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理论上看,尽管马克思没有专门集中论述正义,但是,他并不忽视社会正义。马克思对正义的寻求就是对资本主义的非人道的批判,其本身就具有积极的正义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生产方式出发,将未来的正义社会论证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即共产主义社会,并将自由、平等纳入到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目标之中。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海夫 《桂海论丛》2006,22(2):11-14
从理论上看,尽管马克思没有专门集中论述正义,但是,他并不忽视社会正义。马克思对正义的寻求就是对资本主义的非人道的批判,其本身就具有积极的正义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生产方式出发,将未来的正义社会论证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即共产主义社会,并将自由、平等纳入到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目标之中。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种正义的批判吗?这一问题蕴含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否依据于一个抽象的分配正义原则,这一由国外而至国内的争论受着两个因素的干扰,其一是正义概念原文所具有的双重涵义,其二是我们认识本身所具有的双重维度。借助于对马克思早期哲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思路问题意识的分析,可以发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路中显然存在着一种分配正义原则,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论证了这一原则是如何在形式上自由、平等的经济交往关系中被颠覆的,并且从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上去论证这一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阶段中存在的合理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义性批判与对资本主义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的合理性判断,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4.
乔戈 《长白学刊》2022,(6):49-57
“塔克-伍德命题”的严肃意义在于,揭示了从当代规范政治哲学范式理解马克思正义观念的缺陷。然而,反驳“塔克-伍德命题”的主要学者通常会采取一种“外在批判”策略以解释马克思的正义批判立场。其中,由胡萨米与布坎南等人提供的两种代表性方案,非但无法同时避免“道德批判谬误”与“道德范畴消除论”的双重困境,反而重新陷入了当代规范政治哲学的解释困境。伍德随后为此提出的修正观点,由于混淆了马克思理解剩余价值占有和意识形态观念的内在层次差异,导致其过于抽象地排除了马克思正义观念的批判性意涵。马克思在“元伦理”层面对正义的二阶反思,提供了一种从内在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的正义观念,进而使唯物史观实现了传统规范性范畴的形式引导与历史阶段的内在合目的性反思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其以劳动所有权为理论基点、以平等的权利为原则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目标的主张。马克思的正义观以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为理论出发点,阐明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分别是正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历史实现形式。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分析中,可归纳出权利原则、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三种分配原则,体现了正义原则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展开和扬弃发展的过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深入探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及其理论超越,既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正义观本真要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分析马克思主义重构马克思正义观的方法论缺陷与理论局限,消除对马克思正义观辩证意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探讨。弗洛姆的这一思想建立在对马克思进行人道主义解释的基础上,他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支配人的现实,反对对社会主义进行资本主义的解释,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目标,即实现人际关系、生产和消费等的人道化。弗洛姆认为人类惟一的抉择就是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有社会制,“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才是健全的社会,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万惠琴 《人民论坛》2014,(11):199-201
拉布里奥拉在对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观点批判继承的过程中提出意识形态观点.拉布里奥拉认为意识形态是关于现实的系统的和终结的观念.他以道德为例分析意识形产生的条件性和阶级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开放性这一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观点也具有“反意识形态”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塔克尔—伍德命题"引发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实质上是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科学主义"争论。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批判而产生的马克思"道德论"与"非道德论"分歧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视角和理论旨趣上的必然反映,他们的探索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积累了新的知识资源。同时,他们的缺陷和不足也启示我们: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必须回到马克思,回到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坚持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这才是理解马克思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谛的科学原则与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9.
康德道德哲学诉诸理性批判,以主体人为基础,以自由与平等为核心价值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启蒙现代性道德理论体系,使得自由与平等、权利与义务等道德价值理念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理解.康德的道德理论是深刻的,更是具有前瞻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康德对我们今天的现代性是持批判态度的.在现代性的发展面临困境的当下,对康德道德哲学展开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学术界进行了一场有关马克思与正义(伦理)问题的大争论,争论的焦点包括三个问题:马克思是否把资本主义剥削看作一种分配的不正义;马克思如何看待分配正义;马克思所设想的按需分配是否是分配正义原则。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分配和评价分配的解释;第二个层面则是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的内在批判和外在批判。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G.A.科恩在马克思给后人留下的两大理论空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丰富了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现阶段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兼容与相关一种一度颇为流行的观点是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按劳分配直接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论述的有关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原则,是和消除了商品货币关系的产品经济形式相联系的,因而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不能兼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现实在人们面前设置了这样的“二难选择”: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就  相似文献   

