罗斯政策等一系列动向,宣告了德国外交与安全战略的转型。德国外交战略转型既有外部环境变化方面的原因,也受德国国内政治力量转移的影响,其总体指向是大幅提升军事实力、实现联邦国防军现代化,以期在欧盟乃至国际秩序重塑中发挥领导作用。德国外交战略的转型面临国内民意支持存在变数、国防投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中东欧国家疑惧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当前,中国外交变得日益活跃,在全球各地的利益不断扩大,从整体上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然而,中国自身的外交能力尚未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及需要,存在不少"软肋"和"短板",中国外交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及各种代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需要大力强化和优化,中国外交部门获得的预算经费使其履行大国外交使命时有这样那样的局促,这些都或多或少涉及外交投入的不足。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战略日益成为牵动整个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外界对中国外交的关注也日益强化。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新中国外交也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历程,此时对中国外交进行一个评估可以说适得其时。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防部5月23日发表了向国会提交的《2006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再次耸人听闻地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冷战气氛。其实,正如西方权威人士所指出的,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相处,值得信任。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大国,其利益自然并不总与美国的利益相符。这种形势需要的外交政策应该深思熟虑,细致入微,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莫过于美中关系。许多问题都取决于这两个国家能否克服文化和政治差异,开展和平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头20年,将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设想,目前我国已经提前走完了前两步,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飞跃,目前正在为实现第三步战略设想而努力,即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辜学武 《南风窗》2013,(3):24-26
韬光养晦2.0若能实施,将会极大地延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因为它的本质是求和平,不称霸,追求双赢,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会顺势得到更大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