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傣族祖先有建寨先立寨心,建勐先立勐心的习俗。勐腊坝子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一个大坝子。勐心寨叫曼庄寨,传说是古人从勐腊坝子两端即坝头坝尾同时赶猪相会于曼庄,古人就把此地确定为勐心寨。勐腊坝子的勐心,在曼庄寨子东南方向二百米处的一块草坪上,其标志是一棵菩提树。傣语称这株菩提树为“戈西利庄勐”。“戈西利庄勐”,在傣语里意思是勐腊坝子(勐)中心标志菩提树。这棵菩提树初看是一株,其实并非一株,而是四株,到树下仔细看就能看出。在傣文《勐腊地方史》中记录的“四棵一塘”说的就是这棵树。古人栽植时是以2株…  相似文献   

2.
张雍德 《今日民族》2005,(10):34-38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境中部,是有名的面积达23万亩的勐遮大坝子。坝子西端的尽头,突兀地横亘起一道圈椅形的面东山脉,阻断了坝子向西延伸的脚步。山脚下有一处名叫曼来的傣族寨子,行政上属勐遮乡;被曼来寨称为“广景来”的高山之巅,也有一个名叫曼来的哈尼族寨子,行政上属巴达乡。两个曼来寨虽迁徙的山间民族和定居的山间民族仅距8公里的盘山公路,但海拔却由1239米陡然上升到1734米。因历史上两寨有着相对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同时为了将两个同名寨子分开,人们便习惯性地称前者为上曼来,称后者为下曼来。上曼来210户哈尼族居民分为老…  相似文献   

3.
年已不惑的罗维忠家居勐腊县曼蚌寨,距我居住的昆明遥遥近千里。我是8年前到这个村寨采访时认识他的,因为是同年生,两人又投缘,所以按老百姓的习惯我们“打”了“老庚”,即结为好朋友。 “曼蚌”是傣话,意为“有盐水塘的寨子”。可曼蚌不是傣族村寨,而是生活着41户、200多人的壮族寨子。这里距离中老国境线有5小时的山路,寨子里的人经常去老挝乌德江边的勐宋壮族村寨走亲戚。这还是曼蚌小学的傣族女教师依望最先告诉我的。 曼蚌的环境有如傣家村寨,人们住着傣式竹楼,言语傣腔傣调,妇女束发穿裙,以至长久以来许多人把曼蚌的壮族…  相似文献   

4.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大桥周围分布着8个傣族村寨,分别叫曼费、高梁费、红土坡、打炭、那堕、绿林田、琳朗、曼章那,除绿林田是傣雅(俗称花腰傣)寨外,其余都是傣仂(俗称水傣)寨.傣雅和傣仂的服饰各擅其美,他们从事农业,过去主要种植水稻和甘蔗,现今种植甘蔗、茉莉花、芦荟和热带水果.  相似文献   

5.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在国民党反动派、傣族封建土司的压榨、摧残下,无法生活下去的不足万人的基诺族人民,在搓约的领导下,联合哈尼、瑶、拉祜、布朗、傣、汉等民族,以基诺山为中心举起了反帝反封建武装起义的大旗,战火燃遍今景洪、勐腊、勐海等西双版纳山区,威震中缅边境内外。先后发动了石干子、曼卡、江心湾、秧林、曼帕、冷尼河、帕尼、龙帕、倚帮及小勐宋、曼蚌、帮张等十数次大小战斗。他们以最原始的武器,最大的民族牺牲和顽强的战斗精神,纵横转战在深山老林之间,历  相似文献   

6.
克木人是我国未识别族群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和景洪市的勐腊、尚勇、勐捧、勐满、勐伴和嘎洒6个乡镇,共有19个村寨738户3291人,其中,勐腊县有12个村寨498户2270人。克木人是古代百濮族群的一支,有自己的语言,与佤语、布朗语、德昂语同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没有文字,少数克木人识傣文。  相似文献   

