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民生。关注民生的伦理学依据是"以人为本";政治学依据是保障和促进民生属于国家的社会职能。新时期民生问题凸显,其经济根源是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经济利益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政治根源是我国的政治层面的改革整体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腐败以及由此形成的"权力资本"对社会利益不合理的瓜分有关。改善民生,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政府是关键,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改善民生的公共体系;解决民生问题的方式重在培养社会自身"造血"功能;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民生思想主要包含马克思民生观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解放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平等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民生思想进行吸收、创新和转化,从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不断指导着我国民生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着丰富的民生思想,解决民生问题是体制改革的最基本动因。邓小平民生思想关涉人民温饱、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平正义和民主法制等方面,是全方位、高层次的民生思想体系。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立场、社会主义本质、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等视角阐释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体制改革是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是实现民生的两个基本原则,"三步走"战略是发展民生的重要部署等思想和观点。为以改革开放为统领的诸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政策基础和政策价值目标。邓小平的民生思想推动了我国了民生问题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必须以清晰的、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作指导。这就需要在理论上彻底澄清"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事情,过去没有民生问题或民生问题解决的很好";"民生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应该解决的事情,不能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程度越高越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高福利民生"等四大误区,剔除干扰我国民生事业的错误思想观念,从而推动我国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蒋淑晴 《传承》2011,(28):4-5
重视和改善民生,切实保障和发展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重视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经验和启示。通过从坚持体制大变革和坚持民生建设价值标准来改善和发展民生两个视角加以考察,为解决当下中国的社会主义民生问题提供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中西部地区贫困群众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西部地区基层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好贫困群众民生问题:立足丰衣足食,夯实民生之基;坚持和谐发展,筑牢民生之盾;坚持创新发展,顺应民生之需。  相似文献   

7.
目前,民生问题乃社会各界关注之焦点。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于今年新年贺词中着重提到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也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正成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主流话语。而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对古代贤哲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始终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奋斗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给今天留下了许多的启示。新时期要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要加强党的领导,推进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抓住不同时期民生问题的核心,坚持把维护民生权益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9.
陈修茂 《政协天地》2008,(12):35-36
近年来,厦门市政协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紧紧围绕中共厦门市委提出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部署和举措,主动呼应、全力配合,汇集委员和各界智慧力量,为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好各项民生问题付出心血、做出贡献。特别是去年初,厦门市委市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四个加强"(即加强"平安厦门"建设、加强就  相似文献   

10.
观点集萃     
山东省莱西市民政局党委书记李全勋认为,民政是和谐之基础,民生之根本。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既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民政的神圣职责,也是与时俱进做好民政工作的必然要求。其一,解决民生,维护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一五"期  相似文献   

11.
张国艳 《人民论坛》2014,(10):254-256
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是党执政理念的重要转变,也是我国快速发展、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解决民生问题,除了要对国内外财政投入解决民生理论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外,还需要借鉴国外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好的做法,文章从德国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其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民生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怀军  李俊斌 《前沿》2009,(8):136-138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现状,存在着很多不和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不断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有效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是党执政理念的重要转变,也是我国快速发展、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解决民生问题,除了要对国内外财政投入解决民生理论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外,还需要借鉴国外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好的做法,文章从德国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其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然 《中国民政》2010,(5):14-19
<正>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民生是贯穿民政现代化建设始终的核心主题。解决民生问题将成为新形势下民政工作新的生长点和发展点。因此,准确认识和全面理解民生概念,深刻把握民生民政的基本特点,着力创新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制度,对推进民政管理科学化、构建民政工作科学发展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浙江》2007,(8):1-1
近年来,民生问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问题,成为"两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最近,省委书记赵洪祝在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提出"和谐社会看民生",精辟概括了解决民生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精细化的社会治理需要精细化的民生服务。在上海民生政策和为民服务网络从"有"到"密"的过程中,如何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向群众解释好政策、让群众了解好政策,建立公共信息和民生问题的收集和反馈机制。为此,上海创新设立了社区"民生顾问",搭建起基层为民服务的供需对接平台。体现了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政协着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不断创新提案办理方式,提案工作质效稳步提升。一、分类督办,民生提案有保障。民生问题是委员提案关注的重点。为了增强民生提案的办理效果,姜堰区政协从2013年开始,每年遴选10件涉及民生问题的提案作为"十大民生提案"在相关媒体公布。"十大民生提案"关注点各有不同,涵盖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提案办理过程中,邀请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大于天,但解决民生问题决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山东省龙口市人大常委会从畅通联系渠道、发挥代表作用等方面入手,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打造了一条衔接完美、务实高效的督促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力链条。去年以来,龙口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民生问题开展监督工作6项,督促落实民生方面建议49件,人大代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400件,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实打实"的答卷。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李沧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大工作新目标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把贯彻实施监督法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结合起来,建立民生热点问题评价机制,促进了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撑起了又一道"保护伞"。  相似文献   

20.
《人大研究》2012,(12):40-42
田建堂:从监督理念、内容、行动上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如何在监督工作中关注和解决好民生问题呢?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田建堂撰文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关键。关键一,监督理念上要充分认识民生之重要。民生问题事关社会发展,事关大局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常说"厚民生才能聚民心,顺民意方可保民安",讲的就是关注民生、遵从民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