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律问题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在合作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合与资合相结合的一种企业形式.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建立,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困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面对我国股份合作制企业正在悄然兴起的第二次改革浪潮,笔者拟对股份合作制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法律上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有着较为清晰的含义。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市民”是市民社会的主体,这一主体所具有的精神正是现代理性精神;市民社会的实质规定为“一切物质交往”,其行动原则就是物质利益原则;市民社会的结构要素是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是国家的基础。这样无论是从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看,市民社会所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一种多样、竞争、平等、创新的领域,这也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状态。如果能把培育一个真正的市民社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失为一种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公益林对维持生态平衡、防护自然灾害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对生态公益林经营者或者所有者因建设、管理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给予补偿。生态公益林补偿具有复杂性,当务之急是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构建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详细考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物质利益是其行动原则 ,物质生活关系总和是其内在规定。马克思以市民社会入手来确立唯物史观的理论起点。市民社会是现代历史进程的一个必不可逾越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转变,这一事实推动着政府治理模式的进化与创新。当今社会由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的火灾频发,消防形势严峻,消防安全治理面临新的复杂任务倍增。然而,传统的消防安全治理过于强调单一的政府主导型管制,深度依赖具有严格法律责任的“硬法”规范,又由于消防安全本身具有的隐蔽性、原因难以查明、消防机构能力不足等因素,出现消防不“硬”的艰难困境,折射出传统管制模式的“应然”出路在于寻求新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发展洪流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汇成大河汹涌前进。从对国外学者关于社会主义研究中,我们得到一些执政党在处理与人民关系时不得不注意的一些事项,我们必须吸取经验得到启发,以期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高度,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从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否定性批判过程中来揭示社会和谐的历史必然性和应然内容.所谓和谐社会,应当包括内在和谐和外在和谐、理想层面的和谐和现实层面的和谐、和谐的秩序与秩序的和谐等方面,从内容看包括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可以归结为"社会的统一"的问题.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很丰富,一些思想很值得进一步的挖掘,尤其是他创立新哲学时的作品和早期著作中的和谐思想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海夫 《桂海论丛》2005,(Z1):49-50
我国虽然用了近23年的时间将GDP扩大到原有规模的8倍,但也带来了能源依赖进口和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等问题.因此,我国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调整能源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森林制度的理论是在对人类社会由封建土地农业制度向现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森林所有权、林地权属及林区居民利益保护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目的在于为更高级的社会发展阶段提供森林制度  相似文献   
10.
印度"向东看"对我国与东盟的合作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时于处于大西南属于欠发达地区且长期处于改革开放的后方的云南省来说挑战大于机遇.如何在印度"东向"进程中,抓住和利用好机遇是云南省新一轮开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云南对外经贸合作的关系中,缅甸因其特殊的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又因其是印度通向东南亚的门户,连接"三亚"和"两洋",是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前哨阵地,处在极其重要的枢纽位置上.云南则是处在中国内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枢纽,被一些国内学者认为具有连接"三亚"和"两洋"的地缘优势.本文正是以学界公认的两个边界相连的"枢纽"为中心,阐明云南在应对印度"向东看"时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以缅甸为桥梁,承接印度"东向"进程的一些战略选择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