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在银行系统中应用的深入 ,银行金融系统的计算机犯罪已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防范和打击银行金融系统的计算机犯罪是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义务 ,本文根据已破获的银行计算机犯罪的案例 ,分析了银行计算机犯罪的形式、特点和成因 ,提出了防范银行计算机犯罪的措施 ,以期对公安机关防范和打击银行计算机犯罪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融犯罪发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部位和动脉系统,所以,比一般经济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和经济破坏力,尤其是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频繁发生,成为近年来发生在金融领域内波及面广泛、社会危害性严重、在金融犯罪中增长最快的高频犯罪。文章从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多个层面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利于金融机构完善信用卡管理与防范制度、有利于公安机关提高侦破诈骗类案件的破案率。  相似文献   

3.
抢劫银行犯罪大致经过犯罪决意、犯罪准备、犯罪实施、犯罪善后四个阶段.犯罪人选择犯罪目标不是盲目的,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导致抢劫银行犯罪高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有犯罪职业化程度的提高,涉暴武器的管理失控,银行自身存在的不良因素等.在防范银行抢劫方面,除了注重技术设施的硬件防范外,严格的管理,平时对职员的严格培训及其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降低银行抢劫案件发生及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网上银行犯罪特点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网上银行犯罪模式主要有 :利用病毒窃取网上银行用户个人信息非法进行资金转账 ;以网上银行业务作为手段实施犯罪 ,建立虚假网上银行诈骗窃取用户银行资料和用户资产。侦查此类新型犯罪 ,要树立科技强警、情报第一的观念 ,加强证据意识、完善网络防范。银行要采用相应的网络安全技术堵塞安全漏洞和提供安全的通信服务 ,网络用户要做好自己电脑的安全维护。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需要,本市检察机关发挥在打击和防范金融犯罪中的职能作用的同时,强化金融检察,共同维护金融秩序,联合市金融办、央行上海总部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金融监管部门,  相似文献   

6.
谈环境预防理论指导下的城市犯罪防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预防理论,其要义是通过改变和保护环境,限制和消除便于犯罪的条件,预防犯罪的发生.在运用环境预防理论指导防控实践时,要从城市犯罪的特点出发,根据犯罪的就低侵弱原理,以控制城市中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可供犯罪利用的条件及侵害的目标为重点,围绕犯罪主体、客体及犯罪实施过程等相关要素,从环境预防入手,全面加强防控措施,切实提高对城市犯罪的反应能力、对抗能力和驾驭能力.即:一要营造制约犯罪心理的环境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安全系数高的物理环境;三要培育有良好防范意识的人文环境;四要改善城市行政管理的基础环境;五要限制犯罪机会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货币犯罪具有总量减少、大案要案突出、犯罪主体复杂、犯罪手段高科技化、假币源头向境内和内陆转移、假币流向由南向北、假硬币问题凸显、假币币种多样化发展等特点。当前货币犯罪高发原因:追逐高额利润、存在冒险侥幸心理,市场现金流量巨大,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群众识别货币真伪的能力和主动防范意识不强,民众不负责任和转嫁损失的心理和做法,社会控制机制失调和政府部门懈怠,假币犯罪案件侦破难度大、现行假币案件追诉标准过高、刑事处罚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金融犯罪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犯罪是指侵害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 ,或者以侵害金融管理秩序为主要客体的犯罪。当前金融犯罪大案要案大幅度上升 ,作案手段呈智能化、多样化、隐蔽化 ,危害严重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跨区域作案突出 ,涉外案件增多。金融犯罪产生的外部系统原因有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资金供求矛盾 ;不正常的银企关系 ;行政职权滥用 ;社会监控机制乏力、立法滞后、打击不力等。其内部系统原因有 :金融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性 ;金融秩序混乱、金融行为不规范 ;制度执行不力 ;人事管理的弊端 ;高科技运用中的隐患 ;金融腐败。金融犯罪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 :1 金融系统的业务预防 :加强金融监管 ,整顿金融秩序、规范金融行为 ,防范金融风险。 2 金融系统的内部行政管理预防 :教育预防 ,人事制度改革预防 ,业务工作制度预防。 3 金融犯罪的社会预防 :体制预防 ,立法预防 ,综合预防等。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其他诈骗犯罪而言,变造转账支票进行的诈骗犯罪有其特殊性,防范该类犯罪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其中,第一道闸门是管住支票,关键环节是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根本之举则是提高科技识假防骗能力。要加大打击力度,金融系统制定相关预案、公安机关实施串并案侦查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电信类诈骗犯罪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使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受到极大威胁。侦破电信类诈骗案件涉及公安、电信、金融、宣传等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公安机关要尽快建立起一支打击电信类诈骗犯罪的专业队伍,涉案部门之间建立快速联动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爆炸犯罪逐年增多,影响恶劣;犯罪动机多具利欲性和报复性;犯罪方式多样,手段升级,具有一定的预谋性,隐蔽性大;犯罪主体多样化和非团伙化,爆炸物品的单一性比较明显。在侦破实践中,刑侦部门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各级领导重视,刑侦部门全力攻坚;坚持快速反应,安善的前期处置;认真开展现场勘查,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利用因果矛质,寻找突破口;运用侦查谋略,坚持专群结合。在今后的侦防工作中,还有待于我们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增强范控能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侦破能力;加强侦破工作,提高打击力度;加强爆炸物品管理,减少爆炸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继敏 《公安研究》2011,(6):18-22,64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日益猖獗,给群众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社会危害严重。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要加大防范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反诈骗意识;增强保密意识,防止个人信息外泄;加强协作配合,构建电信、金融安全防范机制;加大科技强警力度,提高案件侦破率;健全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惩防体系;完善实名制,构建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全面遏制电信诈骗犯...  相似文献   

