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向运动"--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一个独有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正帅 《前沿》2003,(12):41-44
城市化是不可回避的趋势,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在中国,城市化有其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城市的扩展和向乡村的辐射,更主要的趋势是乡村自身的城镇化.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城市化道路的一个独有特点--"双向运动"."双向运动"虽然为存在二元结构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城市化的新类型,推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是城市化中心的分散和城乡相对分离,也引发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独有特点,对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第一意味着穷人进城,第二意味着非农产业化的过程,是农民找到非农产业就业的过程。 如果一个城市能够不断地容纳更多的穷人,就可以使这个城市的工资水平长期保持在具有优势的地位,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更好地发展城市,就可以把经济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城市建设,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形态和功能有了巨大的变化.从目前世界范围看,建设"智慧城市"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03,(22):24-27
空间一体化:基本形成现代城市化(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相互融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形态格局从城市化发展的轨迹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中心城市集聚化——农村城市化——城市郊区化——中心城市再改造化。目前,上海正处在第二、第  相似文献   

5.
晁珊珊 《小康》2013,(10):92-93
2011年中国大陆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城市新移民群体”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条件下产生的典型阶段性青年群体。他们是未来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力量,是人口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从我们这些年的研究来看.  相似文献   

6.
城市性:都市"剩人社会"与新相亲时代的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逐渐塑造了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与大都市精神.由城市性引发的后果之一便是都市"剩女"与"剩男"的流行.这种城市化的"剩人定律",逐渐被媒体所发现、利用并开发了大量全城热议的"相亲"栏目及其活动.因此,要认识和理解各种媒体的商业化策略,需要从城市社会结构变迁入手,同时应该认识到如要克服城市性所引发的系列综合症,需要有社会整合化的力量,从根本上进行疏导.  相似文献   

7.
熊思远 《创造》2003,(8):4-5
“大昆明”城市构划的提出,实际上可能意味着云南省城市经营理念和实践模式必须实现革命性变化。城市化(也即城镇化)是现代化的社会特征,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城市化是人类生产方式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化、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城市化一般是伴随着工业化以及由工业化引至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而发生的;并且又反过来推进工业化以及由工业化引至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两者相辅相成。早在“十五计划”的酝酿过程中,关于“城市化”的提法就曾引发过很大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采纳了“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与农村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化演进过程中,市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意味着地方性经济开始向区域性经济转化.市场网络的形成和完善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合法化危机":中国城市化社会问题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中往往缺少一种理论认知前提,在当代中国城市化社会问题高发的状态下,进一步认识城市化社会问题发生的原因及相关问题的社会属性尤为重要。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为认识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这一理论认知模式对于正处于“城市社会来临的社会变迁”之中的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这一理论研究对于减少城市化建设中的失误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一、“城中村”成为制约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难题 “城中村”现象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棘手城市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些“都市村庄”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凸显出许多社会问题。散播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的数量众多的“城中村”,实际上绝大部分已处于繁华的闹市之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