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4月份,中国马戏团在北京长安街旁的一块空地上,搭起了一个色彩缤纷的马戏大篷,这是中国马戏首次以大篷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两个半小时一场的惊险表演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京城百姓。以至每天演出的场次从一场增加到两场,而后又到三场,仍然场场爆满,马戏大篷在北京掀起了一场马戏的热潮。这座耗资近300万元人民币建立起来的马戏大篷可容纳1500人,还配了六辆马戏专用车,与这种惊险、幽默的艺术形式久违的老百姓,又重新欣赏到马戏。马戏团附属于中国杂技团。马戏表演需要一定的杂技基础,而中国杂技是国内普及较广的民间艺术,在国际上…  相似文献   

2.
傣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傣刷子十九世纪初在今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形成,流布于德宏州各县及缅甸东北掸邦地区。最初以坐唱形式出现,以后受佛教文化及滇戏、皮影戏的影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为“进三步”,“退三步”的“三神岗”(傣语)形式,在竹搭、土筑的舞台上演出,主要为傣族的各类庆典、  相似文献   

3.
正昆曲积聚了六百多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美和道德的理解。舞台上的魏春荣演绎着昆曲,为昆曲注入新的活力,而昆曲也在塑造着魏春荣的人生和追求。走进北方昆曲剧院,就走进了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的地盘,从10岁学艺开始,她就没有离开过这里。在陈旧的排练厅里,在"戏比天大"四个红色大字下,有年轻演员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19)
<正>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军人。小时候别人爱听摇篮曲我爱听进行曲,但是有首闽南歌他会唱给我听,因为他的故乡在台湾,那时的我听不懂歌词里的意思,但是却很喜爱那个调子。外祖父常常给我讲他童年的故事,也因为这个原因,小时候我对台湾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渐渐长大以后,通过电视新闻,网络和台湾偶像剧,我对台湾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 “娘家”“婆家”如是说有关黄梅戏“娘家”的说法很多,争议也颇为激烈,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黄梅戏的发源地问题。有人根据传说认为,黄梅戏是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的。说是每逢黄梅雨季节,安庆地区的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而迎神赛会,黄梅戏就是在这种赛会出现的各种歌舞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与黄梅的季节有关,故而名之曰“黄梅调”。这显然缺乏根据。安徽黄梅戏老艺人丁永泉曾说过,“黄梅调是(黄梅县)逃荒的人用渔鼓筒子唱过来的。”还说:“黄梅戏是从湖北(黄梅县)传到我们安庆地区来的,老黄梅调还是按湖北(黄梅)音咬字,曲调跟语言走,也是湖北乡音。”解放  相似文献   

6.
晋思 《创造》2004,(1):38-40
茶红明常以生长在沧源为自豪.的确,这块土地孕育了能歌善舞的佤族.沧源县从60年代成立文工队以来,一直活跃到今日.因为佤族的性情就是喜好歌舞,一天劳累之后,"打歌"是他们消除疲劳的最好方式.所以在最困难的时候,沧源的县委政府也保留着这支队伍.如今,沧源一个县就有88支打歌队,79支在农村,常年累月活动,一呼百应,男女老少几千人参与,跳唱通霄达旦,自娱自乐地宣传农村文化生活.沧源歌舞团更是托起木鼓上舞台,首次把佤族的传统民间木鼓搬上舞台,于是,佤族的木鼓、长发从深山老林走向城市,走得越来越远,全国各大城市的景区景点都有.  相似文献   

7.
古田竹笋     
竹笋,民间叫做竹肉、竹胎,是福建省古田县名产之一.阳春三月,红雨缤纷,在一片片葱葱鬰鬰的竹林里,春笋竟相破土而出.这里年产竹笋六百多吨,供福州等地的罐头厂加工“春笋罐头”,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 竹笋生态奇特有趣,有冬笋、春笋之分.传说三国时代(二二○——二八○年),寒冬腊月,有个名叫孟宗的人,因后母要吃竹笋,便跑到竹林跪哭.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上天便责成“土地爷”催促竹子提前长笋.因此后世有“孟宗哭竹、寒冬长笋”的说法.其实寒冬出笋是竹子生长的规律.早在立秋前后,竹鞭上就开始萌发笋芽;到了初冬,笋体已相当肥大,笋壳金黄色,上有绒毛,这就是冬笋.但因气温下降,停止发育,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来年春暖花开、雨水充沛之时才苏醒过来,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雨后春笋”成语的来历. 古田县地处福建东北山区,峰峦重叠,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0,(15)
正对于向往大海的北方内陆人来说,昌黎最著名的黄金海岸就是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最短距离了,这片海岸从来都不简单,自古英魂汇聚于此,带着世人抬起头来,从现实,眺望远方。昌黎最著名的是黄金海岸,沿海绵长的细沙滩,蜿蜒几十公里,海边的风景也是独特,少量的礁石矗立,此外再没有其他,一眼望过去,无限舒展和畅阔。它的最北边,就是著名的碣石山。对于向往大海的北方内陆人来说,这片海岸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18,(10):4-6
幼年的王春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缠着外公让“盒子里的人”说话。她知道,每天到了固定的时间,外公只要轻轻来回拨动盒子上的旋钮,盒里的人就会开始说话和唱歌。那些话语和歌曲,她能听懂大部分;如果外公再拨一拨旋钮,盒子里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说的和唱的她就完全听不懂了。  相似文献   

