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个月,我在城里买了套二手房。房子是装修好的,我只刷了墙就搬进来住了。母亲从乡下来了。扛来一蛇皮袋桃子。我问母亲:“你带这么多桃子干吗?”母亲说:“给你的左邻右舍送点。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自家种的桃子,没施化肥,没喷农药,比买的桃子甜多了。”  相似文献   

2.
裕民县江格斯乡切格村村民李广海一家告别住了10年的旧土房,搬进宽敞明亮的红砖房。他高兴地放起了鞭炮,引来许多村民前来观看。他高兴地说:“这是全靠种植紫皮大蒜发的财,今年我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获得更多的收入。”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 《人权》2010,(5):54-58
今年7月26日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江村村民尼玛卓嘎的乔迁喜日,村民们都来给她道喜。尼玛卓嘎高兴地说:“我的新家有3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藏式民居装修,国家给了近2万元的补贴,还提供无息贷款,这样的房子谁不会抢着盖。搬进新家,心也跟着房子亮堂多了,现在我要集中精力做生意。”  相似文献   

4.
鲁矾村68户腊米人(哈尼族支系)住瓦房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世代居住在李仙江畔,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加禾乡鲁矾村的哈尼族群众,解放前用岩洞、窝棚挡风避雨,过的是刀耕火种,饿了摘野果充肌,渴了捧把管水喝的悲惨生活。当地民谣中唱道:有柴无米肌肠咕,衣裳单薄风更寒。屋漏又是连夜雨,于天更怕火烧房。自从五星红旗插到了李仙江畔,鲁矾村的哈尼群众生活也随之改观。他们住上了土言墙木叉柱茅草房。但是,由于山高智深,交通闭塞,经济不发展,尽管这里的哈尼汉子个个长得象大青树般结实粗壮,有打豹子老虎般的胆识,仍然没有摆脱肌…  相似文献   

5.
今年上小学3年级的女儿开学的第一天从学校回来。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在我面前叫道:“爸爸,我们的老师是一位老爷爷.而且前不久还搬到我们小区里来住了。”  相似文献   

6.
禾源 《福建乡土》2011,(5):7-9,12
“四平戏”俗称“庶民戏”,是一古老剧种。明末,从江西传到这个山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我带着感受蕴育四平戏这一梨园奇葩土壤气息的冲动,在那个山坳的村子里住了几天,走访了几位老者,旨在了解他们怎么传下古老剧种“四平戏”。  相似文献   

7.
“我饿着,但是我坐着”我赞成一位来自上海的干部的说法:“穷”与“愚”有着互为因果关系,“愚”者多为“穷”,“穷”都多属“愚”,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穷者必愚,愚者必穷。有“穷”者并不“愚”,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也有因天灾人祸造成的,还有主观不努力,甚至有好吃懒做的;有“愚”者也并非“穷”,是机遇和机会使他们获得了富裕。所以,在扶贫工作中不应机械地理解“治穷必先治愚”这句口号。明白什么是贫困?恐怕连贫困的人自己也不一定明白。不知生,何知死?没有见过富,也就不知道穷。家家都没有电视看,也就…  相似文献   

8.
中民 《中国减灾》2007,(11):60-60
“自从搬进了抗震安居房,我们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外出交通都方便了,吃上了自来水,早晚还可以在门外的健身器材上锻炼锻炼身体,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这是一位刚刚人住抗安小区的维吾尔族村民买买提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回访旧居     
石湾 《北京观察》2001,(12):49-51
从结婚之后,我已经搬过好多次家了。本来,我在北京应该至少有四五处旧居,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已有几处旧居再也找不见踪影了。其实,严格地说,我家先前住过的地方,都称不得旧居,因为那都是公房。只有如今住的这套百余平米的单元房,才花钱买下,成了名副其实的自己的家。搬进新居也已经有3年光景,虽不能说一切都称心如意了,但与六七十年代住过的那些陋室相比,就真的是有着天壤之别。记得刚搬进来的时候,一切安置、收拾停当,往舒适的沙发上一坐,妻子  相似文献   

10.
“情系我的兄弟姐妹,帮扶贫困残疾人。”这是今年第十四次“全国助残日”的主题。这个主题,正是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正是全社会帮扶贫困残疾人的集中展示。“我的兄弟姐妹”,一个普通的称谓里包含了无比深厚的情意。  相似文献   

