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是中国实证主义哲学思潮的先驱。他认为要改变中国弱贫的的现状,必须全面学习西方,必须学习西方的思考和治学方法。他相信西方治学注重经验与观察是中西治学方法的最大不同,必须改变中国传统有"术"无"学"的状态。严复主张注重逻辑学是变革中国治学传统的又一关键。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航天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钱学森说,促进科技进步是一项全民性事业,必须把广大科技工怍者充分发动起来.现在,我们要提出"科技兴国"的口号.他认为,在当今中国,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应当振奋起来,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发扬高度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投身到加速中国科  相似文献   

3.
博览文汇     
不要工具型人才温家宝去看钱学森,谈到科研创新。钱学森说:"你说的我都很赞成,但有一点,我们的大学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然后他说了句很含蓄的话:"应该让学科学的学点艺术。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有艺术素养。"其实也就是说,不要工具型人才。问题是——学点艺术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工具是只会服从,而不会创新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直将钱学森视为偶像的邓中翰带领自己的团队研发出"中国芯",打破了国外芯片生产的垄断格局,彻底终结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当然,与辉煌的过去相比,他更看重未来,希望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他曾在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工作,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  相似文献   

5.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提出:大学要培养杰出人才,教育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去年8月,钱学森又对温家宝总理说: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回顾钱老的创造人生,联系他著作中的有关论述,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上有很多宝贵见解,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6.
刘菁菁 《青年论坛》2014,(1):146-148,F0003
钱钟书为中国现代文史大家,其读书、自学与治学的方法既成就其自身的学术事业,也嘉惠后学。钱氏读书与自学中虽兴趣广泛,中西兼顾,但也沙中淘金,择要而取;虽博闻强记,天赋异禀,但也手抄笔记,肯下硬功夫。在治学过程中,注重"瞥观疏记,识小积多",并持之以恒,终其一生。践行读书、自学与治学的方法与态度对于当代学者治学有很强的警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宝东 《传承》2012,(5):13-13
1926年底,邓小平回国后,即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虽然没有整块时间集中学习,但他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读书。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繁重的领导工作,而读书依然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读书学习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善于将读书学习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提出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8.
我和男朋友是在同一场人才招聘会上认识的.那时他大四.我大三.他学理工,我学文科.但这并没妨碍我对他的狂热。他是我的初恋。认识他不久,我知道他有一个女朋友.是他的高中同学.但那个女孩在外地读书.两人很少有机会见面。因而,他们的关系渐渐地就淡了许多.几乎到了分手的边缘。  相似文献   

9.
1956年10月6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但是,几年之后,钱学森却"降职"为五院副院长。这绝不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对他不信任,或对他任院长期间的工作不满意。恰恰相反,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具体分管国防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元帅、陈赓大将等对他是充分信任的。让他担任"副院长",为了更好地发挥钱学森的  相似文献   

10.
读书无用吗     
我不同意苗先生设定的"读书"的概念.对大部分爱读书的人而言,"读书"是对人类终极价值和生存意义的思考与探索,"读书"是情感的交流、视野的开阔、心灵的充实,是在前人智慧基础上的自我升华.只是考虑到这些本应理所当然的含义暂时还无法被"读书无用论"者们理解和接受,更有甚者,说不定会被认为是"自认为肩负拯救民族"的行径而加以鄙夷,本文不得不与他们站在同一层面来讨论:读书--也就是上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究竟有无用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