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妇女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谢建新我国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劳动力方面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现象,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走南闯北,特别是一批批世代在家守候、不轻意出门的女子也纷纷加入“流动大军”。农村妇女劳动力流动对当前农村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和春雨 《创造》2002,(2):8-9
中国实现富裕的根本支撑点在哪儿?有经济学家称——在于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应当说,这一看法是很有见地的。不过,我们又看到,为达到这一目的,各级政府不谓不力,但实际成效终与目的相距甚远。近年来,以云南农民收入增长的情况而言,无论从名义收入看,还是从实际收入看,都出现了持续减缓趋势。要透视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深层原因,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其一,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农村人口过剩。众所周知,农民收入减缓,根本原因是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农村人口过剩,而其主要标志是农村劳动力过剩。据经济学家估算,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总产…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则是我国实现充分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城镇化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后,应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寻求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劳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劳动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劳动力会出现转移的现象,劳动力转移一方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政策改革等;同时也会对农村经济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提高等。尤其是消极方面的影响,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及实证分析,探讨在市场状态下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分配的理论分析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民工潮”,农民工为实现自身劳动力价值而非为了改善个人福利进入城市。从经济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经历10年黄金发展期之后,走到了一个新的改革节点。 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农业发展形势也存发生深刻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部分地方开始出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十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以后,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加大了向非农产业转移和门城市与发达地区流动的步伐、地处全国中部的湖北省孝感市,目前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全方位转移与大范围流动的新趋势。一、改革和农民创造性实践引发的必然趋热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流动,在我国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而发生的。从发展历程上看.有以下3个大的阶段:1979年至1988年,为第阶段。其本要特征是农民获得了较多的经营自主权,劳动力生产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农业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带来(呼金积累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入城镇务工,出现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对于保障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文明和谐进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6-9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目标是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  相似文献   

10.
一、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关况及特点湖北省现有劳动力2561.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826ZI万人,占总劳动力的67%。全省现有耕地33756干公顷(合5063.4万亩),劳动力人均耕地2-77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推行,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各个方向流动。但从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状况来看,还有大量隐形失业和待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除了我省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优势有两点:①劳动力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高。劳动力人口占整个农业人口比重的433%,高f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福平 《求索》2010,(11):74-7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择优迁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成了影响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是我国农地流转的重要诱因,受种粮比较利益偏低的影响,农地流转后的出现了"非粮化";同时,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自身也会带来劳动供给的"非粮化"倾向。实证结果表明,农村老年劳动者的健康自我评、有无养老金、有无配偶、子女外出情况、灌溉条件、交通条件、种粮机械化程度、粮食销售价格、种粮方面的产业化组织和地区差异等10个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种粮参与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屈孝初 《湖湘论坛》2010,23(1):110-112
农业现代化和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并开始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但与此同时,新农村社会建设、支农惠农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又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返乡。本文分五个阶段追溯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历史,并从金融风暴"后遗症"及信息获取不对称、城市推力与家庭拉力、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产业阶梯转移与政府政策倾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返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三农问题"不容回避,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土地。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客观经济现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对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14.
邓秀华 《湖湘论坛》2009,22(1):77-79
本文在开展湖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状、特征及其成因,指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新农村建设的双重影响,并提出进一步扩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积极功能的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台州市农村外流劳动力现状调查及思考台州市委宣传部课题组改革开放19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这是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有关研究大多侧重于全国性总体描述,缺少地区性典型调查。本课题组选择了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台州市为研究对象,并通...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的“金光大道”──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的优化开发杨思春江泽民同志1992年12月24日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中国人民的小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困难的就是推进广大农村的现代化,最艰巨的就是造就一批建设现代化农村的新型人才。然而,我国农村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大军尚未形成,农业科技人员基本上是面对文盲、半文盲、科盲推广农业技术。农民的素质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优化开发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农村的“小康”将成为空话。农村青年劳动力的现状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青年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1978年,非农业劳动力在农村中所占比例为10.3%1989年,仅乡镇企业职工总数达9366.7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88%。(资源来源于《统计年鉴》1980年、1990年)其原因主要是:(1)农民重新获得了择业自由,长期束缚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隐伏着的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显露出来。(2)从事种植业的比较利益较低,又刺激了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劳动力向种植业以外的行业、产业转移。特别是,长期以来工农业产品比价严重不合理,工农业部门  相似文献   

17.
陈敏  宋晓敏 《人民论坛》2013,(7):226-227
东北产粮区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劳动力转移比重偏低。文章主要从农村从业人员比例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东北产粮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以此为基础对东北产粮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自身的内部因素和其他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快小城镇建设,是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和农村发展实践而提出的。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一亿之巨。这个剩余量相当于1982年非洲52个国家务农劳动力总和问E训务农劳动力为1.l亿)。欧洲28个国家务农劳动力的两倍(欧洲务农劳动力为0.sl亿)。农村积存如此巨量的剩余劳动力,不仅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到城市不断向纵深发展,亿万农民不再是被紧紧禁烟在土地上的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而成为商品生产者。计划…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强 《新东方》2006,(11):41-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则是拓展农民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人主张主要靠工业扩大、城市扩容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有人认为要通过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本文拟就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剩余是相对剩余我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每年均有大量劳动力外流,甚至出现“民工潮”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农村已出现了大量绝…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取得明显增长。但随着市场经注济的发展,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其背景一是由于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低迷,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粮价的下落、农业成本上升、农民收入减少、影响了农民产粮积极性,这是形成劳动力转移的外在动力;二是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所需求的劳动力也相应减少,成为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力;三是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难以容纳农村人口自然增长需求;四是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广大农民渴望提高生活水平,这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的内在动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采取措施,从80年代开始组织劳务输出,推荐198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