10.
莫喜生 《当代广西》2011,(11):56-57
"哪子咿嚯嗨——" 在广西,在桂北,有人的地方就有它。兴奋的时候唱它,沮丧的时候唱它;得意的时候唱它,失意的时候也唱它;生老病死,满月做寿,新屋落成,婚丧娶嫁;逢年过节,秋冬农闲,街头巷尾,走村串户;搭戏棚,摆擂台,短到三天三夜,长到十天半月;声情并茂,音色优美,震云霄,荡山谷。  相似文献   

11.
梅艳芳之美     
2003年12月30日,一代天后梅艳芳在香港离世。如今,四年过去,人们依然不曾将她忘记。她是当之无愧的舞台之王,一举手、一投足,都万丈光芒,让人无法抵挡。她仿佛天生就是为舞台而生,却也最终把遗憾留给了舞台……  相似文献   

12.
正精准扶贫号角鸣。社旗县人大常委会在帮扶饶良镇邱庄村时,始终牢记"六个精准"的要求,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原则,时刻紧盯"脱贫摘帽"的目标,在"五大舞台"上同唱一出"精准扶贫戏",彰显了帮扶实力和为民情怀,赢得群众好评。搭建决策设计舞台,唱活"专场戏"工作干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社旗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以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理清并确立了"抓组织建设,形合力;抓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政协公报》2013,(7):45-46
<正>发达的现代化舞台,使戏剧活动达到了天津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我国古时候,有"百戏会演"之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可以说是"百台竞演"。各种表演门类在艺术上的碰撞,导致了不同艺术的相互吸收、渗透、融合,从而不仅丰富了各自的表演手段和技术,而且也孕育了新的艺术门类的胚胎。评剧就是一个新的艺术胚胎,它是从天津的戏剧舞台脱胎出来的。评  相似文献   

14.
《松州》2017,(4)
<正>一、信的本质含意二、古圣先贤关于信的论述三、信与德的关系四、当代严峻的诚信问题五、笃信与商德建设的时代意义六、笃信与商德建设的几项要求七、古往今来笃信的杰出典范八、诚信与商德建设建设的路径古希腊哲学家说,金钱是世界万恶之源,因为它让人离开了家园,使人迷失了内心。如今为何一些人"三信"(信用、信任、信仰)缺失,就是因为外部世界诱惑。《道德经》里讲:"五音令人耳  相似文献   

15.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方是道,退步原来是向前。"3月9日,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响起了一首浙江民谣。因为民谣是用方言唱的,来参加会议的温家宝总理听不懂,坐在旁边的浙江代表连忙充当"翻译",用普通话向温总理解释一遍。  相似文献   

16.
在旧社会,她们曾被称为戏子,而她却持斋茹素、不唱堂会、不拜过娘,不过贵妇人样的生活;她甚至回绝了为宋美龄进府唱戏的邀请;她是个女子,做人却比男人更硬,她就是越剧名家袁雪芬,戏里,她演绎精彩人生;戏外,她的人生比戏更惊艳。  相似文献   

17.
<正>快速繁荣的民间戏曲活动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始有天津城市名称,但它是由于军事需要而设的卫(边防),因此称之为天津卫。此前,天津地界是由直沽寨变化而成的海津镇,尚未形成行政管理的城市规模。当天津还是小县镇的时候,民间演唱戏曲已经很普遍。人们利用自然地理条件,用土木堆砌戏台,艺人在露天舞台上表演各种技艺,群众在四周围观。各种小吃摊、茶摊、杂货摊遍布前后左右。戏演人聚,戏散人去。在现属天津的某些郊县,戏曲活动的历史则早于城区,这从近郊军粮  相似文献   

18.
<正>赵秀君,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张派青衣,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有《秦香莲》《四郎探母》《西厢记》《望江亭》《金山寺·断桥·雷峰塔》等。舞台上的赵秀君扮相秀丽,腔调婉转,让人回味无穷;舞台下的赵秀君开朗乐观,话语温和,让人倍感亲切。从舞蹈苗子到梨园新秀赵秀君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大学教授,在她的印象中,家中的书香气息要多于文艺气息。但她自幼爱唱爱跳,父母觉得女孩子将来从事文艺工作也不错,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是群众路线形成的哲学基础。毛泽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他形象地把群众比做共产党的后台,后台一拆,什么戏都唱不成了;把人民群众看成是“主人”“老师”“真正的英雄”,比做“上帝”“父母”“活菩萨”。他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批判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阐明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唯一宗旨,  相似文献   

20.
细想想我这个人从小就是一时一刻脑子不闲着,从学习走路就想着我能跑,跑几步就想跳着跑,学戏了就想上台,上了台能演个小零碎角色,又想好好唱,当主角成大角儿。一个欲望接着一个目标,不敢说孜孜不倦,就是不闲着向前奔。唱戏的艺人在那时地位低,生活苦,同行是冤家,好嫉妒,我都不放在心上。你嫉妒我,我不嫉妒你,嫉妒是对自己失去信心的表现。到了1950年我的事业已有了成绩,在全国甚至国外有了名气,也成家立业了。正当一路顺风,青云直上的时刻,不想在新中国却遇到一场大灾难。最可怕的是政治上抬不起头来,看上去是我失败了;可我内心自信更要好好练功,戏唱得更好。我蹩足了一定要"翻身"的劲头!最苦的日于是1958年,那时因为我不答应跟错划右派的丈夫离婚,也被戴上右派帽子。戴着右派帽子我不背包袱。尽管那时我上有父母和公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