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新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研究重新犯罪,不仅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所以,未成年人中的重新犯罪现象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包括在法律的制定与运行、家庭及社会等方面都要建立与社会发展和未成年人现实状况相适应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2.
重新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研究重新犯罪,不仅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所以,未成年人中的重新犯罪应引起充分重视,包括在法律的制定与运行,家庭及社会等方面都要建立与社会发展和未成年人的现实状况相适应的预防体系。本文从法律的制定与运行方面来探讨未成年人的重新犯罪与购销“前科”制度的关系,以说明建立勾销“前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市某区近五年重新犯罪的留守未成年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留守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比例高,身份特点突出,对留守未成年人初次犯罪后的监护存在不足。为有效预防留守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保障未成年人权益,针对留守未成年人缺乏监管条件、自制力差、与社会联系薄弱等特点,需从依恋、奉献、卷入、信念四方面建立联系,最大限度减少留守未成年人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和谐社会进程中,未成年人重新犯罪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其初犯时尚未成年,重新犯罪时虽多数已经成年,但如不加强改造,重新犯罪的生涯将是漫长的,对社会的危害将是长期的、严重的。为此,从实证研究入手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规律、致罪因素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将有助于科学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增强教育改造的针对性,有效遏制未成年人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至第六章,依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这五章根据未成年人犯罪发展过程的阶段性规律及其主客观作用,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五个方面,形成一个体系,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总的反映在完整的体系结构之中,更突出反映在预防犯罪的教育与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这二章中。一、预防犯罪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与前提本法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这实际上…  相似文献   

6.
近来,我们发现监外罪犯中缓刑犯重新犯罪呈低龄化新动向,1997年11月至1998年2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监所科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起诉的4起缓刑犯重新犯罪案件中,未成年人缓刑犯再犯罪占了3件。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少年犯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基本情况开展调查,并从影响犯罪的主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四方面建议,主要是:实现刑事审判与社会帮教体系的“无缝衔接”、探索建立对未成年犯有条件的前科消灭制度、给予未成年犯心理健康矫治、健全和完善对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失足少年的处罚,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定罪量刑,更重要的是在于挽救失足少年,预防他们重新犯罪。为更扎实地开展挽救失足少年的工作,促使失足少年顺利回归社会,笔者认为试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之限制公开,在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帮助失足少年尽快回归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不仅有其深刻明晰的社会意义和现实需要,也是为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的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9.
我国应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中尚未足够地考虑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加以区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也未对此予以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个案调查,表明了在我国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确立这一制度需要在我国建立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有机结合的平台,并需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立法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A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B区人民法院、上海市C区司法局、上海市D管教所等单位进行调研、访谈、样本分析,探索来沪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原因,重点从社区矫正制度、心理干预机制、法制教育制度、社会协同救治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索预防体系的构建,最大限度减少来沪未成年人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11.
近年以来,未成年人“涉黑”犯罪尤其值得关注。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重庆近5年“涉黑”案件中的相关数据,尝试探究未成年人“涉黑”犯罪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增多引人瞩目。本文以福建省三级法院审理的未成年被侵害案件为依据,介绍了这类案件的特点,分析了这类案件增多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减少这类案件发生的对策建议,着重呼吁从立法角度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登记和有限公开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性侵犯罪案件的发生,美国、韩国等国家均设立了性犯罪者登记和公告制度,以此实现特殊预防和保护社区安全之目的。我国每年都有大量性犯罪案件发生,尤其是未成年人被性侵害案件的数量一直在高位徘徊,但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措施进行有效预防。鉴于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的个人信息并不属于隐私权保护范畴,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出发,可以适当借鉴域外性犯罪者登记和公告制度,在我国构建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登记和有限公开机制,要求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定期向司法机关登记,对该类人员中实施严重性犯罪行为或者具有较高再犯风险的犯罪人员,公开其个人信息,以此防范该类人员再犯和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护公共安全和保障未成年人平安成长。  相似文献   

14.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1991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同构成了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两大支柱,也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起少年杀人强奸案件出发,客观分析当前未成年人性犯罪特点和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预防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对策,希望能对保护未成与健康成长和预防未成年人性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未能形成以少年司法机关为中心的未成年人案件处理体制,已有的少年法庭受案范围较窄,仅仅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各种不同性质的未成年人案件(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所称“未成年人案件”,特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分别由不同部门做出相应处理,呈现多元化特征。这和其他国家普遍建立独立的专门机构统一处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鉴于多元化体制存在的弊端,建立独立、统一、协调的未成年人案件处理体制应当成为我国未来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保护和救助未成年性侵被害人,有效预防和减少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自2010年起,上海市逐步将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性侵害案件为主)纳入各级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受案范围,形成专业化办案机制和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调查取证机制,推动建立了性侵害案件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保护体系和一站式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是开展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重要环节与手段之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采用普通程序还是简易程序,直接影响到未成年被告人的诉讼权益保障与审判公正性的实现.笔者认为,采用普通程序有利于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有利于强化诉讼监督、有利于实现审判结果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是开展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重要环节与手段之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采用普通程序还是简易程序,直接影响到未成年被告人的诉讼权益保障与审判公正性的实现。笔者认为,采用普通程序有利于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有利于强化诉讼监督、有利于实现审判结果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20.
“法庭教育”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少年审判工作机制,在中国少年司法领域凸显其特色,亦成为我国少年审判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法庭教育”在矫治失足未成年人、预防其重新犯罪、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下将从少年审判实践的视角对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法庭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对完善该项制度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