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怀念王麻子     
张新建 《前进论坛》2013,(10):61-62
年龄小,没有机缘认识王麻子,我对王麻子的全部印象都是从王麻子剪刀开始的。我家在东北偏远的辽西小城,家里孩子多,生活也不富裕,从小都穿母亲做的布衣、布鞋。母亲早年上过几天街道居委会办的裁缝班,以她老人家肯吃苦、不服输的性格,很快就成为邻里间小有名气的业余裁缝。"文化大革命"前后,逢年过节能穿上新衣服就美得不行,压根儿就没想过什么式  相似文献   

2.
赵登禹国民党第132师师长。1937年在北平南苑被日军炸弹炸断双腿壮烈牺牲。临终时写下:"不要管我,北平城里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他老人家,她的儿子为国死了,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吧"。  相似文献   

3.
2000年12月29日是我们的父亲严济慈诞辰100周年。自父亲1996年11月2日逝世以后,他老人家的言行、教诲一直回荡在我们的脑海中,不少同志又给我们讲了一些与父亲接触的小故事,深感他老人家所代表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应该很好继承下来,发扬下去。  相似文献   

4.
傅遵师 《前进》2002,(11):34-35
敬爱的彭真爷爷去世已经6年了,今年10月12日,是他老人家百年诞辰,每当想起彭真爷爷生前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一桩桩往事在脑海回荡,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8月28日,黑龙江省穆棱市马桥河镇北盛村,86岁的孙友老汉家里来了几个陌生人。"老人家,我们是全国人大的工作人员,过来看看您!""哪个单位?"老人家一头雾水。一旁的村支书抢上前:"他们是从北京来的,在人民大会堂上班!人民大会堂!""哦哦,请进,快请进!"老汉忙将他们请进屋里。  相似文献   

6.
《黄埔》2020,(3):20-21
我4年前就听说了李益芳老兵,但一直没有机会前往广东茂名去采访老人家,为此感到遗憾。去年,老人家106岁高龄时,我终于得以在他家人的帮助下,陆续采用视频的方式完成了采访。李益芳,1931年出生于广东茂名镇南一个贫穷人家。为了生存,年轻时曾去陈济棠部当兵。后来投靠邻村老乡——当时的粤军独立第4师师长邓龙光(保定军校6期毕业)部队当兵。1935年,原粤军独立第4师改编为第156师,师长仍是邓龙光。  相似文献   

7.
胡玥 《人民公安》2006,(20):46-49
我是在夕阳夕下的那个时分去拜访李桂兰老人家的。李桂兰老人家的住房是长春市街市区里的一间平房,进老人住的那条胡同口是必经正阳街派出所的,老人的房门正对着派出所的后窗。她望着那个后窗,遭受再多的生活厄运她都挺过来了,因为有后窗那边的一群警察在,她的心里有一百个踏实。可是,派出所就要搬走了,许多年了,她已习惯了跟派出所这么比邻着住着,院子里的那些警察,无论是已调走还是新来的,他们对她这个在几年里连续失去了四个儿子一个孙女还有老伴的老太太所给予的关爱就是她在人世间活下去的一种支撑啊……我其实是万分地不忍让老人家回…  相似文献   

8.
刘德焜部长走了。他老人家在2008年的第一天,悄然无声地走了。 2007年12月29日,刘德焜同志持续病危,部里同志到医院看望老人家。此刻,德焜同志虽然非常虚弱,但还看不出即将不治的迹象。他的夫人守在病榻旁,默默地配合医生的抢救。原以为德焜同志跟前几次一样,经抢救病况尚能缓解,即便在弥留之际,还有最后的看望机会。可是,由于这一次的疏忽,却造成了终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9.
《时代潮》2001,(12)
我长期分管彭真同志的住地和在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警卫工作。因此,与彭真同志接触较多,比较熟悉,特别是有机会亲耳聆听老人家的许多教诲。1991年3月,他听秘书说我要离休了,大概是怕我有什么想法,就让秘书通知我到他那里谈话。一见面,老人家就问我:"退下来后干什么?"我说:"干了这么多年警卫工作了,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了。"老人家一听就非常严肃地对我说:"老同志年龄到线,就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这是我们党的规矩,也是自然法则。但是,作为共产党员是没有退休一说的。老同志退下  相似文献   

10.
姐妹     
: 《观察与思考》2008,(12):60-60
我妻子的奶奶,85岁了。前段时间出了点意外,在医院里躺了十多天。就在老人家决定做脊椎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她突然跟家里人提出,想见见她一个远房表妹。于是我们当时都猜想,估计是老人家担心自己下不了手术台。  相似文献   

