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刚  梁立群 《长白学刊》2007,(1):100-102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的投融资方式不能全面满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融资需求,必须寻求金融创新作为有效的补充。产业投资基金作为顺应产业成长要求而产生的一种金融创新,能够较好地满足产业升级和整合产业链的需求,为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调整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以稳定的现金流为支撑,通过实现资产证券化构建产业投资基金。这种运作模式的特点和优点符合东北地区产业整合的基本需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宋海洋 《长白学刊》2012,(3):99-102
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必然趋势。吉林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产业结构调整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阈下,其调整指向必然是生态化。在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过程中,吉林省要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生态省建设良好契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绿色产品"品牌;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为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在建设"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的大好环境下,创立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有效整合和配置资源,带动全省产业经济实现生态化调整。  相似文献   

3.
珠三角区域产业整合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三角产业结构分析可见,产业结构趋同度高,产业结构变化速度慢,阻碍了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殊三角外资带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生产型的财税制度、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市场环境对产业整合支持力度不足,是珠三角区域产业整合缓慢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统筹产业发展规划,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产业整合推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吴荻 《学习与实践》2012,(10):28-33
产业生态化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实中把生态产业园和区域副产品循环网络的构建作为区域产业生态化的优先选择,使其在载体和模式上都存在着诸多的挑战。由此,本文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拉动区域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潜导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区域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并提出通过对其运作中关键问题的识别与分析,促进该模式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5.
李泉 《思想战线》2005,31(5):1-5
西部开发的进一步推进,必须以生态经济理念为指导,破解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面临的多重制约,重视特色产业和生态资本积累,以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增强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建立节约型社会,真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盛世豪 《今日浙江》2008,(14):16-17
结构变动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因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转型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特别是要把重构区域产业体系作为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以此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生态产业集群是特定区位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所形成的经济效率高、生态功能强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集群。它的主要特征是:遵循生态规律,实行"从摇篮到摇篮"的闭合循环;优选产业项目,整合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吸收外部效应,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美化集群环境,呈现绿色、愉悦、生机勃勃的和谐景观。它具有主副产业衍生模式、多种产业共生模式、生态企业集团化模式。构建生态产业集群要以规划为先导,在产业集群化基础上实行集群生态化改造;以法律为保障,积极寻求有利于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安排;以企业为单元,培育自觉构建生态产业集群的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投资基金被誉为“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从法律规范、资金渠道、人才培养、二板市场等方面着手来发展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9.
金融产业空间格局是反映资本流动和集聚效应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基于功能性城市区域为空间管治单元的研究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空间格局进行研究,进而分析金融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功能城市区域已形成以广州天河和深圳福田为主核心,广州越秀和深圳罗湖为次核心的金融产业空间格局。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东莞松山湖等地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将形成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重要支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竞合模式差异和区域管治模式差异形成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在我国逐步放开外资负面清单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将逐步与国际相衔接,形成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
设立浙江省转型升级产业投资基金,明确产业投资重点,是浙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可以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工具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安市场,做为北京王府井繁华商业区中的一景,早已名动中外,而在老北京西城中,尚有一个与它相对应的市场--大概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2.
变化的实践需要发展着的理论指导 ,并推动着理论的不断创新。世情、国情、党性的变化 ,使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又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以一系列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 ,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这两大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 ,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警察——公安的百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有助展望.法国和英国率先建立近代警政,在英国遇到过阻力.以它们为代表的警察的大陆派系和海洋派系是有其国情根据的.决定警察体制不顾国情是不行的.旧中国警察行政的产生是近代政治与治安的历史需要,也是遇到过阻力的.初建警政受到日本警察的最大影响.蒋介石建立了中国最黑暗的警察制度.我党将Police定名公安,是进步与科学的选择,值得庆幸.在20世纪,人民公安形成了稳定的优良传统.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公安事业的政治基础,绝不能大权旁落.党的理论的指导是公安事业政治理论上的优越性.从30年代我们就辩证地解决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始终把维护稳定放在首位.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针有别于西方警察的公众工作.政策与法律相结合体现公安工作的领导艺术.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开展公安工作.中国公安是国际警界最善于学习他国经验的.我们的优良传统的实践是曲折的、有反复的,甚至发生过自我否定.  相似文献   

14.
陈保中 《桂海论丛》2007,23(2):84-87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政府必须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我们对社会纠纷处理的方式应不断从单纯的法律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从程序主义向效率主义回归。行政解决社会纠纷,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专业性强的特点和优势。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完善行政调解制度、行政裁决制度等,努力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社会纠纷的行政机制,这是新时期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统一认识,奋起直追任务下达之初,公安部监管局曾就各地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印发一份通报,江苏排位倒数第一。黄明厅长闻讯后迅速做出批示。总队领导班子做了深刻反思,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信息化建设是监管工作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监管部门有所作为的绝佳机会。监管总队就加强全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达成了4点共识:一是监管工作信息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顺之者昌,逆之者衰。二是信息化建设为监管工作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监管工作科技含量,改革监管勤务模式,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苏联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的东西 ,究其根源就在于苏联的文化模式和行为模式之间的脱节。这主要表现在政治结构的形式化、过于强调共同性、政治生活中充满“作秀”的味道等。形式主义给苏联的政治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7.
龚智鸿 《北京观察》2007,(11):46-49
北京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集中的地区。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萌芽于燕赵,奠基于辽金,繁荣于明清",并不断发扬光大。在近千年的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了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的表述渐渐隐匿到“女性主义”表达的背后,这是女性主义在后现代视野中所发生的嬗变。后现代女性主义不再以争取男女平权为主要宗旨,而是将关注的焦点从权力转向女性本身,主张消解本质主义和二元对立,承认两性差异,提倡建构一套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19.
今天,绝大多数国家都已认同,两性参政的平等程度是衡量一国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指标。虽然自建国以来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极力倡扬男女平等,并在正式制度中对女性参政采取保护性的政策,但传统社会性别制度排斥女性参政的惯性作用力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牵制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因此,以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保证女性一定的参政比例,虽然由此引起褒贬不一的争论,但仍不失为实现性别平等参政的一种效力抉择。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小学(华小)是以华语为媒介语的小学。现今一些华小,学生的族群背景已开始从单一种族走向多元种族,即从早期以华裔学生为主到近期非华裔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学生来源不再维持单元化。多元化的学生背景给教学和行政带来了改变,尤其是校内的交际语言。根据对一所多元种族学生的华小所进行的观察,全校学生不只是华裔,三分之一是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校内的各族学生并用华语、马来语或其他各自母语来沟通。老师中也包括不谙华语的马来教师,因此校内行政运作的语言是华语和马来语并用,但逐步转向单用马来语。华小的各种改变和现状调查对国内外关心华文教育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华小学生和教师的族群和母语背景不再单元化,意味着华文教育本质发生变化。华小走向多元化,是华文教育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