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次世界大战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主导国之间的科技话语权争夺密切相关,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成为美苏冷战和美日竞争的技术与时代背景。拉美和东亚的发展结果差异可以通过其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参与程度加以解释。同时,近年来中美在贸易等领域的摩擦也可从第四次工业革命主导权竞争的角度进行分析。整体来看,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领性技术。中国已经在数据、市场和政府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在智能硬件、算法框架、原始创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尽管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技术封堵的策略,但中国应以更加柔性的竞争性合作的方式加以回应。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会使人类社会在未来面临一系列具有高度挑战性的问题,因此需要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国际规则的创设,以保障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晓钰 《法制博览》2024,(1):151-153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世界各国均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大国之间科技竞争的焦点,投入大量资金与技术研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身影也出现在信息网络、科技、交通、餐饮、通信、公共消费场所等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场合之中。虽然人工智能助力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出现对传统的著作权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期待知识产权理论尤其是著作权法制度对该问题作出回应。本文将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归属的角度入手,从我国现行有效的著作权制度出发,为人工智能能否成为著作权法中的适格主体以及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归属制度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3.
2017年底至2018年初,美国特朗普政府连续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防务战略报告》《国情咨文》和《核态势评估》报告,基调一脉相承,即强调"美国第一",把中国和俄罗斯定义为"修正主义者",并要与之进行"战略性竞争"。在特朗普政府看来,恐怖主义、地区核问题构成对美国直接、现实挑战,但未来真正威胁其霸权地位的则是中国和俄罗斯,美国必须把国家战略重心转向大国战略竞争。美国新一轮国家战略重心转移必将对未来的大国关系和国际局势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网络空间战略竞争已经成为中美关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战略目标来看,由于中美经济社会发展都高度依赖于网络基础设施,因而两国网络空间战略的对内目标有相容之处,但由于中美对核心网络安全利益的不同界定,两国网络空间战略在对外目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战略手段来看,美国的网络安全战略是"以实力保安全"的典型代表,而中国的网络空间战略则可以理解为"以治理谋安全"。从战略模式来看,对美国而言,控制、威慑、干涉、合作四种模式都被赋予一定重要性,从而组成了其先发制人的网络空间战略,而中国采取的是以合作模式为主的网络空间稳定渐进战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自主决策能力日益增长,从辅助工具进化至可主导自主创新的范畴,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也对专利制度提出了挑战。现阶段,人工智能生成式发明能否获得专利授权、人工智能能否成为权利主体、人工智能算法能否通过客体审查标准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对现行审查政策加以优化以及对审查标准予以修订,以更适合人工智能大背景下的创新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孟媛 《法制博览》2022,(8):36-38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切实贯彻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我们在采用人工智能这一新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这其中关于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问号.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人工智能(AI)能否成为著作权法上的主体?人工智能的生成物是否具有独创性?人工智能生成物版权应该...  相似文献   

7.
