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经速览     
《创造》2012,(1):70-71
长三角产业掀起西进大潮尽管国际经济形势相当微妙,但国内外资本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2011年12月30日合肥市在上海举行的投资说明会上,长三角地区众多国际、国内五百强企业出席,"大合肥"成投资重点。  相似文献   

2.
当前,长三角正处在从资源/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区域转变的过程中。要顺利渡过这一刚刚开始的转型期,长三角地区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处理好七大关系,推进七大转变。第一,要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发展模式向全球本土化转变。以上海为中心,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具有全球支配能力的世界级城市圈,既是我国在全球竞争中争取主动权的客观需要,又是长三角发展的必然。国际经验表明,世界城市圈的发展必须善用本土条件和优势、特别是其中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产业条件和市场竞争条件,这是世界城市圈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3.
盛九元 《两岸关系》2008,(12):26-28
长三角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热潮中凸显出来的两岸产业合作集中区,台资在这里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势头,产业链集聚效应,在两岸形势逆转,两岸经贸往来日益热络的今天,长三角地区的对台经济合作应该注入哪些新的思维呢?  相似文献   

4.
孙莹 《今日浙江》2011,(6):32-33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是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在资源、产业、体制方面的优势日益明显,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恶化、能源贫乏等问题,如何科学谋划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会展业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贸易与消费、引进技术与投资、促进交流与合作、直接拉动与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具有发展会展业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近日,市政府正式出台《宁波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性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本级政府主导型会展项目和经费  相似文献   

6.
陈长江 《群众》2022,(4):40-41
<正>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未来优势和主要竞争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方式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加快一体化进程。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也提出,要“紧紧围绕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等重点领域,创新一体化发展机制体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下,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既为增强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加快长三角产业链整体升级提供了重要路径。党的十九大以来,  相似文献   

7.
在危和机同生并存的大变局时代,长三角正日益成为引领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作为新时代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双轮""两翼",一体化与高质量不可偏废,是塑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领。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已经基本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多维特征,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产业实力、绿色发展、普惠共赢、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协同并进。长三角应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从要素、政策供给端发力,落实培育核心增长极、打造产业集群、保护生态环境、增进普惠共赢、激发创新潜能、扩大对外开放等战略构想,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8.
文化金融是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借力金融、两者相互融合发展的一种产业金融创新活动。在中央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方针和政策指导下,上海文化金融创新走在泛长三角前列,江苏、浙江、安徽文化金融创新积极开展,共同支撑泛长三角文化产业的振兴和繁荣。今后,泛长三角要借力上海自贸区建设,推进泛长三角文化与金融融合的合作和联盟创新,提高文化金融的国际化水平,促使泛长三角文化金融领先于全国,壮大长三角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泛长三角经济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发展,代表中国整体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被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产业集聚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很多园区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相互之间未形成产业链等问题。一体化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区域联动是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在分析集聚区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江海运河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作为黄金水道的长江需要一条新的江海运河,将长江深水航道和沿海水岸线连接起来。长三角地处长江入海口,我国大陆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又是东亚地区的中心,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东亚其它地区所不具备的。长三角方便的水、陆、空交通,优质、充裕的劳动力和土地,优越的投资环境,早已为世界所瞩目。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浪潮中,长三角无疑将成为我国接受世界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长三角已不仅是中国的长三角,也是世界的长三角,长三角的发展要放在全球的格局中来考虑。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区域是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该文首先介绍长三角区域的国际科技合作现状,然后探讨长三角区域在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意见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分工与民营企业FDI的产业选择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将成为未来中国跨国投资的主力军。合理选择投资产业是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成功的关键。目前,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制定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产业选择的结构战略和政府支持战略,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区域,长株潭城市群的整体产业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都赶不上长三角地区,但是长株潭城市群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在某些方面还是优越于长三角地区,比如机电产业,长株潭城市群拥有机电产业一体化基地,这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特色产业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集聚原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得到了国际上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空前重视。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根据国际经验,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升级,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了区域竞争力。产业集群现象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非常普遍,其中以浙江省和广东省最为集中。湖北发展产业集群,应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大集群开放度,提高企业和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产业集群升级,并向区域创新体系转变。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地区产业向“泛长三角”转移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红艳  宋则 《中国发展》2011,11(5):83-87
"十二五"时期,受成本、资源、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产业将呈现出大规模向周边乃至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近期内,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借助轴向式转移和圈层式转移两种方式,将会集中将成本驱动型、产业配套型、资源利用型、市场拓展型等四种类型产业沿长江和交通干线向安徽、江西等的泛长三角地区转移。泛长三角地区应积极抓住这一机遇,主动对接长三角,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本地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际国内各种不利经济因素的叠加,加上众多产业艰难的升级转型尚未完成,去年下半年,特别是今年以来,长三角部分企业出现了停产、半停产状况,许多中小企业已面临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驱动模式下,两岸产业合作的模式、区域与战略选择问题。对于购买者驱动型产业,应采取共创华人品牌、逐渐打入国际市场的合作方式,区位优势主要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于生产者驱动产业,应集中力量发展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合作,智力密集度高的环渤海地区最为适合;对于混合驱动产业,合作重点应是共同标准的研发与制定,综合实力强的长三角地区最具优势。对此提出三点配套政策:借助ECFA与搭桥项目,建立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发展总部经济,推动购买者驱动型产业共同“走出去”;结合“十二五”规划,提早部署两岸产业合作重点及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上海》2008,(2):44-45
目前,长三角的发展正在由投资推动、资源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三五年前,城市间的竞争因素要远大于合作,而现在合作的动力要远大于竞争。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长三角发展动力正在由投资推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在推进过程中正在发生的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都市圈发展广域产业集群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长三角地区特殊的"产业同构"现象和已具雏形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的特征,本文提出在长三角大都市圈的特殊地理平台发展广域产业集群的构想。文章从概念、意义、条件、效率等各个角度论证了这一构想的可行性,认为以广域产业集群为组织形式,以跨地域企业集团、战略联盟、产业链垂直分工为组织内容,是长三角从产业层面冲破行政区经济的藩篱,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产业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区位聚集化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光恩 《理论月刊》2003,43(9):119-122,139
国际生产全球性扩张促进了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在地理区位上的聚集,但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不同产业和公司不同职能部门的区位聚集又有明显的不同;探讨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区位聚集的影响因素,了解产业群及区位品牌时吸引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对制定吸引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战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