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时期,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群众路线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它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无穷力量、奠定社会基础、提供方法途径、凝结精神共识,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相似文献   

2.
自1840年起,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和民主自由的“中国梦”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而其时“中国梦”并没有实现。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走得非常曲折,一个重要表现,也是重要原因就是法治因素的缺乏。可以说,不实行法治,不依法治国,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复兴,四个现代化不可能实现,中国不可能真正富强、民主、文明,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条件与保障。  相似文献   

3.
田书慧 《前沿》2014,(7):46-48
“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又是每一个人的梦。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领头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着眼,阐述了“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的成才求知梦,创业奋斗梦,价值奉献梦。提出当代大学生应刻苦学习,增强学识和技能;应艰苦创业,为建设祖国贡献青春力量;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党史国史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为主题的专门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党史国史记录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觉醒到不断实现的社会发展过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开创了发展道路;学习党史国史,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路承载着“中国梦”前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在“中国梦”的三种含义里,现代化是形态,社会主义是灵魂,民族复兴是主体。中国道路从来连接着“中国梦”。“中国梦”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处境刺激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黄建明 《前沿》2013,(16):4-5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现实目标,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谋划并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要把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前提,把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首要任务,把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王小鹏 《前沿》2013,(20):41-42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根”;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本”;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民生为基”.民生是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和最好诠释,以“民生为基”,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刻剖析,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的梦想,更是百万铁路人的梦想。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承担的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责任,要实现“中国梦”,铁路强大的运力支撑必不可少。加快铁路发展,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铁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李民 《天津人大》2013,(5):38-39
有梦想就会有理想,有理想就会去奋斗。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国家富强梦的实现,也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个体梦想的成真。作为一名信访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做“中国梦”的实践者、推动者、参与者,既要实现自己心中的梦,也要帮助群众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一是努力工作,圆实现自我价值的“奋进梦”。自觉把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标融入到本职工作,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做到干信访、爱信访,把信访工作当作崇高事业,按照信访工作职责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中国梦     
都茂词  咏梅曲 《群众》2013,(5):I0068-I0068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道出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百万海外学子胸怀祖国,学有所成,纷纷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中组部人才局组织创作了《我的中国梦》,抒发了海外学子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愫,表达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1.
秦宁波 《长白学刊》2013,(6):142-146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文化视阈下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要抓住文化要素的契合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选择方向、开放、精神、发展四个维度,着重把握“一”和“多”、“内”和“外”、“觉”和“信”、“承”与“立”四者的辩证逻辑关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中国人一直在追逐“中国梦”.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怀的“中国梦”更加多样。也更富有强国愿望,容闳怀的是“留洋梦”.康有为怀的是“大同梦”,孙中山怀的是“共和梦”,梁启超怀的是“启蒙梦”,施蛰存怀的是“尊严梦”……但所有这些美好梦想,都没有获得完全实现,只有当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13.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梦想来照亮前进的道路。2012年11月底,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深情阐释中国梦。之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刊发了数十篇专家学者对中国梦的研究、分析文章,探讨“什么是中国梦”、“如何理解中国梦”、“中国梦的意义”、“如何实现中国梦”等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要实现以民族复兴为主轴的“中国梦”,从那时起至现在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一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中国梦”的研究不断升温,诸多学者围绕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与研究。文章梳理和归纳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基本问题的相关研究,并做了简要的述评,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立平 《前沿》2014,(5):167-168
“中国梦”从提出到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大学生正确解读和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解读“中国梦”,强化实践教学追逐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的整顿由此展开,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凝聚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强大保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努力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上取得实效,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取得实效,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取得实效,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适时提出,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党中央密切党群关系,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信心和决心,表明了群众路线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相连、一脉相承,更显示了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彭钊 《前进论坛》2013,(7):22-22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理想信念,也是民主党派的奋斗追求,“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奋斗,民主党派同样责无旁贷”。民主党派及其成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和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就是民族梦、复兴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  相似文献   

19.
彭美贵  顾玉平 《求索》2013,(10):100-102
马克思坚持从实践维度阐释现实个体及其人格的逻辑生成,把人格本质属性同人的根本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和谐人格是一种兼具实践性与情理性的人的存在方式与价值诉求。马克思进一步认为,和谐人格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要真正实现个体人格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彻底摈弃异化劳动逻辑。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深刻阐释了对和谐人格的总体哲学认识。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勤勉职守。“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可见,“中国梦”的实现逻辑与马克思主义和谐人格建构的价值取向具有内在一致性。无论是植根于民族灵魂深处的“国家之梦”,还是蕴涵于个体精神层面的“人民之梦”,皆应符合马克思主义和谐人格建构的本真诉求。这不仅是个体和谐人格建构的重要目标,也是达成“中国梦”不可或缺之要务。  相似文献   

20.
陆建民 《中国妇运》2013,(10):10-14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和人民幸福之梦的有机统一,而保障包括女性在内的每个公民平等地拥有参与、促进并享受社会发展的机会,以及自由发展、自我实现的权利,则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从这一视角出发,以1990年起每10年进行一次的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为依据,透视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迪。一、实现“中国梦”:妇女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过去百余年间“中国梦”的每一次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