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原本是为加大反贪惩腐力度,弥补立法不足而设立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无形中却成了网开一面规避法律的缝隙。近几年的涉及的职务犯罪中,巨额的来源不明财产频频出现,金额不断攀升。该罪名客观上成了一些腐败分子的护身符、避难所和免死牌,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精神严重不符。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遏制腐败分子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中获益,已经成为反腐倡廉建设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权力是联结政府官员与公众的一种特殊产品。因此具备成本─—收益相统一的内在规定。公众是权力的所有者,政府官员是权力的行使人。政府官员行使权力类似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与代理关系。政府官员在委托与代理关系中充当理性经济人和权力代理人的双重角色,腐败正是双重角色冲突围绕成本—收益的比较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建立成本-收益的均衡统一是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提高廉洁行为的收益,以建立一支执法严明的司法队伍、从严惩处腐败分子、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等措施来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但是有些地方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近年查处的“腐败窝案”现象,表明腐败已由单个的人或单个的事,发展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形成了带有一定社会性的问题。 编织网络 难解官场“ 千千结”“腐败窝案”的最大特点,就是腐败分子勾结在一起,形成一张“腐败网络”。他们互相包庇,狼狈为奸,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几百人;小则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则一个系统、一个地区。当前,“腐败窝案”有以下几种形式:“地区…  相似文献   

4.
皇甫启全 《群众》2000,(1):40-40
群众监督是反腐倡廉的锐利武器,从近几年反腐败实践看,群众踊跃参与已成为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当前仍有部分群众不愿或不能主动参与反腐败斗争,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群众自身存在一些思想障碍,有与己无关心理,认为反腐败是党和政府的事,普通群众参不参与无所谓;有悲观失望心理,认为腐败越反越重,从而丧失遏制腐败的信心;有洁身自好心理,认为反腐败有风险,搞腐败有危险,因此,既不反腐败,也不搞腐败,洁身自好;有位卑自惭心理,认为腐败分子大多有权有势,自己无权无职,“小腿拗不过大腿”,干脆“民不与官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王岐山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所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就是对腐败现象毫不忍受、毫不宽容,就是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对腐败行为,发现一起坚决纠正一起;坚持"露头即打",防止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6.
反腐须重防     
胡长清、成克杰这样的曾经身居高位的腐败分子被判死刑,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体现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反腐败,查处案件,惩治腐败分子固然十分重要,但这只是治标。如果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一些腐败分子蜕化变质都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如果从源头抓起,既治标又治本,防腐于未然,那么反腐败付出的代价就会小一些,就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势头。痛定思痛,既要反腐更要防腐。防止腐败,首先要把住用人关。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招收录用公务员、选拔任用干部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国上下反腐败力度逐年加大,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初步得到了遏制。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权力的失控、经济的失衡、文化的失导、行为的失范,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如何从抑制腐败的动机、从减少腐败产生的机会、从增大腐败的成本以及从公正待遇等环节入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铲除腐败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在这方面,著名的“木桶理论”给我们以有益启示:一个木桶的盛水量与其最长的木板和各个木板  相似文献   

8.
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本文通过总结腐败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从思想观念蜕化,对腐败问题查处不力,廉政制度建设不健全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并从加强法制建设入手,提出要加大对腐败的法律制裁力度以提高腐败的"成本",加大公权运用的透明度,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群众反腐败机制,从而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舒野 《桂海论丛》2001,17(2):19-22
惩治海关执法腐败 ,确保国门安宁无患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事关海关事业的兴衰成败。“管住自己的人 ,把好国家的门” ,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对海关队伍的基本要求。把关必先治关 ,治关务必从严 ,反走私必须反腐败。要有效地遏制当前海关严重的执法腐败现象 ,必须加大惩治力度 ,加大监督力度 ,加大防范力度 ,突破难点 ,清除根源 ,夺取海关反腐败斗争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0.
每到岁末年初,纪检监察机关就要发出廉政通知,出台各种规定,其效果如何,众说不一。对此,很多读者来信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腐败成本杜绝腐败,关键要形成领导干部不敢贪、不想贪,不能贪、贪不了的环境。要加强惩治的威慑力,让腐败分子倾家荡产、名声扫地,付出极高的腐败成本。同时又要加强制度建设,堵塞各种漏洞,形成即使有人想贪,也因为制度严密,监督到位,无法去贪,伸手必被捉的高压态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制度反腐败。(广东朱忠保)◆监督环节不能成为摆设西安宝马彩票案中的公证员董萍曾无数次在抽奖现场宣布“抽奖活动真…  相似文献   

