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杜雁芸 《理论月刊》2012,(3):102-105
冷战至今,西方媒体通过引导或制造舆论来诉评中国的崛起及对外影响,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误读和丑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进行分析,剖析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误读和丑化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塑我国国家形象、提高我国新闻传媒职业水平的几点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正以自信昂扬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之际,或显或隐的"中国渗透论"叙事,实际上构成了一种新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我们或可称之为"中国威胁论3.0"。以"锐实力"为包装的"中国渗透论",以及以此为载体的"中国威胁论3.0",建基于西方中心主义的道德优越感和所谓"东方专制主义"的政体敌视之上,具有借助恐惧以"塑造他者"的"自由主义民主"国际动员色彩,也体现出"此一时彼一时"的历史健忘与"宽于己苛于人"的双重标准。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很大的外部影响,使世界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威胁论强调中国经济增长的负外部性,而机遇论则强调中国经济增长的正外部性。  相似文献   

4.
西方某些政客、研究机构、新闻媒体三大群体渲染"中国渗透论"各有侧重,甚至交相呼应。西方政客利用各种场合,公开点名中国"渗透"的具体领域;某些研究机构扮演了"学术探讨"的诠释者角色,为鼓吹"中国渗透论"提供理论支撑;西方媒体同以往一样善用煽动性报道在"中国渗透论"问题上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5.
不断演绎的“中国威胁论”梁立华“中国威胁论”自90年代初在国际舆论中出现,虽然明显荒唐,但却愈演愈烈,渐成为西方对华舆论的一股逆流。“中国威胁论”是怎样演绎的呢?本文作一简要分析。迄今为止国际舆论中涉及“中国威胁”内容的论调很多,论述文章不下百余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些西方国家的某些反华势力,某些存有先天性反华仇华清结的人,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于是便力图遏制中国,炮制并极力推销一种反华论调——“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威胁论”炒了近十年,并未产生他们所企望的遏制中国发展的作用,于是转换角度寻找新的突破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外交》杂志今年polo月号上抛出了西格尔的“中国无足轻重论”O西格尔在题为《中国重要吗?》的文章中说,中国这个“拥有全世界1/5…  相似文献   

7.
国外舆论围绕中国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提出了"中国责任论"、"G2论"、"中美国论"、"发达国家论"、"中国不确定论"、"中国时代论"、"国家资本主义论"等新论调。囿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外舆论对中国国情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加之"西方中心主义"研究立场的固化,以致无法摆脱西方范式的窠臼,导致在认知上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中国要把握当前国外舆论新动向,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全面审视,以正确的立场展开评析,善于宣传中国,消除"误读"或"误解",积极主动与国外舆论及其学者展开对话交流,扩大这一领域的话语权,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际社会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又相继提出“中国崩溃论”,近期又大力推崇“中国责任论”。西方国家的“中国观”是否真正发生改变?中国强调“在国际社会要做负责任的大国”,这与“中国责任论”中的“责任”内涵是否相同?面对“中国责任论”,我们应如何辨析、应对?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提出"锐实力"与"中国渗透论"等观点,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自由主义衰落以及西方国家对国际安全格局的新动向产生了疑虑,究其根本是西方国家自身的衰弱和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与焦虑。在应对"中国渗透论"的观点时,中国应继续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直面质疑,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游浩云 《人民论坛》2011,(11):76-77
近年来,基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引发的"威胁论"此起彼伏,西方世界从中国政治制度、军事力量、历史惯例、文化差异、资源紧缺和人口数量等方面,假设中国将对世界构成各种"威胁"。"中国威胁论"源自西方文化传统下的思维惯性与历史推导,很难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渗透"是西方大国对付其他国家的惯用伎俩,西方渲染"中国渗透论"恰恰显示出美欧对西方道路模式信心衰减的窘境。其妄图玷污中国国际形象,破坏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叵测用心必将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西方国家舆论和东亚某些国家舆论中,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渲染、夸大、曲解中国发展会带来威胁的"中国威胁论"。这股所谓"中国威胁论"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或消失。相反时至今日,"中国威胁论"还会随着和中国有关或无关的事件以各种形式出现。"中国威胁论"虽然是一股国际舆论,但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和平发展环境起了破坏作用,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抛出了新自由主义论、文明冲突论、新帝国主义论、中国威胁论和消费主义论等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理论。剖析这些“理论”,揭穿其实质,对于我们开展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帝制还是共和这是个问题 国情论在中国是一种很时髦的论调,却并非现在才有的写在中国一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情论经常会被提及。国情论亦可分两种,一种是符合国情论,一种是不符合国情论。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一则所谓"叛逃间谍"新闻被部分西方媒体和台湾政客炒得沸沸扬扬。然而,随着有力证据的公布,该事件被抽丝剥茧显露"真容"。人们看到的不过是一个大陆诈骗嫌疑犯利用了澳大利亚内部某些反华势力和民进党当局的特定政治需求,上演了一出假扮所谓"叛逃间谍"骗取政治庇护借以逃避法律制裁的闹剧。西方反华势力和部分媒体肆意炒作,借机散布假信息,宣扬所谓"中国威胁论"、污蔑大陆所谓"渗透",是这起"骗子变间谍"闹剧的主要推手。  相似文献   

16.
不断演绎的政治神话:“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威胁论”自九十年代初在国际舆论中出现,虽明显荒唐,却愈演愈烈,渐成西方对华舆论的主流并呈不断“发展完善”趋势。那么,这则现代的政治神话何以成篇并续版不断呢?循着“中国威胁论”变化演绎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谬种流传、“成势”的原因所在。一、填补真空的“美国之敌”迄今为止国际舆论中涉及“中国威胁”内容的论调很多,论述文章不下百余篇,一些国家政要在各种场合的言论也时有所见,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虽然侧重不同,分量有别,但内容相互交织呼应,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反华逆流。那么…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前后,美欧意识形态领域抛出了"西方民主制度将一统天下"、"新自由主义将成为全球普遍模式"以及"21世纪共产主义将在历史上消亡"三大预言,将预言的攻击矛头主要对准了社会主义中国,并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了"中国崩溃论"等新论调。虽然这些唱衰中国的预言漏洞百出,在中国崛起的现实面前日显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天不仅没有塌下来,中国的民主政治还一直在创造着奇迹无论是“中国威胁论”的鼓噪者,还是“中国机遇论”的青睐者,在西方人看来,把“中国”同“民主”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要把“中国式民主”作为关键词来讲,那就肯定会让一些人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渗透论"旨在抹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种种针对中国崛起的奇谈怪论,既无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支撑,也无科学逻辑论证,更无事实依据佐证,完全是西方因中国腾飞"舒适度"下降,而产生的一种变味心态,其命运定会如"崩溃论"一样,虽一时夺人眼球,但最终会无趣退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总量虽然位于世界第二,但人均量还很低,只有美国的十几分之一,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西方舆论不断编造"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以致一些国家的对华政策也出现微妙变化?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强者不愿意看到弱者逐步走强,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看到长期享有的政治、经济和科技优势的相对下降,因此产生抱怨和不满,甚至"妖魔化"中国,都是为了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