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所谓警察的执法意识,是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对法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即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对现行的法津制度、警察执法地位、执法活动所持的思想、观点、态度、感觉、情绪和愿望等等。 警察的执法意识是警察执法活动的思想基础和思想保证。它使警察的知识、思想、信念、愿望等化为实际的执法行为,是警察正确、合法及时地适用法律,从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必要条件。警察是否具备应有的执法意识,直接影响着法律适用的正确与否,影响着执法水平的高低。 一、警察执法意识与警察的政治意识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
浅谈警察执法权威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警察执法权威是警察基于其职权获得的面对执法对象时心理和气势上的优势,是执法行为内在的精神力量,表现为执法相对人对警察的尊重和对警察执法行为的敬畏。作为法律的执行者,警察的执法权威来源于法律赋予警察的权力,是带有法律属性的权威,对警察执法权威的尊重和  相似文献   

3.
警察执法权威先于警察执法,警察执法权威的获得既需要法律上的合法性也需要政治上的正当性。警察执法权威在社会平安治理过程中得以实现,更是在公共平安治理中公民和社会资源的支持下得以实现。专业化建警是警察执法权威和社会平安治理实现的基本前提,法治化建警是警察执法权威和社会平安治理实现的必然路径.开放性建警是警察执法权威和社会平安治理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警察管制有着深厚的法律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现行法律对警察机关警察管制权、警察管制范围、警察管制手段有着明确授权,为其解决了形式上的合法性;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公民权利限制正当性理论、政府管制理论、公共利益理论、风险社会理论为其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许多治安风险得以产生的根源性因素,以及直接依赖警察管制予以消除的不和谐社会现象的广泛存在,是警察管制赖以存续的现实基础,也是警察管制实质正当性的渊源。因此,警察管制的正当性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5.
重大突发事件对社会秩序造成的冲击必然需要通过警察行政执法应对,只有解决突发事件处置中警察执法依据不明、非常态执法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以及执法效应与执法程序衔接不畅等问题,才能保证警察执法行为符合法治建设的需要。基于此,需要通过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使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警察执法行为有法可依,程序规范,还应注重警察执法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推进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维护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6.
警察执法心理支配着执法行为,执法行为是警察执法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分析警察在非对抗性执法活动中执法准备、执法中行为、语言、情绪与空间利用及执法认知,揭示警察在非对抗性执法活动中的心理及其成因,为今后警察在非对抗性执法中的规范执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技能是警察从事执法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它是指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时,为了顺利完成执法任务,维护好民众、执法对象及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使用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而应具备的自身主体条件。它既是法律赋予警察依法执法以有效处置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种执法手段,也是警察进行自我防护的一种防卫手段,  相似文献   

8.
人民警察执法观念是人民警察对执法活动、执法价值的反映和认识,决定着人民警察执法行为选择、取舍的意向和态度。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有赖于对人民警察执法观念进行重新建构。从警察执法观念的表层结构角度对执法观念进行建构,警察执法观念应该包括执法信念、执法信仰、执法理想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警察执法观念的深层结构角度对执法观念进行建构,警察执法观念应该包括执法心理、执法认知、执法观念形态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警察执法不仅是实施法律的过程,而且也是实现道德价值的过程。忽视警察执法道德的需求,必然造成警察执法道德的缺失。警察执法道德建设,要确立警察执法道德的价值导向,保证警察执法目的正当性的确立和警察执法手段的正当行使,加强对警察自由裁量权的道德约束。在依法执法的同时切实以德执法,让“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价值理念照耀警察执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当下我国法治建设日新月异。然而,我国警察执法环境并未呈现法治社会的应有态势,警察执法权威受到挑战。表现为:警察个体权益受侵、现场处置威信匮乏、案件裁决权威缺失、治安能力缺乏认同、职业公众形象欠佳。提高警察执法权威,要培育民众法律信仰、优化权力时空配置、改善执法勤务理念、建设警察公共关系、完善法律规范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9,(6)
警察公信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警察公信力过低,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对正常执法办案工作造成阻碍。当下,由于部分警察职业素养不高、网络舆论的复杂性等等因素,对警民关系、警察公信力等问题提出挑战。提高警察的公信力,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同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警察队伍的建设;还应当加强与民众的沟通联系,妥善处理警民冲突,善用媒体、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警察执法安全问题复杂而尖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警察面对的执法环境业已发生变化,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公平正义、立法与法律实践、地方政策因素等对警察执法安全的影响正在与日剧增,因此,有关警察执法安全研究必须从执法者人身安全现状出发,以多元视角揭示问题根源,掌握有效降低执法安全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在现代社会中,警察承担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与民众安全的职责。为此,大多数国家法律均赋予了警察广泛的执法权力。然而,警察执法权作为公权力的一种,同样天然具有扩张、膨胀和强化的内在冲动。因此,明确执法权的边界、实现警察执法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就成为现代法治社会对警察的必然要求。2020年美国的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死亡事件使警察执法再次成为美国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试析警察临战武力使用的裁量过程和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法律文本的局限和警察执法活动的复杂性,自由裁量广泛存在于警察执法活动中。警察武力使用中的裁量决定了警察是否使用武力,以及使用何种武力、怎样使用武力。与一般警察自由裁量相比,这一裁量更为特殊和困难。分析警察临战武力使用的裁量过程和影响裁量的关键因素,以更好地指导、规制警察临战武力使用行为,对警察武力使用训练与执法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转型期社会的公信力问题关系重大。就当前我国现状而言,社会大环境处于高速转型之中,特别是近期各种自然和人为突发事件的大规模集中式爆发,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不断增加,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突出,"风险社会"的到来已经成为政界、学界以及民众的共识。在社会对安全需求的种类和数量快速增长的新形势下,警察能否适时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有效应对风险社会出现的各种新型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影响到警察执法公信力的巩固与提升。本文以酒驾、醉驾执法为例,具体分析风险社会背景下警察机关提升执法公信力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执法理念是执法主体对法律的权威性、功能与作用以及法律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其从根本上制约着执法行为的走向,决定着执法的社会效果。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是一项基础工程,决定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最终成效。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程序正义、服务优先等四个执法理念应当首先确立,并内化为公安民警的自觉意识,潜移默化地指导具体执法活动,从源头上解决现阶段存在着的执法不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毛鹏举 《人民论坛》2012,(14):86-87
警察的合法权益在执法过程中屡遭侵害,直接影响着国家法律的权威性,进而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局面。该文在分析警察执法权益内涵以及执法权益遭受侵害主要情形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主要措施,以期能为相关行业界保护警察执法权益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结构层面(警务战略)、流程层面(警务管理)、操作层面(警察操作行为)对警察因公伤亡成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结构层面和流程层面因素对警察的执法认知、执法行为、执法环境有着关键的、本质的影响,是导致警察因公伤亡的主要原因。减少警察因公伤亡须从警务战略和警务管理着手。  相似文献   

19.
客观环境因素对于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战术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影响。因此,警察在低光照环境下执行突击行动时,必须综合考虑低光照环境对警察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战斗心理以及对战术决定的影响,并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低光照环境下警察突击战术的运用原则与策略,把“低光照”这个不利条件转化为对己方有利的环境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突击战术的效果,进而提升低光照环境下警察的执法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汪勇 《公安学刊》2007,(4):14-17
20世纪中叶,美国警政界承认了警察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在美国,社会政治环境、工作环境、警察个体原因、犯罪现场场景、非法律因素等都会影响警察的执法。同时,使用致命武器方面、处理家庭暴力方面、交通执法方面和处理轻微犯罪方面,警察最容易作出自由裁量权的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