周士新 《国际展望》2023,(6):119-134+158-159
太平洋岛国论坛2017年推出“蓝色太平洋”的概念,强调地区认同和国家战略自主。美国在2022年6月联合4个盟友建立蓝色太平洋伙伴关系,但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平洋岛国,为此美国推出了太平洋伙伴关系,试图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当前,美国认为太平洋岛国在其全球地缘战略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美国投入更多资源,拉拢盟伴支持和帮助,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联系,试图获取地区主导权。这成为影响太平洋地区局势的重要变量。太平洋岛国虽与美国及其盟国保持密切合作,但却不愿卷入大国地缘竞争。从趋势上看,美国希冀太平洋岛国能无条件配合,以增强美国及其盟友对太平洋地区的影响。但是,由于美国及其盟友难以兑现承诺,能否促进太平洋地区安全与发展并不确定。美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趋于复杂,成为塑造地区局势演变的重要因素。蓝色太平洋伙伴关系竞争性强,可能影响中国与地区国家的关系。为此,中国应一如既往与太平洋岛国开展建设性合作,营造有利的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与现代社会,以及与社会主义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不能简单地将人工智能看成一种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也十分深远地影响着人类的未来社会。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是对人类社会的彻底取代,在赫拉利等人看来,人工智能会形成一种新的无产阶级状态,即"无用阶级"。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看,今天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并不是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人工智能,将无产阶级当做新时代的"卢德分子",而是打破资本主义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垄断和占有,成为帮助无产阶级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工具。最后,人工智能对社会主义的意义在于,它们可以打破哈耶克批判的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的局限性,通过新控制论的方式来模拟出更确定可靠的社会主义模式,为未来社会主义提供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非政府组织是美国实施对外战略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对华战略实施过程中,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不仅在政策倡议与舆论引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积极参与了美国对华全领域竞争。一方面,这些非政府组织深度介入涉华问题,通过对特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活动指导乃至直接介入相关暴力活动,推进危害中国主权的颠覆性活动。另一方面,美国支持的非政府组织通过破坏"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渲染所谓"技术威权主义"等方式,积极参与对华经济战、科技战。在对华战略的对抗性不断上升以及战略筹码渐显不足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与国会将通过立法形式明确非政府组织在对华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并将通过增加资金支持等方式,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对华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对抗、经济与科技竞争中的作用。与此同时,美国其他一些非政府组织又在促进对华合作领域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力,这又可以为保持与拓展中美对话与合作空间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苏刘强 《国际展望》2024,(1):37-53+158-159
自2018年美国对华政策转向强硬以来,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都主张对华战略竞争。这表明美国两党的对华政策达成基本共识,将中国作为“主要挑战与对手”,逐渐偏离过去的对华“接触政策”,转而采取以竞争为主的对华政策。尽管美国两党的对华政策在转向强硬方面具有共识,都以战略竞争概括其对华政策,但在对华强硬程度上存在分歧,且两党在对华战略定位、政策目标、竞争强度与合作意愿方面也不尽相同。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的关键分歧,就是民主党试图坚持对华战略竞争,同时确保中美竞争不失控;共和党则倾向于对华更激烈的竞争,对华政策具有较强的对抗色彩。美国两党对华政策出现分歧,既有两党背后的利益群体与价值观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也有两党政策精英的对华交往水平存在差异的因素。未来,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的分歧将继续存在,也有趋同演进的可能。中国需积极应对,加强与美国保守派的政策交流,尽快确立发展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尽力牵制共和党对华战略中的消极倾向,推动中美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格局与亚太地区秩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美国不断推行"印太战略"的背景下,受中美竞争加剧影响,曾经奉行"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众多中小国家或将面临选边站队。对于中美而言,像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这样的地区大国或中等国家将成为双方争夺的关键,其中只有印度尚不是美国的正式盟友。而印度根据自身利益,在"印太战略"中更注重印度洋与东南亚地区,更强调战略自主和大国平衡。对中国而言,妥善处理中印关系将成为缓和"印太战略"压力的关键。虽然中印双边分歧在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但在两国领导人的努力推动下,中印关系将在相互调适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提出的印太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承接日本安倍内阁的构想,在价值观上强调"自由""开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标准,含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在积极实施对华战略竞争的宏观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以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拜登上台后,美国政府进一步强化印太战略的意识形态色彩,以便拉拢盟友和伙伴国共同遏制中国.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的深层动因是制造中国与印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对立,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当然,美国要在印太地区持续展开价值观攻势,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中国既需要增强战略定力,加强与美战略沟通与相互理解,避免两国认知差距不断拉大,意识形态鸿沟越来越深,也需要推进"一带一路"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消解美国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的政治经济基础和地缘政治结构,以中韩、中国—东盟关系为抓手,拓展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提出的印太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承接日本安倍内阁的构想,在价值观上强调"自由""开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标准,含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在积极实施对华战略竞争的宏观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以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拜登上台后,美国政府进一步强化印太战略的意识形态色彩,以便拉拢盟友和伙伴国共同遏制中国.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的深层动因是制造中国与印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对立,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当然,美国要在印太地区持续展开价值观攻势,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中国既需要增强战略定力,加强与美战略沟通与相互理解,避免两国认知差距不断拉大,意识形态鸿沟越来越深,也需要推进"一带一路"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消解美国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的政治经济基础和地缘政治结构,以中韩、中国—东盟关系为抓手,拓展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14.
