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政府网站的服务原则(一)依法服务依法服务即政府网站应依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要求和部门职能,通过合适的形式手段向公众、企业提供服务内容。依法服务的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政府网站服务不能不到位,即各级政府网站应当按照公众、企业的合法需求,提供相应的办事服务,不能以不正当的理由拒绝或回避向用户提供服务;其次,政府网站服务不能越位,即网站不能超越政府部门的职能职责,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网站发展阶段论——政府网站理论基础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网站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和阶段性,技术、内容和用户3个维度构成了判断我国政府网站发展阶段的重要框架,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将经历技术导向、内容导向和服务导向3个主要阶段.通过分析对比3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核心任务,指出了我国目前正处于以内容建设为主的内容导向阶段,以用户认知度、满意度为主的服务导向阶段是政府网站发展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是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国际领先政府网站发展的普遍规律;提出了由用户、展现、内容和保障四个层次组成的服务型政府网站的参考模型,并进一步阐述指出,民生服务、透明公开等用户需求是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的导向,内容建设是网站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从助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角度,分析了服务型政府网站的建设模型,提出了可促进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的绩效评估模型,重点在于服务领域、服务目标、服务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网站绩效评估领域指标的设计思路:地方服务型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模型围绕公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应覆盖公众、企业在教育、社保、企业开办、信息公开、互动交流等11个领域的需求,并以教育、企业开办、信息公开三者为例进行了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5.
城市政府网站是建设服务政府、效能政府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办好政府网站,有利于促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公众参与"三个功能指标比较分析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政府网站绩效状况,认为几年来武汉政府网站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近期发展乏力。在分析武汉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农业网站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各级政府农业网站管理与运行方面存在的缺乏统筹规划指导、认识不足、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等共性问题,以及不同层级网站存在的个性问题;总结了政府农业网站管理与运行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强调突出各级网站特色、把握农业网站产业特点、落实服务实效、加强合作;提出了建立政府农业网站管理运行相关机制的思路:包括改革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统筹管理机制,建立信息产品生产服务机制,建立增值信息服务工作利益联接(绩效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与社会涉农商业性网站协同互补服务机制,建立一整套政府农业网站运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各级政府农业网站管理与运行方面存在的缺乏统筹规划指导、认识不足、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等共性问题,以及不同层级网站存在的个性问题;总结了政府农业网站管理与运行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强调突出各级网站特色、把握农业网站产业特点、落实服务实效、加强合作;提出了建立政府农业网站管理运行相关机制的思路:包括改革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统筹管理机制,建立信息产品生产服务机制,建立增值信息服务工作利益联接(绩效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与社会涉农商业性网站协同互补服务机制,建立一整套政府农业网站运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政府网站公众使用意向的分析框架:基于持续使用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网站使用率低是一个普遍问题,目前关于政府网站使用的研究集中在初始采纳,忽视了对公众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致使研究视角无法突破信息技术采纳理论框架。而政府网站的成功取决于公众持续使用意向,因此,本文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ISC)为理论基础,结合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服务层次,引入了信任、网络外部性、感知易用性和服务质量四个影响因素,构建了政府网站公众持续使用意向的分析框架,旨在揭示政府网站持续使用产生的内在机理与逻辑,弥补有关公众持续使用政府网站研究的缺失。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满意度、网络外部性、服务质量、服务层次显著影响公众对政府网站的持续使用意向。  相似文献   

9.
从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网上服务内容组织、服务展现形式、服务的实用性等角度对国际领先政府网站的先进经验做了总结和评述,并对我国政府网站今后建设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对我国政府网站发展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政府网站发展将经历技术导向、内容导向和服务导向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决定了指标体系的引导方向和评估重点.分析了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的发展历程及所处阶段,提出了下一步绩效评估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以把握和提升安徽省各级政府网站建设水平为目标,设计了囊括网站组织建设情况、网站管理制度建设等六方面内容的调查问卷,并对全省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主管进行了调查采样。从样本数据的特征分析、分布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四个角度,对该省各级政府网站建设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政府网站的组织结构、管理与服务人员、影响政府网站绩效的主要因素、各级政府网站所处层次等内容做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从政府网站融资渠道角度指出网站信息服务外包的必然性,分析了网站信息服务外包的运作特点与构成要素,并从政府、承包方和用户的角度探索了政府网站信息服务外包的利弊,总结加强外包管理、规避外包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对我国政府网站发展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政府网站发展将经历技术导向、内容导向和服务导向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决定了指标体系的引导方向和评估重点.分析了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的发展历程及所处阶段,提出了下一步绩效评估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对我国政府网站发展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政府网站发展将经历技术导向、内容导向和服务导向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决定了指标体系的引导方向和评估重点。分析了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的发展历程及所处阶段,提出了下一步绩效评估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政府网站场景式服务针对特定服务主题,模拟用户办事实际情况,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政府网站服务模式,场景式服务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本文阐述了场景式服务的内涵和特点;例举并分析了"深圳政府在线"、"国家税务总局"、"首都之窗"等政府门户网站场景式服务的特色和做法;提出了对政府网站场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宁波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站"新推出的"投诉中心"、"咨询中心"和"查询中心"三大服务栏目基本情况,对三个栏目的"突出整合、用户本位"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得出其对于政府服务创新的三大启示:"以人为本是政府服务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政府门户网站的创新是当前政府服务创新的重点之一";"用心设计、创建服务品牌是推进政府网站服务创新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网站应用功能的日益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对象的细分已成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必然要求。论述了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我国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对象细分产生的国际背景、国情特征和趋势要求,概述了中国政府门户网站残疾人服务细分的主题内容和技术架构,阐述了我国政府网站细分服务对象、服务特殊群体的意义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钟洪斌 《电子政务》2012,(11):106-114
分析了当前政府门户网站在服务理念、资源整合、在线服务和互动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奉贤区政府门户网站为例,介绍了智能型门户网站系统建设的理念、网站架构及原理、网站功能的实现:通过整合奉贤区政府网站群便民服务资源,建立了服务型政府的智能化平台;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创新了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模式,使老百姓能够实时有效地获取政府服务;"一站式"的智能服务窗口为用户提供非线性数据咨询服务,充分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9.
对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发展的主要特点从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2008年,政府网站结合时政热点开展网站内容建设,网站内容不断丰富;围绕抗震减灾,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更加及时;聚焦我国改革开放,政府网站信息质量持续提升;应对金融危机,政府网站面向公众迫切需求及时提供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电子政府,是依托信息和技术的虚拟政府,这便使得政府门户网站成为电子政府最为关键的实现方式,成为当今电子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府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平台,是政府和公众间的最为重要的接口。与传统实体政府相比,政府门户网站取代了窗口和部门式的政府服务方式。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不再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其用户只需要通过网站,便可以获得足以满意的政府服务。而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职能,亦可以通过网站直接予以实现。政府门户网站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成为电子政府建设的主体内容。政府门户网站的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