11.
我们敬爱的父亲——甘苦,离开我们已七年多了。但是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总是时时映现在我们的眼前;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耳边回响,激励和鞭策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 父亲的一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不以权谋私,心里时时想着的总是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在我们兄弟姐妹的眼里,他不仅是一位宽厚慈祥、待人和蔼可亲的好爸爸,更是一位严谨的好老师。在家里面父亲从不轻易对我们发脾气,他老人家虽然疼爱我们,但并不溺爱,总是注意在一些别人眼里认为是 “不起眼”的小事情中开导…  相似文献   

12.
胡玥 《人民公安》2014,(4):15-17
<正>阳光柔和静美地照临在坐靠于床榻之上的老人家的身上。张子芳,1914年9月15日出生,1982年自公安部离休。我听说老人家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吃过不少苦,遭受过常人无法想象的罪。现在,我安静地听一位百岁老人述说那过去的事情……投身革命的少女她说,1925年我11岁,走出家门,走进了瓦窑堡女子学校,在大革命的浪潮影响下,我接受了革命思想,参加了儿童团,跟着进步青年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我们还组织"放脚队",反对妇女裹脚,宣传妇女翻身解放。  相似文献   

13.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顾问、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仙逝已4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还深深烙在笔者的脑海里,怀念之情与日俱增。笔者与赵朴初先生相识是在  相似文献   

14.
家和万事兴     
<正>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在熊发明家,已深入到每个成员的脑海里,并付诸每个人的行动之中。熊发明的母亲今年90岁高龄,因1960年及1968年的两次误诊而丧失了胃功能,40多年来不能吃饭,只能依靠营养液维持生命。老人家如今体重不足半百,却能顽强快乐地生活。为了让老人家能安享晚年,在熊发明的带领下,熊家三兄弟两姐妹舍小家安逸的居住条件,搬来与母亲同住一个单元楼,目的是多陪陪老人、多聊聊家常。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三月十二日,是家父的九十大壽。當我領着兒子、孫子、重孫,一起向他老人家叩頭拜壽、舉杯祝福時,我的心直跳,手直抖,話未出口淚已流。在場的鄉親直誇我父親的命好:‘五世同堂,真難得!’五世同堂,的確難得,而我能親自爲父親慶九十大壽,更是不容易!當年離開家鄉河南舞陽縣時,我是個二十三歲的小伙子,如今已是兩鬢添霜,年近古稀了。我第一次回大陸探親,是一九八四年夏天。那時海峡兩岸還沒解凍,我是繞道日本歸来的。飛機在上海機場一着陸,我看到機場上穿綠色  相似文献   

16.
高峰岗 《春秋》2013,(3):33-36
王昭建先生是位长寿的人。他生于1911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这也是老人家认定自己是辛亥革命那年生人的依据,2010年6月19日驾鹤西去。若按中国传统年龄算法,是位活过一百岁的老人。王昭建先生是位有故事的人。他命运跌宕起伏极  相似文献   

17.
春节后的申城,笼罩在无比悲痛的气氛中。阴冷的风阵阵吹刮着,太阳怎么也钻不出厚厚的云层。记者马不停蹄地往返于浦江两岸,与公安系统的战友一起,深情追寻着伟人的足迹。2月20日上宁9时30分,杨浦公安分局杨浦大桥警署。“那是1993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天正下着毛毛细雨。小平同志的车开上了大桥中央,停下。我当时正在桥头堡上岗,距老人家有50公尺左右……”民警张晓鸣则说了几句,立刻被闻讯赶来的当年大桥派出所所长陈辉打断:“那天很冷,小平穿一件银灰色大衣,头戴鸭舌帽,兴致很高。他当时已是go高龄的人了。就在这里,小平吟出…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汪金祥,是公安部原副部长,1983年1月因病逝世。虽然父亲已辞世20年了,但他老人家的言传身教、音容笑貌,常浮现我的眼前、萦绕耳际。每当忆起父亲,常常心潮澎湃,激动之情难以自抑。现谨记一二,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9.
丹风(四)     
天亮了,天上仍留着那可怖的黑云,没有一丝阳光。阿强家里挤满了人。阿强母亲的哭声、父亲的呻吟声由这一群来慰问的人当中飘出。“你老人家不要难过,今天兰姑娘看看可能回来。”“我们凑点钱给他老人家医病要紧,他老人家再有三长两短。阿强可真不得了哟!”人群起了一阵骚动,许多破碎的法币、金元券堆在破桌上。阿强心头涌起了一股热,热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他连忙把它拭掉笑道: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2009年7月7日,即在季羡林先生逝世前4天,本刊编辑部请人去医院看望了老人家。当时季先生谈笑风生,思维敏捷。在谈及国庆60周年感想时,他用"天上地下"4个字高度概括中国百年翻天覆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