12.
欧阳康  王晓磊 《求索》2008,(5):81-83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理论依据,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内涵着三个基本维度,分别是历史和地理的维度、实践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维度以及价值批判与理想建构的维度。全面、辩证的理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原意,对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市场取向的改革进程中,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似乎都以为马克思本人对市场经济持否定态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究竟马克思本人对市场经济的态度如何?郭佳新先生的文章《马克思的市场经济观念的嬗变》,从新的角度进行深层次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4.
关柏春 《岭南学刊》2005,1(1):60-64
很多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而劳动不能作为商品。劳动不是商品是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观点,学者们认为劳动不能作为商品就是从马克思的观点出发的。马克思的观点是从资本主义现实概括出来的,它符合资本主义现实,因而是正确的,但是教条式地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不正确的了。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的视阈和语境中,"正义"既有作为事实性的法权意义的形式正义的涵义,又有作为价值性的规范意义的实质正义的涵义。在这样两个层次的差别与统一中,马克思对正义观的批判及其建构呈现为双重维度,即基于法权事实基础上的外在客观批判与基于规范诉求基础上的内在价值批判、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契合统一。只有将马克思的正义观置于其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事实与价值辩证统一的方法论视域中,才能真正辨识马克思正义观双重向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纠正以往在马克思正义观研究中或偏重于事实或偏重于道德的"单向度"的认识论中心主义的方法论误区。  相似文献   

16.
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们总喜欢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称之为历史决定论,虽然他们是持怀疑和批判态度的,但就其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本质概括来说,其观点则毋庸置疑是准确的。依据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人类历史的发展绝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机游荡,更不是在自我圈定的轨...  相似文献   

17.
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重要代表之一,柯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提出否定,究其理由,呈现为三个递进的链环:传统马克思主义并未在道德上对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予以论证;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意味着不平等;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由于在应然和实然状态上都坚持了自我所有原则而表现为不平等。然而,由于柯亨舍弃历史本身而在纯粹道德的基础上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加之没能认识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平等意义,并且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由于坚持自我所有原则而表现为不平等的误判,所以,柯亨的否定并不成立。事实上,由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任何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的企图都必将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关于什么是正义,"一个人有一个人理解"[1],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曾直接阐述过什么是正义,但曾在著作中批判过资产阶级关于正义的理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寻求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但是存在两种误解。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才能实现实质正义,可见,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以人为本"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9.
艾伦·布坎南在《马克思与正义——对自由主义的激进批判》一书中对马克思批判权利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解读,指出马克思对权利最为尖锐的批判是:一个需要权利来实现正义的社会是一个存在根本缺陷的社会,正是由于私有财产以及由私有财产所导致的利己主义的个人才产生了需要权利来进行调节的冲突,共产主义因为消除了冲突的根源,所以超越了权利本身。布坎南认为马克思的这种批判虽然存在问题,因为马克思没有提供足够的理论来说明未来社会如何消除对权利的依赖,但是布坎南仍然坚持认为马克思对权利的这种尖锐批判是对包括当代自由主义正义论在内的所有正义的规范学说的根本批判。  相似文献   

20.
自由、平等、民主等都是自由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本文集中分析了马克思对自由主义自由平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马克思认为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自由平等是交换价值基础上的自由平等,实质是物的限制下的自由平等,它是以确立市民社会成员的权利为其实现方式.马克思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对于把握和践行社会主义自由平等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