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资料:冷眼看校园惩罚●面对惩罚:静心听各方之见●“惩罚”与“体罚”的思考●学会惩罚:科学惩罚与依法治教  相似文献   

2.
住宅电话:现代家庭的“宠物”●顺发百家争“鸣”的通信业●到2000年,中国大中城市住宅电话将达到平均每户一部。●BP机经营业引发商家大战,被称为“空中房地产”。●谁拥有“大哥大”,谁就是“先富一族”中的“大哥大”。那还是好几年以前,有个发了财的个体户...  相似文献   

3.
对单身"寄生族"文化异化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单身寄生族是指那些到了该自立的年龄,却不思离开父母自力更生以及结婚另组家庭;依旧住在父母家享受父母的经济及生活援助,在经济生活、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对传统家庭存在依赖的单身青年群体。1997年2月8日,在日本的《日经新闻》上首先出现了“寄生族”这个名词,它的原意即为英文“parasitegens”。现在这一群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渐渐浮出水面。“单身寄生族”生活的基本条件依附在富裕的上一代羽翼下,住家里吃家里,薪水用来满足自己的吃穿讲究、到处游乐等“贵族”享受,到了适婚年龄却还不愿独立门户,是“食客”的一代。他们有…  相似文献   

4.
张广晓 《前沿》2008,(11):187-190
文学的空前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女性作家,从文革刚刚结束人们思想解放的初期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张抗抗走过了一条线条分明的道路,从作品中“女奴”情绪的抒发,到女性自我的发现,再到“人”本我的展示,她给我们表现了一个女性角色置换的全过程:贤妻良母(人)-自立的女性(女人)-自主的人(个人)。  相似文献   

5.
所谓“全职儿女”,是指与父母同住,通过承担家务劳动和提供精神慰藉换取父母经济支持的青年,形成“父母发薪、工作在家”的特殊代际实践。“全职儿女”现象与老龄化加剧、经济预期放缓、内卷泛化等现实问题相连,是部分青年面对升学就业压力策略性选择的社会避险机制。从个体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和社会风险三个视角逐层分析发现,该现象是青年更为复杂深刻的反向逆行选择,体现自我探索成本加剧与回应社会时间焦虑;是青年与所在家庭的现代性碰撞,丰富了代际实践的内容;是风险社会中青年发展困境、家庭韧性及后疫情时代“疤痕效应”的综合展现。为避免该现象持续发酵,需切实改善青年就业现状,并重视青年问题中家庭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姜微 《半月谈》2005,(5):44-45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郑惠强推介:上海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来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就业的实践,是扶贫助残的有益探索。“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单纯依靠社会援助来帮助残疾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困境,只有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才能使他们在心理和经济上真正自立。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只有“以人为本”,从特困群体的需求出发提供切实的帮助,才能让和谐社会的阳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  相似文献   

7.
早在2008年,网上就出现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以“80后”为主体,如今已经有近2万人成为小组成员。他们聚在一起交流受父母伤害的经验,并将伤害归纳为五类:1、直接肉体伤害,2、人格侮辱伤害,3、控制欲伤害,4、家庭矛盾伤害,5、其他伤害。我觉得“父母皆祸害”这个名字太网络、太生猛,  相似文献   

8.
知恩 古代养生,大都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三知”属养德范畴。“饮水思源,知恩报恩;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会感国恩、党恩;想想身从何处来,就会感父母的养育之恩:想想自己学到的本领,就不会忘师恩;想想困境中的关爱,就不能忘亲友的援助之恩。老年人只要对生活、社会充满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9.
黄颖 《妇女研究论丛》2013,(1):110-114,121
文章提出农村外出丈夫不定时的返乡活动是对留守妻子家庭具有重要意义的仪式化行为.外出丈夫返乡仪式的具体过程是家庭角色的“补位”过程,其社会结果及参与各方的情感世界和未来行为,不仅从成员内部使留守家庭得以维系和保护,也对外表达和象征了留守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夏伟 《探索与争鸣》2023,(6):149-160+180
钱锺书何以能在1942年沦陷于日寇铁蹄下的上海辣斐德路亭子间里坚持完成其学术里程碑《谈艺录》,原因有三:一是早年受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启发,他认定古典诗歌研究是值得托付并必须坚守的人生志趣(即“基本自我”之“自由诗心”);二是因开朗性情,他热衷于表演、表现其才华与研究成果(即“基本自我”之“讲台情结”);三是如柏格森所言,任何基本自我总会受到外界困境挑战,而获得幸福与自由的唯一方式是在困境下坚守自我,钱锺书接连在蓝田国师与辣斐德路亭子间遭遇困境,但在个人坚强与友人建议的双重作用下,他转而将研究与表演欲专注到笔砚间,完成了“角色蜕变”,终达成个人学术的首个巅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