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春宏 《桂海论丛》2003,19(5):32-34
要从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及创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切实维护好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仁 《理论月刊》2007,(8):164-167
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现象大量存在。文章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农民增收与农村稳定以及流转博弈角度分析了导致流转的深层原因,并从法律法规缺陷、流转管理、收益分配和市场协调方面探讨了流转的主要问题,最后就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明成  ;姚植兴 《求索》2008,(6):136-138
主张划拨土地使用权可以、应当流转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基于其目的的公益性、取得的无偿性,应当明确并严守不得以民事方式出让的原则。但划拨后的土地是可以流动的,应当区分划拨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划拨土地流动,完善划拨土地流动中各方利益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4.
学者圆桌     
《小康》2008,(11):11-11
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有序稳定土地经营权不变,并不等于土地不能流动。要允许农民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也就是转让使用权。允许农民实行土地有偿转让,到城里务工的农民还有点保险,有偿转让的租金就等于他们的保险费。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8,(6):116-116
自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河北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具备下列条件: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依法取得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土地权属没有争议;土地权利的行使未被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限制;共有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已经所有共有人书面同意。  相似文献   

6.
罗全 《创造》2003,(1):24-26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中发(2001)18号文件,全面掌握和了解目前我县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户承包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情况,为凤庆县今后进一步做好深化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总结和探索经验,今年3月份,由县委政策研究室、县农业局联合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研。调研情况表明:土地合理流转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趋势,而依法规范和做好土地流转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模式与阻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向前 《理论月刊》2003,(9):140-142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新型模式是在新时期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模式创新只能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实现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模式。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必须坚持“受者有利,让者有依,合理利用,促进发展”的原则,确保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同时,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存在着:(1)农户传统的心理文化因素;(2)土地经营的比较效益;(3)政府的土地政策;(4)城市化过程风险四个因素的阻力。  相似文献   

8.
"小产权"房是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典型代表,它的出现突显出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诸多缺陷.本文建议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确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原则,从交易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流转程序、监督机制和救济途径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张廷栓 《人民论坛》2010,(12):82-83
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推进,使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逐渐转化为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应尽快从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宅基地流转机制的探索,建立起以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宅基地交易流转市场,促进宅基地流转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陈凤霞 《新东方》2011,(3):69-72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建立多种形式的流转机制,是我国农业土地使用制度政策创新的主要内容。当前,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本文从回顾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理论和实践摸索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以及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和规范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性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农地使用权流转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它既有现实诉求,又有理论政策依据,但目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速度却十分有限;制约流转的因素有制度层面、经济方面、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明确这一点,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雷兰  张晓怡 《人民论坛》2013,(7):128-129
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意义出发,在公平与效率原则指导下,利用法理学的原理,对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现行法律态度与集体土地流转实践存在的矛盾、集体土地流转的可行性等问题作出思考和分析,并提出完善现行法律体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霍然 《前沿》2014,(13):149-150
土地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原有土地制度中土地产权性质不明确,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土地征用制度不合理,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实质上是使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各级政府、村级组织和农户是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着的三个主体,每一层次的主体都存在着对流转的制约方面。虽然农户是进行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最终微观决策主体,但其决策是在政府的制度供给与村级组织的实施机制的双重影响制约下做出的。所以,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从政策层面来说,更多地要依靠各级政府和村级组织。  相似文献   

15.
王明中  杨环 《前沿》2010,(22):70-72
目前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建立在保护农民居住权益,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由农民无偿取得,但却被严格限制其流转.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考察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历史、现状,分析目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政策规定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有序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晟  郧文聚 《中国发展》2013,13(2):23-26
伴随中国城镇化迅猛发展,大中城市周边集体建设用地已经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区域。全国各地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验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转变增长方式、完善土地管理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该文在总结各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验基础上,提出在大中城市周边区域率先建立统一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促进城市周边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并就完善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发挥政府引导、协调、管理和监督职能,鼓励、扶持产业支撑,深化城镇社会保障和就业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和城乡综合管理体制创新等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识义 《求索》2010,(1):146-147,176
法律制度必须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应当完全相同。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与欠发达地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实践需要不相适应,欠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应该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消灭和流转等多个环节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调查枣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状况,揭示了我国当前土地流转进程加快、非农资本开始介入、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等积极趋势;同时指出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立法滞后,农地权属不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土地流转呈现农户之间自发转包为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总体偏小的特征;提出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培植核心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板块,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配套机制等促进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协商论坛》2014,(4):32-34
随着二、三产业发展,全省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得到了强劲发展。当前,土地经营权流转总体呈规模扩大、速度加快趋势,反映了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但在流转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2013年下半年,宝丰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抽调农业技术骨干和农牧、农机与土地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等组成调查组,历时40天,对全县12个乡镇的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初步掌握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并就我省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解秀玲 《前沿》2012,(12):13-14
土地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十二五"时期,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土地流转问题更加引起学界和政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大连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本着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借鉴农地流转的国际国内经验,对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