7.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也有比较完善的历史典籍,是云南较大的世居民族之一。2005年10月,我参加“少数民族文化变迁调查组”,对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乡傣族文化变迁情况进行了调查。勐遮乡所在的勐遮坝子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坝子,总面积达23万亩,为勐海县稻谷主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12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迎来了50岁的生日。“耿马”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傣语直译为“勐相耿坎”,意为“黄金宝石之地”。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47.35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1个华侨农场和孟定、勐撒两个国营农场,总人口25.8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辖域面积3837平方公里,有耿马、孟定、勐撒、勐简、勐永5个万亩以上的坝子。其中,被誉为“黄金口岸”的孟定口岸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5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自治县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耿…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排角人自称“出说”,意为“舒服”,排角是他称,因排角人头饰以黑布扎成弯牛角状,故称“排角”,现对外也称自己为排角人。排角人居住在勐腊县勐伴镇勐伴村委会曼冈村,有41户175人。曼冈村的排角人是1944年从老挝乌得县曼欠寨迁来,几经搬迁后,1967年搬到现址。现老挝有三个  相似文献   

10.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大桥周围分布着8个傣族村寨,分别叫曼费、高梁费、红土坡、打炭、那堕、绿林田、琳朗、曼章那,除绿林田是傣雅(俗称花腰傣)寨外,其余都是傣仂(俗称水傣)寨。傣雅和傣仂的服饰各擅其美,他们从事农业,过去主要种植水稻和甘蔗,现今种植甘蔗、茉莉花、芦荟和热带水果。在元磨公路2003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前,我有幸和曼费村的傣族同胞去红河大桥上观光。他们特地穿上民族盛装,骑上摩托车,几乎是怀抱着朝圣的心情去瞻仰这座“世界之最”的。这座距元江县城8千米的大桥,属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这类钢构桥墩高的世…  相似文献   

11.
张雍德 《今日民族》2004,(12):27-32
绵延不断的群山由南向北,再由北回头向西,然后转身南下,形成海县中部圈椅形的一道主要山脉。圈椅形内侧突然跌落,让出一块硕大的山间平坝———遮坝子。之所以说它硕大,是因为它是西双版纳州内最大的山间盆地,面积达23万亩,换算成公制近154平方公里。“勐遮”,傣语指“湖水浸泡过的平坝”。那泓巨大的湖水不知何年干涸,露出坦荡如砥的身躯供人们农耕生息。每当阳春三月,稻秧栽插完毕秧苗返青之时,这片坝子就由淡绿渐成深绿,变成一块平铺在大地上的绿绒毯,严严实实地覆盖在坝子上;到了金秋时节,它又由深绿渐黄,最后染上一片金色,丰厚而富足。…  相似文献   

12.
勐伴,西双版纳的一个小勐,至今居住有傣族两千余人,属勐腊县。勐伴城子即今乡政府所在地,距勐腊县城28公里,其境东与老挝接壤。从傣文史料记载得知,勐伴在傣族土司建立统治(也就是傣族定居此地)之前,曾居住着被称为“卡火皓”的族群。“卡火皓”是傣语,“火皓”即“白头”,意思是用“白布包头的人”,“卡”直译为“奴”,是傣族历史上对山区民族的贬称。“卡火皓”在勐伴当地俗称“白头族”,是开创勐伴的土著。  相似文献   

13.
金骥 《今日民族》2015,(3):12-13
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有个永俄寨,这里有神秘古老的原生态文化,有优美动听的阿佤歌舞,有香醇的鸡肉稀饭和阿佤水酒,有热情似火的阿佤激情。
  永俄寨位于勐卡镇政府西面,募西路沿线,距离镇政府10公里,交通便利。平均海拔1670米,2006年开始建寨,2008年批准设立村民小组,现有58户165人,全寨均为佤族。  相似文献   

