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向东  楚子 《政策》2002,(5):20-22
西方有个说法,“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信不立”。话语虽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但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的观念依然非常淡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合同不能履行、经理人缺乏诚信、各种各样的经济诈骗层出不穷,以及相当普遍的相互拖欠现象等等,其严重程度触目惊  相似文献   

2.
“富不过三代”,是中国的一句老古话,似乎也是中国历代富人绕不过的周期性经验铁律,类似于中国历代王朝总也逃不过“治、乱”之魔咒。  相似文献   

3.
据《南方都市报》8月3日报道:《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草案)》将在近期召开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提交审议。这一《条例草案》明确规定,官员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法知情不管,造成恶劣影响的,领导干部应当引咎辞职。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意思再通俗不过了,人人明白。虽然这句古话是个贬义词,可如果这些“鸡犬”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去“升”的天,人们自然会另眼相待。可惜,历史资料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这方面的典型材料,倒是一些反面的材料不少。现如今,这种情况还在延续,高官们的子女、亲戚或者手下工…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古话,叫“谣言止于智者”。此语出自《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意思是说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智慧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这句话本身很有道理,但是在信息传播极为迅捷的今天.谣言借助网络传播的方式,有了甚嚣尘上之势,产生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极大,因此,谣言只止于智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各级党政机关率先垂范、主动作为,才能合力铲除这颗“毒瘤”。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古话:“人而无信,未知其可。”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诚信是立世之本。可谓“人无信不立,市无信则乱。”下面几个小故事,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有句古话,治大国若烹小鲜。在中国,国务院总理就是这个直接“掌勺人”,上至国家大政方针,下到百姓衣食住行,件件都须关心,还得跟成千上万阻力相博弈。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曾有名言“政令出不了中南海”传遍天下,足见总理行事之难。于是.诸位共和国总理,有时也不得不当场发火拍桌子。  相似文献   

7.
也说“造福一方”□吴建春大凡一个正直的、希望有所作为的官员,总会想到这样一句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一句古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应当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的观念。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幸福。只有为老百...  相似文献   

8.
周广玲 《中国保安》2013,(21):70-70
你有多久没笑了? 也许有人认为,笑浮浅、幼稚、不成熟,中国有句古话叫“喜怒不形于色”,不管心中有多高兴,有多么想笑,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交流》2007,(4):41-42
比尔·盖茨曾经“嚣张”地说:“互联网将在五年之内颠覆电视的统治地位”,几乎所有人都在感受着互联网带给这个世界的冲击。可是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说互联网是螳螂的话,那么谁又是黄雀呢?  相似文献   

10.
所谓“无题诗”,从字面上看就是没有题目的诗。有些诗人待诗情来了就先将诗写好,题目芝加不上就不加了。还有一种情况,诗人的意思不想或是很难用一个题目概括,索性便不加囹目了。除了用“无题”作题目的,有的诗用第一句诗开头的两个字作题目。实际上也是无题诗。还有的诗用“古风”、“拟古”、“咏怀”、“救遇”这类字眼作题目,但这些题目意思太笼统,所以电等于是无题诗c其实,中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第一句的前两字为题.就可算是无题诗。但习惯上仍是*那些标出“无题”二字的诗当作】题诗。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集里¥…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一句家喻户晓的古话,最早出白《汉书·郦食其传》,云:“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眼下人类已迈进21世纪,人们对饮食的关注焦点也从“吃得饱”转移到“吃得安全”上来。然而,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品中毒事件时有所闻。其中有相当比例是由违禁食品添加剂引起,  相似文献   

12.
刘清江 《现代领导》2005,(10):42-42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事先做人”。现代作家萧军说得更透彻:“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没有好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对于党的干部而言,做人是基础,是前提,只有修炼好自己“做人”的品格、能力和意志,方有资格“做官”。试想,一个品行不端、能力低下、无所作为的人.怎能担当其任?  相似文献   

13.
佐人 《现代领导》2008,(5):23-23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古话。最早记载在“战国策·韩策》上,说的是战国时期的苏秦为联合六国抗秦而去诸侯王那里做“思想工作”,在劝韩宣惠王不要向秦投降称臣时,就用了“宁为鸡,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说服人的工作,怎样使人服,靠两点: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中国有句古话叫“通情达理”,情通则理达。只有情感一致,产生共鸣,道理才会更易被广大职工群众接受。如果感情抵触,情绪对立,即使道理讲得再对,也难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5.
“韬光养晦”作为一句成语,它的意思是明确的,就是暂时收敛锋芒,掩藏才能,隐居待时。选编《昭明文选》的南朝梁萧统太子就说过:“圣人韬光,贤人遁世。”这可能也是那个时代无可奈何的事。  相似文献   

16.
“学贵有疑”,这句古话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疑”,就是矛盾。解决“疑”,就是解决矛盾,学习才会长进。我学哲学,跟学其他各科一样,注意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学了“量变和质变”一课后,我就想:“玻璃杯砸成碎片,仍然是玻璃,算不算质变?”又如,学了“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  相似文献   

17.
何谓中国梦?用俗语解释就是“鲤鱼跳龙门”;用当下的网络热词解释,就是“厢丝的逆袭”;用社会学名词解释,就是阶层的向上流动。“中国梦”是相对于“美国梦”而言的,二者核心意思并无分别,其狭义意思是说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相似文献   

18.
“饱暖思淫欲”。这句古话表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承认民众对“饱暖”的要求应当予以满足;但是普通人在“饱暖”之外的其它各种追求,则被视为多余或者过分的、因而也就是不正当的欲望。现代中国人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当然包含着比“温饱”远为丰富得多的理想目标。二十多年前,英格尔哈特(Ronald Inglehart)在他的《静悄悄的革命:西方公众变化中的价值观与政治风气》一书的开头就写道:  相似文献   

19.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这是一句颇值得深味的古话。“政声”,为官者的政绩、声誉也。一个官员的“政声”如何,在位时是很难听到真实的声音的,除非这个官员是一个虚心纳谏而又清正廉洁的清官。这道理很了然。在长达数干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朕即国家”的皇帝自不必说,就是一般握有权柄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口含天宪,稍有逆拂,便可置人于死地?在专权的官威之下,倘有人敢言“政声”之非,这无异于老虎头上搔痒,自找死耳。所以,有“众立之诺诺”,而难得有“一士之还愕”.该星人治的结果.“政声”的好坏,自然也只有在“人去…  相似文献   

20.
笔者日前从有关媒体上看到这么一条消息,说的是西欧某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将本国大大小小的贪官名单在互联网上公布,让全球的人们都了解其恶劣的贪污丑行,接受公众谴责和舆论监督。这则消息读来让人颇多感触。当今时代,被人称为网络初始化时代,互联网成了真正“网络天下”的传媒。那么,何以会让贪官们到网络上去“威风”、“时髦”呢?记得中国有句古话:“人要脸,树要皮,烂谷草都要敷稀泥。”说到底,实际上就是一个“名声”问题。由此,足以看到人们对名声的重视,以及舆论对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违法乱纪,似乎不怕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