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充分说明了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使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永葆青春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李建良 《桂海论丛》2002,18(1):72-74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此 ,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根据时代要求和实践的变化 ,对它进行发展和创新。任何一门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都离不开正确的科学批判 ,为此 ,我们要正确区分科学批判与政治批判 ,为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主体上 ,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创新是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 ,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和专利。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要求我们树立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应当看到 ,西方经济学虽然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 ,它在整个体系上是不科学的 ,但其中某些观点、理论却是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卫珍 《前沿》2004,(5):9-11
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因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 ;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及时地捕捉和回答时代性问题 ,对理论进行自我批判和辨证否定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3,(10):60-6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是对人类的特殊群体———农民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源于两者皆以"人"为其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特色: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实现继承发展与创新发展的统一;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现阶段发展与系统发展的统一;指导军事斗争的伟大实践,实现理论发展与实践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文章论述了这一比较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的相同之处和差异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还是毛泽东、邓小平,在对待理论、现实以及两者的关系上,都为我们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8.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说服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力的基本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说服力的队伍和探寻科学的说服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力转化为大众化的现实途径。只有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说服力,并遵循一定的说服程序和规律,才能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条基本的进路:以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代表的东方马克思主义进路;肇始于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路。作为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东西方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分化和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罗金彪 《前沿》2014,(21):58-59
在新时期,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加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而马克思主义是对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及人类的精神世界科学的阐述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传递和发展政治文化,培养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促进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统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找寻科学有效的途径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1.
周淑芳 《前沿》2005,2(7):44-46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为指导,必须排除和抵制西方资产阶级产权理论的错误引导。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为研究社会主义所有制中的产权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展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可以从结合生产力的组织方式和客观的生产关系来把握所有制和产权关系、对西方的产权经济学理论进行批判性的借鉴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还是毛泽东、 邓小平,在对待理论、现实以及两者的关系上,都为我们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威 《理论月刊》2010,(5):20-22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机制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推动力量以及这些力量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机理。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机制是在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批判性和开放性的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环境动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正是这些动力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5.
岳慧  岳鹏 《传承》2009,(14):38-39
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出发点;同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为人的科学、理性、和谐交往提供了实现方法和途径。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主义保持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理论自信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科学信仰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最宝贵的思想财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是对其理论的指导地位和重要作用的高度认同,是对其理论功能边界的清晰认知和对其创新之必要性的责任担当.理论自信是共产党人以清醒的理论自觉为前提,以实践检验为根据,以理论的创新发展为保障,以实现人民的解放为根本价值取向的对自己所坚持的理论的信心、信念和信仰.理论自觉是理论自信的基础和前提,理论自信是理论自觉的升华和追求目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的理论资源来自于其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合理性,其实践源泉来自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的态势.要做到合理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辩证地看待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是前提,保持信与疑的适度张力即“信中有疑、疑中有信”是保证.  相似文献   

17.
白洁 《传承》2013,(8):29-31
九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邓小平是新时期探索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在理论贡献方面,他阐明了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态度,恢复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原则,科学对待并正确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质是无产阶级政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民、掌握大众并以此来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内在统一,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科学理论的重要渠道,而其根本的实践意义又体现于它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提升主体的实践能力,追求社会进步与推动社会和谐以...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科学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即系统梳理、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蕴含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民卿 《人民论坛》2012,(22):32-33
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以理论创新主体为核心,社会实践基础、思想发展逻辑、理论研究客体、理论发展条件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程序,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