13.
王志军 《公安研究》2002,(4):44-46,56
本文针对我国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管理技术措施等方面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目前金融机构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安机关在防范和打击金融计算机犯罪,保护金融资产安全,保障金融改革和金融事业顺利发展方面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银行营业场所存在的治安隐患令人堪忧 :如临柜工作人员少 ,男女搭配不当 ,防暴自卫能力弱 ;部分职工素质不高 ,执行制度不严 ,甚至参与犯罪 ;计算机系统防范外界入侵乏力 ,硬件防范设施差等等 ,给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严重危及国家资金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安全。为此 ,要从完善软、硬件方面着手 ,提高银行营业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宾馆、饭店流窜盗窃犯罪具有盲目性、疯狂性、多样性、连续性和重复性等特点。主动预防这类犯罪的同时,必须强化侦查性对策。侦破这类犯罪案件要周密认真地访问调查,迅速布置各主要关卡查缉,认真筛选有关人员从中识别罪犯,做好各宾馆、饭店安全保卫部门的协调工作,发挥公安机关整体作战的功能,有时还应组织专门的侦破班子,破获后也不能就案办案,而应深入调查、扩大战果。  相似文献   

16.
郑秀云 《公安研究》2002,(4):20-22,26
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各项金融、经济制度尚不健全,使洗钱犯罪有可趁之机。文章认为,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措施,加强洗钱犯罪的防范;完善我国反洗钱的刑事立法;建立专门反洗钱机构,加强国际间的协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利用信用卡进行的诈骗将会与日俱增。此类犯罪主要有三种方法,其特点表现为:内外勾结、异地作案,连续作案。当前,此类案件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执行银行规章制度上存在漏洞,信用卡网络技术落后,特约商户把关不严,银行之间互不通气,个别银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因此,要预防此类犯罪,必须对症下药,从健全规章堵漏洞,加强宣传教育强素质等方面入手。侦破此类案件也必须从所用信用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陈海鲤 《公安研究》2013,(11):22-24,33
跨境电信诈骗犯罪具有组织分工严密、科技化程度高、反侦查能力强等特点;公安机关在侦查打击工作中存在侦破难、抓人难、追赃难等现实困境。为有效打击这类严重侵害群众财产权益的犯罪,在工作中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取证,深化公安机关多警种合作、跨区域协作机制,强化与电信、银行等部门的深度合作,加强两岸及国际警务合作,共同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的上下游犯罪。  相似文献   

19.
当前铁路车站恐怖活动呈现犯罪人员本土化、低龄化、家族化;独狼式恐怖犯罪活动方式突出;连环恐怖犯罪事件增多;自杀式恐怖犯罪数量随反恐形势变化而变化;恐怖犯罪活动隐秘化明显等新动向。对其防范、处置的策略包括:构建铁路车站反恐防控体系;加强反恐情报建设;强化铁路车站要害保卫;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去极端化";构建全民反恐格局;提升应急反恐能力等。  相似文献   

20.
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智能型犯罪已经成为预防犯罪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犯罪的出现及犯罪特点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在侦破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时存在的法律法规上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