11.
市政协委员、北京眼镜厂托儿所所长陈静貂提出对腐败也来个“严打”近几年来,腐败现象的蔓延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虽然开展反腐倡廉取得一定成效,但至今腐败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中央一再提出加大反腐力度,不少地方却行动迟缓,收效甚微,有些部门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给群众造成的印象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归说、做归做”。为了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进一步搞好廉政勤政建设,建议像开展维护社会治安的“严打”斗争那样,对腐败也来个“严打”。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摆疑点,找线索,查问题,动真格地一查到底。不仅要破大案要案,打击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腐败分子,而且要严厉查处直接侵犯国家和群众利益,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腐败现象。对查出来的问题,要一件一件地抓处理落实,决不姑息迁就。  相似文献   

12.
很多腐败分子之所以腐败,也是为了家庭;很多腐败案件,与“贪内助”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与思考》2009,(6):12-13
有的贪污官员喜欢“囤积”现金,有的腐败分子则偏好“收集”房产,腐败花样真是层出不穷!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曦称,腐败“创新”很可怕。  相似文献   

14.
唐土红 《桂海论丛》2002,18(4):67-69
从伦理学角度分析 ,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观因素就是个体道德、人性变异所引起的对利益的饥渴追求 ,客观因素就是社会道德价值多元化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滋长腐败行为的土壤。从伦理学上反腐 ,一方面要从个体道德“内”部防腐 ;另一方面则要从社会道德“外”部反腐  相似文献   

15.
来信摘录     
不要忽视“腐败皮条客”“腐败皮条客”是为腐败分子买官卖官、行贿受贿牵线搭桥的人,其危害性极大。 能够充当“腐败皮条客”的人,身份比较特殊,与受贿者关系不一般,如配偶、子女、秘书、情妇等,如成克杰  相似文献   

16.
纵观近年来陆续被查处的贪官,总感到如今的腐败分子太潇洒了。不仅想腐败方便得很,而且腐败时往往一路绿灯,腐败后常有人“保驾护航”。偶尔“不幸”撞上“枪口”的,也未见“伤筋动骨”。正是腐败的“低风险、高收益”,使得腐败分子们感叹“现在搞腐败的条件太优越了”。搞腐败的风险太低,固然与贪官们擅长包装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出在我们的监督机制上:漏洞太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有些腐败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可“民不举、官不查”;有的虽然查了,但因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草草收兵…  相似文献   

17.
腐败生成、腐败传染与腐败遏制:一种博弈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问题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力求用博弈论作为一种解释途径。文章认为 ,腐败实际上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单个权力拥有者的行为 ,而往往是公共权力的授予者 (以监督者为代表 )与权力执行者 (以官员为代表 )之间 ,以及权力执行者 (官员 )之间的一次或多次博弈的结果。要遏制腐败 ,一方面要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以免使监督者“打盹”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上加大对各博弈方的奖惩力度 ,改变官员策略选择的收益值 ,形成新的“纳什均衡”解 ,这样就从腐败生成与腐败传染两个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是得民心合民意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不仅有增无减,而且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表现为:一是涉案金额记录屡屡被打破。二是从“单兵作战”到“团伙作案”。最初的腐败都是个别领导干部,偷偷摸摸地搞,而最近几年则出现了窝案、串案,甚至某一地区或单位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伙腐败分子手中。三是腐败分子职务级别越来越高。四是腐败的花样也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最初腐败的内容主要是贪污、索贿受贿,而前几年出现了买官卖官,一些领导干部的巨额家财…  相似文献   

19.
徐国栋 《传承》2013,(2):24+53
当前中国面临的腐败形势非常严峻,主要特点有:腐败呈高发蔓延之势,集团化腐败日益突出,"低龄"腐败分子开始大量涌现,腐败有向最基层蔓延的趋势,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等。把握中国腐败问题的主要特点,有利于针对性地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沈凤华  肖昌琦 《群众》2000,(7):17-18
腐败分子胡长清伏法了。表明了党中央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严惩腐败的力度之大。不管你的权力有多大,地位多么显赫,只要你以身试法,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笔者以为,严惩胡长清虽有“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之效,但依然给人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