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家训。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良好家风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道德力量。家风孕育出的人格魅力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底蕴,也折射出国家发展的面貌。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两岸婚姻人数已达近40万对,直接影响群体人口近200万。两岸婚姻家庭是"两岸一家亲"的践行者,他们的家风故事是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在此,特刊登一位两岸婚姻家庭成员撰述的家风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过程,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家风的传承,好的家风对于健全人格的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家庭和学校间的沟通互补度,树立良好示范典型,克服新时期培育良好家风遇到的家庭教育、功利主义思想等问题,不仅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切实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的文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总书记的这个号召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等方面。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儒释道三家。其中,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规范性文化,是秩序感最强的文化;道家  相似文献   

5.
《台声》2020,(13)
正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家德,她不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每个家庭教育的智慧体现,良好的家风家德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力量。家风家德是两岸血脉相连的历史传统,也是两岸共同的价值观传承。两岸家庭的和谐,直接影响到两岸关系的稳定;两岸同文同种的文化因缘,成就两岸家庭"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核心内涵,这个群体也是"两岸一家亲"的具体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传统家风家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加社会正能量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日益复杂多元,传统家风家教的生存土壤变得薄弱;社会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加大了传统家风家教的传承难度。对此,我们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优化家风家教的社会及文化环境,推动传统家风家教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杨威  李治衡 《长白学刊》2023,(4):141-148+2
中华优良家风的实践机制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生成发展的。这一形成过程并不是一个“认→行”的二维线性发展过程,而是从实践出发并对现实关切予以不断回应和改造的过程。它既关乎人们对中华优良家风的实践效度,也对中华优良家风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应以中华优良家风实践的现实发展状况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分析中华优良家风实践机制的基本内涵,并从内生与外生两方面分析阐释其实践机制的生发逻辑,进而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从不断满足人们对中华优良家风实践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良家风的实践养成、正确把握中华优良家风实践机制的运行规律等方面提出其实践机制的优化进路,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华优良家风实践机制的价值功用,进一步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冯华 《前进》2017,(9):55-5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在许多重大会议、重要场合,总书记都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这就充分说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培育离不开家风家训的积淀和烘托。一、审视家风家训建设,进一步传承创新中国优  相似文献   

9.
优良家风传承着无数革命先辈、英雄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前赴后继的精神力量。加强家风建设对净化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培养好下一代和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赓续百年奋斗伟业,必须要建设好家风,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用党纪党规来约束、发挥好学校和社区的协同作用,传承好优良家风。  相似文献   

10.
传统家训文化就是基于培养国家社会发展和繁荣家族事业,所需要的人而形成的育人思想和智慧,这种思想和智慧对今天的家庭美德和家风建设具有启迪和教育作用,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家风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具有凝神聚力的重要功能,是习俗传承、文明兴盛的根本保障。家风是家庭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传播民族文化的基本方式,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的主要载体之一;应重视其意义挖掘,应激活其历史忆记,应探索其传续方式,应寻觅其变异症结,应研究其重建路径,让传统好家风在今天能更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创新与传承,形成了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文化体系,其关于整体本位、道德教化、家风传承及天人和谐的思想是在新时代中提升公民内在修养的宝贵资源。当下,需着眼大局,以传统文化培育人民的国家意识与责任意识。将传统文化厚植在道德文化、家风文化及生态文化之中,更深层次地浸润人民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特点和显著特征。敬畏历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脉,是借鉴与汲取治国理政经验的宝库。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繁荣兴盛的发展之路,凝练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华文明传统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全民人文素养水平、推动思想文化道德修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深入研究、系统总结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对于今天的中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蕴,它既以内涵丰富的思想高度实现了文化理论观点的创新突破,又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工作部署;它既以深厚的历史自觉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又以宽广的文明胸襟对人类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进行了生动体现;它既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完成了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凝练总结,又以鲜明的预见性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明确要求,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新乡贤的时代特质乡贤是指乡村中的贤达之士,他们具有高尚的德行和崇高的威望,并且具备为乡村公共事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解决中国问题应当下功夫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创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2017年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陆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关于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等八个重要论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科学的价值定位;关于传承和弘扬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应该着重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向善、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今时代价值的思想精华;关于怎样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方针,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阐发,努力结合当今实际和时代需要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结合时代和实践的新特点、新要求,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涵盖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内容、现实关照和未来发展,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定位、重要价值和传承发展,是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思想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动力、抵制各种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发展对道德具有影响和规范作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精神标识和价值内核,是新时代公民道德提升的思想基础.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作用,在遵循唯物史观原则的基础上,从内容维度和方式维度探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实现路径,实现同步同向推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