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林微 《就业与保障》2013,(12):10-12
就业市场,技校生成为"大热门" 近年来,与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相比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技校生往往被许多人所忽视。不过,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当大学生们为就业难而愁眉苦脸时,技校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是长期供不应求,广受用人企业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郭婧 《前沿》2012,(8):100-101
受世界金融危机和毕业生总量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当前毕业生就业绝对量从2000年的200万增加到了2010年的650多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承受着"就业难,难就业"的困扰。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就业软实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妙荣 《前沿》2010,(12):176-178
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软实力的较量,大学生的软实力决定其就业的竞争力。高等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2010年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多达17.5万名,加之历年累积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待就业总数超过20万,大学生已经成为甘肃省继农民工之后最庞大的就业困难群体。"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时,全国人大代表刘基以甘肃省的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双向不适应性、社会背景的身份辐射、长相及姓名的识别功能,使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相比具有特殊性。就业资本的严重匮乏、就业市场的文化差异、市场就业制度的缺陷,以及就业法律救济制度的不足,是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促进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在采取临时法律措施来解决现实就业困境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实行新疆沿边开放,扶持新疆经济发展,发展双语教育,建立"高校-政府"联动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同时,还应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推动网络就业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制度,以及实施积极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赵文 《青年探索》2014,(3):77-81
文化的双向不适应性、社会背景的身份辐射、长相及姓名的识别功能,使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相比具有特殊性。就业资本的严重匮乏、就业市场的文化差异、市场就业制度的缺陷,以及就业法律救济制度的不足,是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促进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在采取临时法律措施来解决现实就业困境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实行新疆沿边开放,扶持新疆经济发展,发展双语教育,建立"高校-政府"联动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同时,还应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推动网络就业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制度,以及实施积极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当前存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扩招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而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就业指导部门工作质量不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等重要原因。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高等院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就业指导部门应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大学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多管齐下冲破大学毕业生就业瓶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 《前沿》2004,(11):209-213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找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认真解决这一问题 ,是我国政府以及广大大学生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 ,认为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要通过国家、用人单位、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并对这些环节如何才能更为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我国经济体制与结构的转型,大学毕业生供需失衡,导致总量性失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结构性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导致摩擦性失业;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内部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的分割,导致自愿性失业。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待就业问题,当务之急是要从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服务以及失业保障等方面构建待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0.
杨志群 《人民论坛》2011,(11):160-161
作为稀缺资源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为何如此难,这一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进行分析。从对学校教育培养层面、教育投资回报预期层面和就业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层面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现状与归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作为稀缺资源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为何如此难,这一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进行分析。从对学校教育培养层面、教育投资回报预期层面和就业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层面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现状与归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闻背景:2008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将达到22.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4.2万人。随着就业高峰的到来,制约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问题也愈发凸显,尤其是就业总量矛盾和专业结构性矛盾。使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因此。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做法不失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非正规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式不断变化。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非正规就业作为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方式,已经初显端倪并将日益发展。大学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不仅具有非正规就业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就业层次较高、人力资本利用程度相对充分、流动能力较强和创造性与发展性突出的特点。要促进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必须转变大学生就业思想观念,增强其就业能力;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各种就业制度壁垒;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非正规就业氛围。大力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形成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并存、相互促进的就业格局,是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兼具前瞻性和现实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证与政策建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面板数据研究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发现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快增长,而不是最低工资制度;发现东西部格局以及当地经济结构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发现高校扩招率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伪相关性以及从理论上支持加大相关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并提出了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15.
王新宏 《前沿》2013,(10):188-19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调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明确"十二五"期间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长期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许多职业岗位招不到具备职业能力的人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表明我们现行的职业教育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这一脱节现象在职业教育中表现为忽视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与就业需求脱节。要改变这一现象,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只有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教研室这一教学基本单位的作用,以教研室实体化建设为契机,实行教学、学生管理(以下简称学管)、就业"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将教学、学管、就业三项职能统一于教研室,构建教学、学管服务、服从于就业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制度之后,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成为很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在整个"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一个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年均700万左右。所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新闻记者会上指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们把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七月,一年一度的高校大学生结束学业、走向社会的日子,中国的就业市场迎来又一个高峰。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的预测,今年360万高校毕业生可能将有1/4找不到工作。中国高校供应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市场需求却跟不上,企业改制、事业单位改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沉淀下来未就业的毕业生……待就业的队伍日益庞大。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等六部委日前联合发出通知,从2006年起将在全国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以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享受保险和基本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曾经是社会精英的大学毕业生正在遭遇就业难的尴尬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已经发生变化,大学毕业生们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些现实,尽快转变就业观念,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选择到基层单位去就业,才能真正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6月份,又一批大学毕业生告别了校园,踏上了社会。2009年,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金融危机爆发伊始,各大公司就开始裁减人员;而今,更有不少大公司全面冻结了2009年的招聘计划。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与高校毕业生"三股洪流"汇聚,更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同时就业难也催生了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