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在不远的将来,应该取消发票 陈浩南:我前段时间看了一篇专访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的文章,其中有段话印象深刻。章教授说,他在街上听到一些人喊“发票发票”,不仅觉得很难听,而且以他特有的历史感,他认为这些声音暗示着某些领域的腐败和失控。作为财税学科的专家,您能否从专业角度为我们解读一下这种“特殊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敖林 《今日广西》2008,(6):68-69
17岁的时候,我开始喑恋一个叫江汉平的男生。所有的女生都在背地里喜欢他,还打探到他喜欢莫文蔚那样的骨感美人。 我不是骨感美人。相反,我胖得要命,同学都叫我“肥肥”。 沈原就是这样的一个骨感美人。沈原是我们的班花,她叫我“肥肥”的声音又脆又响。每次听到她的声音,江汉平就会回过头来。他的眼睛里有一抹让人沉醉的温柔,那抹温柔,是给沈原的,  相似文献   

3.
两会声音     
《创造》2010,(4):43-43
在繁忙而充实的会期里,代表委员们履行职责、建言献策。细听两会声音,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才使得每年的两会精彩纷呈,备加令人期待;也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将一个国家的和谐、民主勾勒得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4.
守候     
我的家,在小巷深处。这个位置,离闹市很远,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嚣,甚至连走街串巷卖豆腐的人都不愿光顾这条小巷。然而每天我都聆听着一种声音——一种摩托车驶近的声音——那是他回家的信号。他工作在百里之外的乡下派出所。所里只有三个人,工作很忙。没有特殊情况时,他都是周一早上骑车去上班,周五晚上回来。日子久了,他的摩托车发出的声音就成了家里特殊的门铃。而我,每到周五就会早早地准备好一桌丰盛的晚宴,等候他归来。当他如期而归的时候,我会像一只幸福的小鸟,为他开门,帮他推车,唧唧喳喳对他说个不停;而当他不能如期归来,我又会为他…  相似文献   

5.
陈影 《现代人事》2000,(8):47-47
和他相识是在一个秋季。漫天黄叶飘零,我和他走在一片片黄叶上,踏出嚓嚓的声响,那声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动听的春之交响乐。树枝倔强地指向天空,天空眯着眼仿佛都在陪我们做着春天的梦。  相似文献   

6.
爱泼斯坦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然而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品德情操, 对中国新闻事业杰出的贡献,正如他的微笑一样镌刻在人们心中。为纪念这位见证中国半个多世纪变迁的卓越的世纪老人,我们从一些中外人士的纪念文章中摘要出对爱老的追念与评价,虽然仅仅是几句话,而是一种声音,一种代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对他思念的爱所形成的坚实而厚重的情谊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8,(24):36-39
“令天,我们已然踏上了象征着希望的‘五月花号’,我们将永不放弃我们的理想,共同的理想!明天,当我们的双脚踏上充满着希望的柯德角,我们可以自豪的对我们自己讲:历史由我们自己创造,历史也将由我们续写!”3号候选者张修明抑扬顿挫的声音回响在杭州师范大学叙伦厅当中,演讲接近尾声,他的团队开始热烈地呐喊鼓掌。  相似文献   

8.
只有一个回答:我们正在前进。这是对人民代表大会50年历程最好的注脚。50年间,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我们耳边回荡,那是在1954年金秋9月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共和国向全世界发出的坚定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50年的探索与创新,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逐步形成,而50年前的历史选择与制度设计,已成为我们国家不断扩大民主、完备法制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一位大智者离我们而去了。当得知萧乾先生仙逝的消息后,他慈祥的笑容,稀疏的白发,智慧的目光,娓娓略带沙哑的声音,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对萧先生敬仰已久,但一直未有机缘相见,直到一天萧先生来到我的诊所。一身医院的蓝白条住院衣,外罩一件蓝色的羽绒服。老人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他首先告诉我,他住院已久,院方不同意他看中医,此次是以散步名义偷跑出来,请原谅他着装不整。大概怕耽误其他病人,他拿出自己事先写好的“病历”,边给我看边扼要说明病情。希望中医治疗后达到什么效果,要求明确。初次见面,给我的…  相似文献   

10.
牵挂的美丽     
那天刚上班,有个电话找我。对方的声音有些耳熟,却一时想不起来是谁,而他坚持让我猜猜。听到我尴尬的支吾声,他扑哧一下笑了,接着说了一句我们之间常说的口头禅,我恍然大悟,记忆的屏幕上立即显现出一张挂着淡淡笑容的面孔,他是我的大学好友辉儿,离校后一直没有联系上。他在电话里反复诉说这几年来一直在打听我的消息,直到今天偶然地获知了我的工作单位……放下电话,我心里突然涌起一种极少有过的感动。滚滚红尘中,人们的情感逐渐被物化,变得愈来愈冷漠,友谊也成了一张贴在商品包装外面的时髦标签。而我竟被这样一个地乡的朋反…  相似文献   

