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韦元培 《当代广西》2010,(10):44-44
<正>4月18日,龙继龄来到深山瑶寨看望她88岁的瑶家"母亲"赵福英,将水果、猪肉和100元塞到老人手上,甜甜地说:"契妈,我来看望您了。"老人咧开嘴笑道:"好,好,都三个月没见你了,只管寄钱来,做梦都想见我契女哟!"孙子孙媳围上来了,曾孙儿女围上来了,大家围在老人周  相似文献   

2.
尹皓坤 《黄埔》2014,(5):33-33
正我心深处,有位世人敬仰的老人。她有着难以数计的儿女分散在世界各地。老人没有任何物质遗留给她的孩子们,而她的晚辈们却异口同声豪迈地说:"老人把她一生培植的崇高精神传给了我们,这是最珍贵的遗产啊!"这位老人在我心中屹立着,她时刻鞭策着我,鼓励着我,也监督着我……我心中的这位老人就是我的母校——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3.
地方传真     
正江西省丰城市:民政干部上门认亲失独老人喜迎"儿女"日前,江西省丰城市36个失独家庭迎来了她们的新儿女。为了缓解失独老人的丧子之痛,使之安享晚年,丰城市民政部门在全市开展与失独老人结亲"认父母、当儿女"活动,采取组织安排、干部自愿的方式,上门"认父母、当儿女",并建立新家庭帮扶结亲档案。目前全市已有36名民政干部与36户6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结亲。在结亲帮扶活动中,干部将定期了解掌握失独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身体  相似文献   

4.
凌君 《台声》2001,(11)
我去台湾采访的日子里,在晨光里看着老人翩翩起舞,在公园里看着老人缓缓散步,在茶馆里看着老人悠悠地品茗,尤其是在马路旁看着老人骑着摩托车飞驰,使我产生了解台湾老人的愿望: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晚年?台湾新闻界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把老人称作“银发族”。多好的比喻啊,这是辉映着雪山之光的群体,因为岁月的积累而饱含着聪慧。尽管儿女成人,颐养天年,许多老人的银发之下,仍然有一颗年轻的心。“活出快乐健康的余生”成为众多老人的信条。乐观是无价之宝在台北的一个老人协会里,有一个“银发族”的宣言,颇有启示性:“银发族”…  相似文献   

5.
天下     
《人民公安》2010,(19):6-7
"我妈摔成这个样子,都是因为年轻人不让座。" ——近日,成都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出租车发生碰撞事故,公交车急刹车时,车上站着的乘客都摔倒了,其中有一位67岁的老人被摔进了医院。老人的儿女很气愤,认为这完全是无人给老人让座导致。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3)
正"老漂族"跟着儿女漂泊异乡,他们一面享受天伦之乐,一面承受着孤独与烦恼,时刻畏惧于城市生活的陌生。语言不通、习惯各异、医疗保障不足、难以融入新环境等,都让这个群体的晚年无处安放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他们的父母也纷纷跟着儿女漂泊异乡,这些老人被称为"老漂族"。他们起早贪黑,悉心照顾新生的婴儿;他们往返奔波,接送孙辈上学;他们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真话     
<正> 朋友骑车上班,要过一个陡坡。一个有雾的清晨,他急着上班,很快的从坡上冲下,不料想从路旁跑出一个小女孩,他刹车,但还是挂着了她的衣服。小女孩显然是吓着了,坐在地上半响没起来,他下车扶起她。后面赶过来一个老人,大声对朋友喊:“你别走!”老人一把扶住小女孩,问她有没有撞着,小女孩摇摇头。老人不信:“真的没有撞着?”小女孩还是摇摇头。老人对朋友说,她可能是被你吓着了,我们上医院去检查一下。小女孩说:“爷爷,我真的没有被撞着。”小女孩还是被老人带到医院,经过检查,小女孩只是手上被擦掉了一块皮。朋友最后主  相似文献   

8.
<正>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金尚社区有很多退休老人希望在小区里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空巢老人最怕生病或遇到紧急情况时没人帮助。区人大代表、金尚社区党委书记陈素珍在走访选民时获悉后,开拓思路,提出在社区开展"友缘速递睦邻卡"现场交友活动、为空巢老人电话提供"平安铃"服务的"金点子"。社区"两委"积极行动,引导居民成立了球类、育儿、摄影、种植等兴趣小组,并为空巢老人电话提供"平安铃"服务,老人只要拨设定的电话号  相似文献   

9.
何跃军 《今日浙江》2014,(18):56-56
正"虽然儿女们不在身边,但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开心。"龙泉市城北乡大贵溪村85岁老人季明德住在村养老照料中心,最近,他与10多位老伙伴在忙着排练节目。城北乡是龙泉的山区偏远乡,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留守老人之乡"。全乡1.2万人口中,外出务工的有近8000人。全乡60周岁以上的老人2227人,基本上是"下不了山,进不了城"的留守  相似文献   

10.
<正>市井确有不少热闹可看的。前些日子,城南老人协会成立十周年,在城区的时代广场连演三天,锣鼓喧天,围了许多人,场面非常热闹。我有一律师朋友,对戏剧的台词,颇有研究。若是相约吃饭,必定要讨论一番。饭毕翘起兰花指,轻启喉咙"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若闻座中窃笑最多  相似文献   