周琪 《当代世界》2024,(2):38-44
美国与印度的接近始于21世纪初。小布什总统对印度豁免了本应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核不扩散规则,从而消除了美印关系发展的关键障碍。美国对印度的重视主要是出于战略需要,特别是看重印度在平衡中国力量方面的作用。美印关系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以战略合作为中心,其发展最快的方面是防务合作、科技合作、武器销售和联合军演。从目前情况看,美印关系的强化呈现加快趋势且难以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5.
杨晓萍 《当代世界》2013,(12):48-51
在亚洲,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和印太大国的作用被美国重新发现和定义,印度战略地缘平衡手特性也随着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展开得到强化。就印度而言,一方面,外交中"战略自主"的传统使其对美国的要求显得有所节制和保留;另一方面,现实中印度的"东向"政策与中国向西发展在战略空间上形成重叠,这使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存在有所担心和疑虑,印度国内部分战略认识也强调不能忽视中印关系中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全球化和世界政治经济进程带来了科学、技术、数据、网络、信息等多重影响。同时,人工智能也可能导致新的全球问题出现,因而主要行为体尤其是主权国家不得不参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治理,并寻求有效路径,以期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并探索全球问题的解决之道。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问题,表现为人工智能可能引发新的全球焦虑、对国际安全和全球治理构成双重挑战,而人工智能本身还可能存在数据隐忧。有鉴于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治理新议程,无疑首先指向人工智能本身,即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一般路径,表现为人工智能治理集中化、合法化与专业化,通过政府政策对人工智能的直接或间接治理,并就人工智能治理寻求国际合作。中国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在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经济治理和企业战略布局、提升国家治理智能化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解决台湾问题原本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内部事务,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势力的干涉,使台湾问题复杂化,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外交和亚太安全与稳定的热点问题。冷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台湾问题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尤其是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前之所以提高对台湾问题的介入程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台湾在美国亚太地缘战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双边关系。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战略效应、剖析美国对华日趋强硬的战略态势可以看出,中美关系正在进入以战略竞争为突出特征的新时代。但中美关系的战略走向尚有待塑造,避免"新冷战"应是双方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抱持战略远见,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在夯实中国全面崛起的基础上,坚持和斗相兼、斗而不破的对美战略原则,加强双边战略管控,深化复合相互依赖;在经贸冲突上善加应对,同时要继续在全球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在安全问题上要善于守拙,防止东亚和印太地区冲突频现;共同推进新型全球化,抓住机遇拓展国家利益;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建设,形成平衡和制衡美国战略对冲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华接触战略与人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对华总战略是“接触战略”。在这一战略的统领下,美国制定了各种具体战略,其中人权战略是最重要的次战略。美国的人权战略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安全。如果美国的人权战略得逞,中国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将会解体,政治、社会将陷入严重动乱,国家结构也将因此走向解体。因此,要充分认识美国人权战略对中国的危害性,制定相应的对策,粉碎美国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的企图。  相似文献   

20.
宫云牧 《国际展望》2024,(1):54-74+159
拜登政府于2023年3月发布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这是自小布什政府以来美国发布的第四份网络安全战略报告。作为在网络空间拥有非对称技术资源优势与支配地位的国家,美国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始终以护持网络霸权为目标。从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再到拜登政府,美国在网络空间的战略目标从国内控制、国际塑造、单边护持,发展为多边“竞赢”;其针对网络安全的策略也经历了本土防御、网络威慑、进攻性行动与综合性遏制四个阶段。美国政府相继推出的网络安全战略既具有延续性,又存在显著差异,其背后反映出美国对网络空间、自身实力地位与安全威胁的认知演化。随着综合实力的变化,美国对于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认知发生了转变,对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认知也不断变化。在地缘政治与网络空间安全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针对网络安全的战略叙事也随之变化,这成为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演进的主要驱动机制,由此加剧了网络空间的泛安全化与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