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必须以清晰的、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作指导。这就需要在理论上彻底澄清"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事情,过去没有民生问题或民生问题解决的很好";"民生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应该解决的事情,不能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程度越高越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高福利民生"等四大误区,剔除干扰我国民生事业的错误思想观念,从而推动我国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问题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改善和保障民生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改善和保障民生是我党长期艰巨的奋斗目标和奋斗过程,要把民生问题作为一项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民生政治: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但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把民众生活质量指数和满意指数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理念和价值取向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升为党和国家最重要的任务,改善民生的条件已经具备,民生问题也成为社会矛盾凸现的基本原因,更是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民生问题是具体的历史的,大量地表现为现实利益。民生不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中近期应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列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一系列措施,最终走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农村民生发展之路。它对当代中国农村民生建设的启示主要有:要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解决农村民生问题;要坚持依靠多方力量来共同改善农村民生;要坚持不懈地保障农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始终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奋斗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给今天留下了许多的启示。新时期要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要加强党的领导,推进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抓住不同时期民生问题的核心,坚持把维护民生权益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7.
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七条:在民生理论创新中解决民生问题;在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在革命和改革中解决民生问题;在"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中解决民生问题;在构筑相关制度、体制、机制过程中解决民生问题;在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运用科学的民生工作方法中解决民生问题;在借鉴前人和别国经验教训中解决民生问题。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当前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07,(17):1-1
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这表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根本责任所在。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不论从提出或实施,均以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依托,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化,它不仅可以用来考量和指导政府改善民生、提高民生净福利水平,而且可以用来评价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实际效果。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是一种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前,民生问题乃社会各界关注之焦点。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于今年新年贺词中着重提到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也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正成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主流话语。而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对古代贤哲的  相似文献   

11.
周宝纯 《群众》2008,(12):86-87
今年以来,我们铜山县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具有铜山特色、城乡协调并进、以科学发展为特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新路。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08,(18):26-26
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民生问题不解决,社会和谐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民生为先、民生为要、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切实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职责和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沈跃春 《传承》2012,(21):81-81
民生问题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改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如何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中西部地区贫困群众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西部地区基层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好贫困群众民生问题:立足丰衣足食,夯实民生之基;坚持和谐发展,筑牢民生之盾;坚持创新发展,顺应民生之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旗帜鲜明地明确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战略部署和价值取向。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既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具体、实际和直接利益问题,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正民生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民生问题,格外重视民生事业,不仅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而且明确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路方法,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实践指南。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17.
民生政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要求与旨归。民生问题的提出和社会建设的兴起是当下阶段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重视发展民生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党执政合法性基础,不断改善民生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民生连着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宗旨的要求。党的  相似文献   

19.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度关注民生"是一个以政治语言来表述的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庆市委孙政才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依据"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以解决民生问题的切实成效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努力打造渝西综合实力强镇,为实现人民生活改善驶入"快车道",民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