11.
“养儿防老”是我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可现如今,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有的长期定居在外面,基本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如果农民自己的日子不富裕,老人的日子就可能更不好过。农村老人“能干时靠土地,老了靠儿女,儿女不孝只能受罪又受气”的境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2.
案情简述某日,老人张某和王某来到湖南省临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婚姻家庭辅导室"反映离婚情况。王某说,离婚并非本意,而是迫于儿女和邻里的舆论压力。据了解,王某今年68岁,在丈夫病逝20年、独自抚养5个儿女成人并先后成家后,经过慎重考虑,于2013年与同为丧偶的张某登记结婚。2015年,王某的大儿媳确诊癌症,四处寻医问药无果。情急之下,大儿媳娘家人请算命先生测算病因竟与老人再婚有关。这一封建迷信理由,令儿媳的娘家人深信不疑。面对迷信邪说,老人一开始不予理睬,后迫于家人和邻里的舆论压力,不得已分居。数月后,大儿媳的病情仍不见好转,其娘家人便告知老人应该尽快办理离婚手续,以换取家人的健康。对于这种过分的要求,二位老人寝食难安,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3.
<正>【案情】某日,老人张某和王某来到临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婚姻家庭辅导室"反映他们准备离婚的真实情况。王某说,离婚不是本人的真实意思,而是来自儿女和邻里的舆论压力,可这些压力二人又无力承受,也无处诉说。因此,特来咨询二人的婚姻是否受法律保护,这个婚到底该不该离。交谈中工作人员了解到,王某68岁,丈夫20年前因病去世,她独自将5个儿女抚养成人并先后结婚成家。卸下了生活的重负后,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儿女孝敬老人的方式也从过去的送吃、送穿升级到了“送玩”。而老人们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然而,许多老人因为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根本无法跟随行程紧凑的旅行团一起出行,甚至被旅行社拒之门外,而儿女们因为工作忙等原因,他们也常常不能亲自陪老人出游,令老人们想去旅游的愿望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75岁的吴太豪老人家住凤山县乔音乡大同村长洞屯。他说,去年6月份他就发现当地显出大旱的"苗头"了。吴太豪把自己对旱灾的忧虑告诉在外工作的儿女们时,没想到却讨来一句:"你老人家是杞人忧天!"吴太豪还是放不下担忧,他打算到边远的山沟里找水源,然后建一座引水池防备旱年。  相似文献   

16.
礼节     
有位医生朋友对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做了一个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小时后,他去探望老人术后情况,老人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看到他进来,从病床上挣扎着想坐起来。老人的女儿连忙按住老人:“爸,你现在不能动。”老人喃喃地说:“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我得鞠个躬啊,感谢他呀!”病友们都觉好笑,劝他躺着不要动。只见老人伸出两只瘦骨嶙峋的手,合在一起,努力抱了个拳,说:“谢谢医生了。”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当场就愣在那里,他真的被感动了。他从医整整二十年,不知为多少病人动过手术,但那个老人的这个抱拳,差点让他掉泪。不想讨论医患关系,也许来讨论这位老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传统礼节要有意思得多。  相似文献   

17.
"妈,今年春节我回不去了……"王志冬放下电话,想着家中盼望自己回家过年的父母,心里酸酸的。这个春节,他又要在执勤岗位上度过。王志冬是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大兴分公司驻大兴泰中花园小区保安队的一名分队长,他在这个小区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又喜欢帮助人,所以跟这里的居民关系非常好。这里有位70多岁的老人,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只剩  相似文献   

18.
<正>鼓浪屿总是游人如织。几年前,吴世泽的儿女为他买下了这里的一座小楼,让老人安度晚年。这里也是台湾游客钟爱的旅游地。"50多年前,想见到一个台湾人都很难喔。"看着楼下的人来人往,吴世泽不由得感叹世事太平。如今来厦旅游的台湾人并不知道,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他的声音曾经日夜不息地穿越海峡抵达金门,却罕有机会能和台湾同胞面对面说上一句话。那时,吴世泽的身份是角屿对金门广播组组长。  相似文献   

19.
正一、前言在我国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中,有一部分是随迁老人,帮助儿女料理家务,照顾孙辈。然而,和年轻的流动人口相比,随迁老人普遍面临社会融入障碍:原有社会交往圈的断裂、气候饮食不习惯、方言沟通不畅、复杂的城市交通及跟随儿女生活时家庭地位发生改变带来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使得随迁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低于家乡,在大城市中缺乏归属感。随迁老人困境涵盖了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心理落  相似文献   

20.
最贵的茶     
《创造》2015,(9)
<正>十几年前,我去日本,朋友知道我喜欢收藏,遂安排我去一位日本陶瓷收藏家的府上做客。老人仙风道骨,我作为后辈战战兢兢,多少有些手足无措。我们的话题是陶瓷。尽管有语言障碍,但我们还是谈得兴致勃勃。可能老人见我不是滥竽充数之辈,便心血来潮,从内室沏茶一杯,端放在我的桌前。我只瞥了一眼,便惊呆了:黑漆描金托盘上有一只彩瓷小杯,杯小不盈握,薄如蛋壳,上绘数只小鸡,古拙又可爱。老人示意我用茶。我知道此杯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旧时曾为彩瓷之冠。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折腰,又有多少富商巨贾因之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