11.
近期,一些事业单位的“老人”陷入了提前退休还是静观其变的纠结中,他们计算背后的经济账,将7月1日视为做出选择的“大限”。紧张的情绪缘于2014年5月15日出台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关键年头,也是“国际消除贫困年”,扶贫工作必须迈出新的步伐。云南是全国贫困面较大的省份之一,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近几年,云南的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贫困地区要在本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还有很多困难,任务十分艰巨,“九五”期间的扶贫工作,实际上是啃硬骨头的攻坚战。“攻坚战”就得有攻坚的措施,就此,我想从云南的实际出发,谈点粗浅的认识。对我省贫困状况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和估价,是…  相似文献   

13.
微观察     
《乡音》2016,(1):1-1
摆脱头脑中的“贫困” 《人民日报》:1992年7月。习近平同志将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有关重要讲话、文章收录成册。书名就叫《摆脱贫困》。正如习近平同志在该书跋中所写的:全书的题目叫作“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  相似文献   

14.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生前廉洁自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贯的。这里仅略举二、三事。建国初期,周恩来在中南海三让住房后,搬进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当时的西花厅由于年久失修,潮湿阴冷,1959年底,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对西花厅进行保护性维修。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你们修的?。”接着他生气地走了,临时住在钓鱼台。后经几位老同志劝解,他提出,“把屋内陈设全部换回原来的,才回去住。”他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  相似文献   

15.
消除贫困: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本期,我们推出了一组以消除贫困为内容的重点报道,献给今年联合国“国际消除贫困年”。贫困,世界性的问题;消除贫困,全人类的责任。然而,贫困问题事至今日,不但尚未解决,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来自联合国的资料说,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已从...  相似文献   

16.
“几十年来,感觉还是一样,跟年轻时没有变。”“从开始爱到现在,我将爱你一生一世……”一对84岁的老夫妻,他们依然恩爱如初,并坚信爱情是海枯石烂的。今年国庆节,在众多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陈绍权老人与妻子罗靖芳迎来了他们60年的钻石婚庆。  相似文献   

17.
广袤的豫南大地,弯弯的洪河岸边,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的贫困乡镇─—新蔡县李桥回族镇。近年来,这个昔日远近闻名的“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镇”,一举甩掉了贫穷帽,政治稳定,民族经济发展迅猛,人民安居乐业,1994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先进乡镇”。谈起这些变化,李桥人总是津津乐道,而最让他们引以为荣的是有一位好镇长。“好镇长”名叫常科,今年刚到而立之年的回族青年。“志在农村”─—十多年前的愿望,证明他回家乡压根儿就不是图自在1988年7月,是常科人生抉择的重要时刻。中南民族…  相似文献   

18.
最新人群——“Z世代”的生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新新人类”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到目前已经经过了“X”、“Y”和“Z”三个“世代”。通常“X世代”是指1963~1973年出生的人,“Y世代”是包括1974~1979年间出生的人,而“Z世代”则是所谓1980~1984年间出生的年轻人。根据台湾东...  相似文献   

19.
刘仪 《人大建设》2013,(12):34-35
栋栋高楼排列整齐,水泥路面宽阔整洁,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不是城市里的高档住宅小区,而是荥阳市的新型农村社区。“以前,俺家住的是三问平房、两孔土窑洞,出行得爬坡上岭,种庄稼‘靠天收’。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生活还有保障,和城里人没啥区别了。”说起搬进新社区的感受,崔庙镇的方淑花乐得合不拢嘴。  相似文献   

20.
我是在盛夏搬进红星胡同的。 这里可能是北京保留得最完整的一片四合院了。那些古旧的房子,就像历史沉默的脸,隐藏了多少世事的悲欢。我喜欢将自己置身在一片古旧里。我要住的院子在胡同的 18号,我非常喜欢这个号码。小四合院重新翻修过,所以比起周围那些经年的、被各户搭建的各色小房拥挤得看不出院落的四合院,它显得整洁、干净、清亮。绿墙、红窗、青瓦,像画里似的。东南西北各两间房子,将院子拼成一个“口”字。门前有一棵古槐;东房旁有两棵枣树,它时常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的话。它们都开着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