11.
《今日广西》2007,(6):14-16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民代表、政协委员5000余人聚集首都。商议国事,谋定大计。在两会上,各种关于民生、经济的观点和声音都能集中释放。通过两会上官员、委员、代表的声音,我们能从中洞悉中国经济的走向,以及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3月16日,为期14天的两会圆满落幕,而两会上的声音依然回荡。在此,我们摘编部分官员、经济学家的意见,让人们从中看到中国经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买票     
胡昌清 《人民公安》2011,(22):63-63
一大早他就要去车站买票,他要离开这个城市。“你往哪里跑啊?还是投案自首吧!”8年前媳妇的声音又在他的耳边响起。这些天这个声音总是在耳边响个不停。自从公安机关开展“清网行动”以来.他的心总是放不下来。他有种预感,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中国论坛》2007,(12):56-56
采访钱文忠是在北京一家四星酒店的咖啡厅里,荧幕下的他相貌周正、风度儒雅,声音和缓而略显沙哑。他说话时的神态很有些好玩,瞪大圆圆的眼睛,两条眉毛常常倒立成八字状,钱文忠一个手势,不张扬但足以表达意思。虽然他研究的东西很偏,但却不让人感觉深奥。  相似文献   

14.
认真     
鱼志清 《现代人事》2003,(11):34-35
最近读了北大怪才余杰关于“认真”的文章,引起了我对“认真”的极大兴趣。在文章的开头,他引用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的一则日记。尼采受精神病的困扰,在漫游南欧疗养期间,风光优美的意大利令他留连忘返,他以诗一般的语言写道:“在热那亚的一个黄昏时节。我听到了塔上传来的巨钟长长的声音,那声音一直悠悠不绝延宕着,回旋着,盖过了街衢众生的吵闹而冲向暮色里的星空,融入微风的怀抱里,那样凛冽却又充满孩子般的天真和伤感。  相似文献   

15.
进入胡亚捷的家,立刻感到一股清凉,这不仅是因为空调的缘故,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家能给人一份爽朗、明快的心境。我猜想这是胡亚捷的手笔,因为他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声音、他的语言甚至他的每一个眼神都绝不拖沓,绝不迟疑,他会使你确信自己正和一个真诚而敏锐的人坐在...  相似文献   

16.
赵辉 《台声》2014,(11):90-93
也许对很多人而言,最为深刻的那首歌叫做岁月,如邓丽君于一代人,如罗大佑于一代人。曾经齐秦的流行也代表了一个时代,30多年间,从长发到短发、从皮衣到T恤、从浪子到情痴。如今的他人过中年、声音不再高亢、昔日神话也慢慢退却,但对很多人来说,他的歌声中依然有着太多的回忆和感触。对于齐秦,很难说清他究竟属于哪个年代。对于60后、70后的一代,齐秦是属于他们的时代歌者,而对80后、90后的一代,齐秦成名的年代,我们还是孩子。当我们开始去找寻他的声音时,  相似文献   

17.
林岚 《文明大观》2001,(11):92-93
国庆节前我打通徐诗战家的电话,一报出姓名,他马上兴奋地叫起来:“哎呀,是你呀。你好你好!”声音是脆亮的,还有些许高亢。这声音是我陌生的,我认识的徐诗战,他十分羞涩而且非常拙朴,八年前我在龙岩翠屏山煤矿见到他,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始终红着脸低着头小声说话,每一句都答得疙疙瘩瘩。  相似文献   

18.
“法官,你帮帮这个孩子吧,他还小啊,不懂事,犯下这么大的错,我们家长也有责任啊。”电话里传来的无奈声音让普陀法院少年庭的孙法官感到棘手。这个孩子名叫小海,今年刚满15岁,父母离异,父亲还身患重病,家境很困难。  相似文献   

19.
6月中旬,得到赵和曼教授不幸病逝的消息,令人震惊和不敢相信。因为就在一年多年前,我们还在一起开会。他的身体看来很健康,也没听说他有什么疾病。几个月前,他还与我通过电话,声音还是那么洪亮有力,风趣幽默,一点不像病人的样子。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还是匆匆走了,而且走的那么突然,不禁令我黯然神伤,为我国华侨华人研究学界失去了一员“大将”而深感难过。  相似文献   

20.
他离休十六年,却是离而不休,长期关注着民政事业的发展,尽己所能地为民政事业贡献光和热,为民生而忧虑奔走,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坚持和风采,也为全省民政人树立了榜样。他,就是省民政厅离休干部、基层政权处原处长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