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青少年偏差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是青少年犯罪群体的潜在人群,教育和挽救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的工作是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关键。本文以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重新审视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的行为,透过对行为产生原因的剖析,发现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的发展诉求,进而提出救助与支持的工作目标及对策,尝试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偏差行为青少年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青少年审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既是一场经济革命,给人们带来的是物质文明的进步和消费者的自主,更是一场静悄悄的消费革命.消费主义文化主导下的青少年审美呈现出审美观念模糊、意识偏差,审美标准缺失、价值紊乱,审美品位偏低、偏好畸形等方面的偏差.青少年审美偏差行为的出现,主要在于市场化浪潮与商品经济的强势渗透,在于消费文化中享乐主义逻辑对其日常生活世界的主导,亦在于大众传媒和现代性因素的输入,应从家庭、学校和社区美育入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吸毒现象呈现低龄化、低文化程度,闲散性、团伙化,复吸率高、艾滋病感染率高、犯罪率高,品种多样化与新型化的特点.认知的偏差、寻求自我认同的误区、问题应对方式的缺陷、凸显自我追求时尚的怪圈及人生观的扭曲,是青少年吸毒行为的主观成因.吸毒行为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主要有系统预防的倡导性策略、家庭辅导与社区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4.
浅析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青少年偏差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霞 《理论月刊》2008,(4):186-188
当前我国青少年在社会交往、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偏差行为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是源于青少年生理变化、心理变化与社会心理变化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冲突,而导致心理不适.如果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则会产生偏差行为,严重的会导致违法犯罪.因此,要有效解决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引导促进、辅导帮助、文化传承、纠偏扶正等方面入手,思考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香港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曲力秋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有其发生的特殊原因和特殊表现。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因为自控意识较弱、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较低,再加上社会方方面面的不健康因素的刺激,他们更经常也更全面地表现出偏差行为,这些行为几乎发生在他们的学习、娱乐、社会交...  相似文献   

6.
郭翔 《青年探索》2002,(5):50-54
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经常发生的、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青少年中出现的偏差行为,犹如孩子学走路必然要摔跤一样,经过多次的跌倒、爬起,就学会走路了。青少年在其成长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而行为偏差难免导致某种危害或危险后果,使人们接受教训。青少年通过认识和纠正偏差行为,就可以逐渐成为认可和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时代,对底层社会青少年偏差社会化的研究,首先应着眼于青少年的学龄前教育,由于底层社会学前教育资源匮乏,使得学前教育功能缺失,导致青少年不能顺利进入学校制度化的生活;其次是学校教育机会的失衡,由于底层社会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导致青少年在情感教育和文化教育方面出现双重缺失,阻碍其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再次是自我身份认同焦虑,底层社会青少年自卑与超越并存,但超越往往受到阻碍,导致青少年产生自我认同焦虑.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极易采取极端行为,导致偏差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检视关于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已有研究,基于其行为发生动因的研究多有涉及,如个体认知、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文化与亚文化、社会关系网络等,但少有针对其行为发生逻辑与过程的分析讨论.由于静态的"因素/行为"分析解释了"因素影响了行为",却没有很好地回答"因素到底如何影响行为",因此,在悬置"因素"的同时,需要一种动态的"过程/行为"分析.通过考察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最显著特征即群体性,而后基于群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对青少年群体吸食新型毒品的行为发生逻辑与过程进行分析,以探寻治理新型毒品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三大公害"之一。不当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影响因素。"重身轻心"的抚养方式、"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重他律轻自律"的行为养成模式是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和家教失误的深层原因。把优化家庭教育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策略,至少应当包括普遍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提供对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完善与家庭教育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江 《青年探索》2016,(4):52-58
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是其与所处情境中各类组织或系统互动的结果。通过对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的数据中10~15岁青少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青少年对父母依恋、与同辈群体的联系与偏差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与青少年偏差行为具有负向相关关系;青少年与偏差同辈群体的联系与青少年偏差行为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因此,矫正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关键在于改变青少年与其周围系统(如家庭、同辈群体)的互动方式,最终达成个体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进而更加有效地实现娇正。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心下移,社区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的发展进步,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青少年的流向、分布变化,使社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同时也给社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和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结合青少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视野下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预控与矫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预控与矫治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的管教实现的,但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三个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弱化,成为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整合构建一种新的干预控制机制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学校社会工作凭借其助人自助的宗旨、各种矫治偏差行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明 《青年探索》2014,(1):20-26
为了研究边缘青少年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学习与成长,我们通过对北京社区闲散青少年采用优势视角理念,运用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的研究方法,具体探寻他们在接受社工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的同时是如何参与社会服务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优势”行为得以强化,同时他们对“问题”行为的认知和观念发生转变,自我认知水平得以提升,社会意识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边缘青少年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学习与成长,我们通过对北京社区闲散青少年采用优势视角理念,运用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的研究方法,具体探寻他们在接受社工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的同时是如何参与社会服务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优势"行为得以强化,同时他们对"问题"行为的认知和观念发生转变,自我认知水平得以提升,社会意识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15.
李勃 《青年论坛》2006,(5):37-40
社区青少年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发展社区青少年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在这方面,山东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起步较晚。本文在两年调查的基础上,就山东省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家长,对个体、家庭乃至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对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分析,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有其产生的必然性.青少年的违法行为大部分在外界环境的诱惑下产生,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和盲目性,只有从感化他们的内心,措施得当,并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合作,才能预防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如何顺应新时期城市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及时加强和改进社区青少年工作,协助政府管理社区青少年事务,是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要对共青团协管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未来模式进行科学设计,以求促进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不良行为青少年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家庭教育失误,学校教育“失真”,大众传媒失当,同龄群体不良亚文化,社会化主体冲突是不良行为青少年现象产生的根源.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视野下,围绕青少年“失范——规范”,运用教育、舆论、行政、法律等手段,多层次、多渠道综合治理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教育力量,建构新的社会规范管理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差异接触理论最能解释澳门的青少年犯罪问题。青少年之所以违法,是因为在其行为的学习过程中,学到较多破坏法纪的理念而较少守法的理念;在与亲密团体的接触中,他们会被塑造,学习对某一特殊社会行为下定义,变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澳门的偏差和违法青少年有较多的黑社会朋友,与黑社会朋友来往也很多,他们也容易受朋辈的负面影响。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的“偏差行为”及“违法行为”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如何面对和认识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偏差问题,引导中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笔者认为学校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教师是矫正学生心理问题的最好医生。一、思想教育法1.强化理想教育。首先,传统的理想教育有许多合理之处,但从现在的社会及学生情况看,必须强调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价值取向后,再去确立远大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