14.
正傣族是云南的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民族文化遗产熠熠生辉。物质文化遗产在众多傣族物质文化遗产中,曼飞龙塔和傣锦最具代表性。曼飞龙塔傣族地区留存着的众多古建筑中,佛塔是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建筑形式,堪称是塔的王国,几乎是"有寨就有塔",最具特色的当数曼飞龙塔。曼飞龙塔位于景洪市大勐龙乡曼飞龙村后山上,是由一个居中的大主塔和八个呈八瓣莲花形拱卫主塔  相似文献   

15.
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城所在的勐董芒弄坡上,长着一棵"三合一"的菩提树,当地群众把它叫做"民族团结树".2009年5月,我们来到勐董,在"民族团结树"下和几位曾见证佤山历史的老人,一起留了影,录了像,并且商讨如何为佤山建设和发展再作些贡献.我们觉得此次佤山之行非常有意义,特撰此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06,(10):F0004-F0004
西双版纳傣族园坐落于素有“孔雀羽翎”之美称的橄榄坝,是云南旅游大省建设中一颗脱颖而出的新星,是中国知名旅游品牌、国家4A级风景区。主景区由曼将(篾套寨)、曼春满(花园寨)、曼乍(厨师寨)、曼嘎(赶集寨)、曼听(宫廷花园寨)五个保存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为重要部分组成,是集中  相似文献   

17.
潘骏玲 《思想战线》2007,(4):131-132
景颇族是一个跨镜而居的民族,本研究的田镲野点是德宏州陇川县城子镇曼冒村委会下的上寨坝和上寨山.上寨坝有75户人家,总人数为263人.而原来的老寨现名为上寨山,有43户人家,人数为149人.  相似文献   

18.
余明 《今日民族》2014,(8):21-23
<正>人们总是说:"最美的女子养在深闺,最美的风景藏在边陲。"普洱市江城县整董镇的原色傣寨"曼滩",是一个以傣族为主,哈尼、瑶、彝、汉族等11个民族聚居的和谐村落,村寨经历百年沧桑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儿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车子朝着江城县城西南部驶过60多公里,就能看见曼滩,它安详肃穆得像一座神秘的宫殿,任凭过客远远近近地欣赏。斑驳的古寨、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干栏式民  相似文献   

19.
姜少勇 《政策》2007,(2):60-60
地方换届选举,人们还是习惯画“正”字唱票。一位代表说得好:“这个‘正’字,可以提醒当选人自觉做到心正身正行正。”虽然说有点望文生义,但细细揣摩却发人深思。正,即不歪不偏。心正身自端,心歪行易偏。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心正是第一位的。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立心宜正,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所谓心正,就是指做人做事的心态、动机和出发点不偏向、不倾斜。心正,是一种优秀的品格、人格的力量,是一个人思想、信念、情操、意志的高境界。春秋时有一个叫黔娄的小官,毕生追求“宁可正之不足,决不斜之…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文化体系有不同的国家观念及国家实践。基于地理环境,傣泰社会发展出以地方主义为中心的勐的政治制度以及围绕着勐形成的国家观念。勐具有内在的分散性和分化性特点。耿马土司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既是以木邦、勐卯为中心的傣族各勐分化、竞争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缅甸曼陀罗国家和元明清大一统王朝国家在这一区域的扩张。耿马处于缅甸曼陀罗的最外圈,只有在缅甸出现卡里斯玛似的君王时,才短期将其纳入缅甸王圈,不过此过程却为耿马带来了佛教信仰,并因此强化了统治者的精神权威。明清大一统王朝的土司制度则是"因俗而治",在适应傣族勐制的同时,也通过设府派官、分而治之以及控制土司承袭制度来改造以勐为核心的政治制度进而改造其国家观念。分散、层级的权力趋于集中,大一统国家的观念在耿马逐渐确立起来,大一统国家逐渐成为耿马土司认可的唯一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