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集效应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城市聚集、区域经济增长与聚集效应的正相关关系,论述构建区域聚集效应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资源空间组合的互补性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超 《中国发展》2004,2(3):38-43
现有的城市空间的经济学分析,大多是通过地租变化与聚集效应的相关性来建立城市空间均衡理论的.笔者认为,不存在地租收益增加导致聚集经济也增加的因果关系,因而建立上述理论的路径存在逻辑错误.聚集效应主要决定于城市资源之间的互补性.互补性越强,聚集经济越大,资源空间布局越有效率.因此,本文主要提出了城市资源组合互补性的概念,并由此深入分析聚集效应,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均衡理论和发展城市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张超 《学习与实践》2012,(10):16-27
大都市圈是在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内构建起来的包括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和多个中小城市的空间实体,需要在多城市空间层级体系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扩展分析。即地理区位差异引发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决定了城市功能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而地理区位差异的有限性决定了城市竞争关系的存在,互补与竞争的空间作用构建了大都市圈内既相对稳定又动态优化的层级结构体系。区域交通格局的不断优化能促进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和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化,进而提升大都市圈空间均衡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锁利铭 《人民论坛》2023,(22):82-85
都市圈作为新兴的国家治理单元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议题。从全球大都市圈单元化治理的经验来看,网络化是其共同方向,但是各有侧重。澳大利亚的城市和地区委员会相较于其他的委员会机制而言,更加强调非行政权力的领导作用,进而突破形成了大都市圈的领导型网络(NLO)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行政权力驱动到社会资本驱动的治理转型的动力转移,有效激发了社会主体创新活力,丰富了全球大都市圈治理的经验。对我国而言,可以通过功能分层、城市能级提升和构建治理共同体,创新大都市圈治理的结构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聚集效应随其规模扩张而增强,但是规模超界,则会出现聚集不经济。本文根据我国1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结合城市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用实证方法导出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我国地域性主要城市的规模,并认为西部省域经济要实现和谐发展,应限制超大城市的发展规模,重点培育一些150~270万城市人口的城市,变“单极”拉动的短期效应为“多极”驱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余金梅 《桂海论丛》2018,(3):117-122
发展特色小镇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分工体系空间结构,有利于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同时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针对当前广西沿海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着城市集聚水平的不足钳制内生发展动力、产业基础的薄弱压缩发展空间、民营经济的匮乏影响投资主体的生成、财政力量的有限性制约基础设施建设、行政资源的分散性削弱协同发展等问题,文章提出要以城市功能的提升激活沿海"特色小镇"的生产要素、以主导产业的专业化整合沿海特色小镇的产业链、以多元化投资平台开发沿海"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以各类主体的协同形成沿海"特色小镇"的共生格局等对策建议来推动广西沿海"特色小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都市圈发展广域产业集群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长三角地区特殊的"产业同构"现象和已具雏形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的特征,本文提出在长三角大都市圈的特殊地理平台发展广域产业集群的构想。文章从概念、意义、条件、效率等各个角度论证了这一构想的可行性,认为以广域产业集群为组织形式,以跨地域企业集团、战略联盟、产业链垂直分工为组织内容,是长三角从产业层面冲破行政区经济的藩篱,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产业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锐词     
《群众》2018,(24):12-12
上海大都市圈前不久,上海联合江苏、浙江两省制定出台《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该规划拟定建设上海大都市圈,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00万,涵盖“1+7市”——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此次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将从实施国家战略的高度,把握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机遇,从区域层面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是公共服务高度聚集的地理空间,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质量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城市规划时强调,"考察一个城市,首先要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大都市圈(带)”的概念是法国学者戈特曼于1961年提出的,指呈带状分布、规模很大的城镇集聚区。城市经济圈不仅是一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世界经济的重心区。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交通、通讯条件下人口、资金、物资、技术、信息高度集聚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戈特曼认为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广东有6个,第二批广东有14个,实际上广东申报的小镇数目要大于这个数字,有些被刷下来,有些继续改进再申报。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参观了阿里云操盘的云栖小镇后,首次在浙江公开"特色小镇"这个提法;2015年1月该省"两会"时,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要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以区域产业命名的"小镇"通常被外界称为是浙江版的特色小镇,去年7月20  相似文献   

12.
正闽政[2017]5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经研究,确定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等27个特色小镇列入我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现予以公布。各地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部署,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扎实推进特色小镇投资工程包实施落地,加快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向特色小镇集聚,促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反驳西方某些未来学家关于电讯技术进步会使城市消失的预言,论述了城市不会消失的基本理由如下:电讯交流和面对面交流既替代又互补,从净效应看,两种交流方式互补;电信技术进步既加强城市的中心聚集,又加强城市的分散即促进多个次中心的形成,总的来看促进城市增长;人类个体不能自给自足是城市存在的根本原因;城市的经济性一直支持并将进一步支持城市发展;诸多与经济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非经济因素要求城市继续存在。城市存亡问题的讨论,对我国城市化战略也有重要的启示,文章提出我国应加强城市聚集效应和大城市有潜力进一步吸纳大量人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兰州-西宁经济区可能包括的城市入手,利用断裂点模型通过计算首位城市断裂点距离、断裂点处场强以及各个城市辐射半径,界定兰州-西宁经济区的城市及其辐射层级结构,发现兰州一西宁经济区是双核心结构;在东部呈现出以兰州为核心,辐射白银、定西、临夏、红古等次核心圈层;在西部形成了以西宁一平安为核心,辐射乐都、湟源、民和等次核心圈层。通过位序——规模定律测度兰州-西宁经济区的城市体系结构,发现兰州-西宁经济区的城市结构体系发育水平相对较低,首位城市兰州的垄断地位较强,呈现出“孤岛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城市群最大供给半径与最大需求半径对称的制造业产需平衡体,可实现远远高出于企业、行业与城市等规模经济效益层面之上的最大空间规模经济效益,它在宏观上促使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因而又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城市群;并认为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这种制造业产需平衡体,必须以最大供给半径与最大需求半径相对称的"3+5"城市群为依托,按国际大都市的"标准结构"来定制产业发展,结合城市群的建设与改革做大做强制造业并带动服务业的大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并借鉴外省市经验,常熟要全力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支撑的"路虎汽车小镇"和"E裳小镇"成为省级特色小镇;积极支持已有一定基础的隆力奇养生小镇和生态环境资源比较优越的南湖休闲体育小镇成为全省专项特色小镇。为此,常熟市政协近期组织专项调研,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建议如下:建设方略要突出产业引领。建设特色小镇必须明确并锁定产业主攻方向,紧扣产业升级趋势,构筑产业创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特色小镇建设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议:以"精而美""聚而合"为原则,以特色小镇多样性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打造规模合理、布局完善的特色小镇;调整特色小镇评价体系,针对历史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等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更为科学地对特色小镇进行年度考核;研究特色小镇用地保障问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载体,其规模和质量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推进城市群建设,不仅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促进资源共享。新时代我国城市群发展已进入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要把握"聚集、协同、示范、共享"四个关键词,实现城市群的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群的发展也需要国家在城市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重启"撤县设市"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代"撤县设市"需关注城市质量与城市数量、均衡分布与聚集分布、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聚集不断扩展,聚集了一个依托交通干线融合、集散人口、产业、城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区域经济综合体.其经济聚集的机理在于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人脉优势和市场体制优势等,呈现出产业集群的层次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局面.但随着经济的聚集,环境资源问题凸显,经济转型的困难和压力大等问题,因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改革进程,推进珠江三角洲经济聚集效应的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