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红霞 《新东方》2006,(12):20-22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空前繁荣的学生社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依靠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过去单纯注重以“显性课程”为载体的灌输教育向以“显性课程”教育和“隐性课程”教育并重的模式转化,可以促使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2.
罗丹 《传承》2014,(10):82-8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单纯的显性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缓解这种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旨在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邵献平 《理论月刊》2007,(3):180-182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其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则是受教育者,这与哲学领域所称的主客体有质的区别。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而其中介性则常常被忽略。认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中介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冬玲 《前沿》2006,(9):113-115
隐性课程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只重视显性教育的做法,而更多地关注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功能。本文将选取作为隐性课程之一的校园文化,探讨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如何塑造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居峰 《前沿》2013,(3):160-161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主体间性理论为理念,立足于社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通过师师、师生、生生主体间平等、互动和交往,将其放之于主体一主体的关系中来,培养大学生具有主体间性思想政治品德的理论”。该教育理念的建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保证,也是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该理论的运用,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教育主体和对象主体的双向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周先进 《前沿》2010,(7):9-15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本世纪初兴起并引起理论界和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语,是现代哲学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修正和理论提升,是由主客二分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研究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选择合理的教育模式,注重一定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7.
张琦 《前沿》2014,(17):176-177
我国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国内各行各业的改革进程,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而随着范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不断渗透,从"社会本位"到"人本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依然遵循科学社会观的引导,但是在改革的进程中逐步融入了"人"的概念和需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革新也逐渐从显性教育向显性与隐性教育结合的状态转变。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革新为基础,围绕"以人为本"的改革要求和效果展开讨论,以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革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祥库  梁侠 《湖湘论坛》2004,17(5):93-95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受教育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一新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机制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并提出了几个对这一机制的构建起指导作用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9.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主要存在经验研究和理性研究两种进路,二者均从不同视角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呈现样态。但囿于单一的研究视域,致使二者均未能从整体性的视角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总体样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困境的原因是在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观主义化、客观主义化以及主体主义化的认识偏误。以实践智慧为趋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进路,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的经验进路与理性进路的融合与超越。在此进路中,可创造性地把握以综合形态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势”,在情理交融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法”,在知行互动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术”,推进并开展以锁定自身为目的的实践研究,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集价值取向、知识经验、行动方式、存在规定彼此交融的实践智慧样态。  相似文献   

10.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载体的能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杰 《理论月刊》2004,(7):144-14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载体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载体的认识和把握;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载体的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对思想政治教育适应超越规律的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桂海论丛》2007,23(5):55-57
适应超越规律就是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从受教育者的现有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发,又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实践的时代要求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不断完善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之“源”,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之基。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具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文本的风格,如载体的多样性、内容的意识形态性、价值的实践性、目标的明确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风格,对于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文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研究领域,开辟新的研究视角,都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恩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就要努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主体内容、基本形式、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益复杂,高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必须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其中,关键是要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尤其要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对大学生急于了解和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给予科学引导和分析,使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思政"教育观构建的"大思政"教育模式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相比较,"大思政"教育模式在人员上具有全员参与性、在时空上具有广延性、在教育内容上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以及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具有"现实平台"与"虚拟平台"的互补性等四种特性,其构建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者首先受教育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和受教育者互动的理念以及"知、信"相统一且落实于"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必须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采用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要以有效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为准,构建实效性强的方法;要积极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容和主客体的变化,构建渗透式、启发式和疏导式、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方法;坚持世界性和民族性相结合,构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方案吸收了以往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有新的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融合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内容,然而,实践中,"基础课"法制教育部分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也不尽理想,因此,我们应当进行"基础课"法制教育部分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以实现通过"基础课"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薛程 《青年论坛》2010,(3):84-86
话语是连接教育主、客体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从日前高校话语场的基本现状看,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语言转向、交流载体、主体学习方面可以有效使对话精神贯穿话语场,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公安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滞后、教育方法陈旧等多条路径依赖的影响和制约。只有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公安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教育过程中缺乏创新的成因,才能提出新的路径选择作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做好公安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立30年以来,学界从概念、内容、类型、运用等诸多方面,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经历了注重过程规律向整体规律研究的历程,初步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但在概念辨别、体系构建、研究方法、学科借鉴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