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一些问题,披露的信息不规范、质量不高、可对比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良性发展。通过检视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营利组织的失灵是困扰我国公益事业发展一个重要因素,理论界对如何治理非营利组织的失灵做出了积极的探讨。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失灵的治理进行了探索,认为加强强制性信息披露、激发自愿性信息披露、完善非营利领域的产品市场、筹资市场、管理者市场,实现三者的联动将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失灵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李昀颖 《求索》2015,(2):15-18
以基金会中心网公布的净资产或捐赠收入前100名基金会为样本,研究其信息透明度状况并实证检验组织规模、复杂性对其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发现:我国非营利基金会的信息透明度差异很大,公募基金会信息透明度总体高于非公募基金会;组织规模越大,信息透明度越高;全国性、组织收入集中度低即组织复杂性越高,信息透明度越高。因此建议:非公募基金会要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加强信息披露;制定规范、有效的信息披露标准,统一信息披露途径;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柯琼 《湖北社会科学》2006,26(12):106-109
会计信息披露中政府管制的作用在于提供会计信息生产的质量标准。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就是要建立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能准确反映企业价值。这样,这能统一信息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对会计信息披露管制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娟 《新东方》2006,(11):44-46
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会计学在政府和事业单位中的运用,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由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对其会计活动和会计方法具有重要影响,而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确会计目标。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内容包括:谁是财务信息使用者,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以及财务报告能提供什么信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式应转向“两级准则层、三个准则群”模式。与我国预算会计相对应的会计体系,在西方通常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或非企业机构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同企业一样,都是社会的基本构成环节,但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由此…  相似文献   

6.
学术前沿     
正社会治理中非营利组织的困境王斌在2014年7月4日《中国科学报》上撰文认为,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着治理主体缺位和越位的双重矛盾,即政府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不断越位、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众的缺位。关于社会治理困境产生的根源,该文指出基于理念对立是困境产生的本源。基于理念对立是指由于传统的管制和管理理念所造成的政府对于谁是社会治理主体的误判,即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这一误判是基于中国政治传统的先验性理念。在这个本源因素的基础上,信息不对称是困境发生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政府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结构的三大支柱,非营利组织成为解决社会问题必不可少的组织机制。本文选择了加拿大基洛纳市和我国北京市两个非营利组织的典型个案作为研究对象,从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环境、法制环境、组织架构、资源利用方式、与政府关系、具体运作机制等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邓湘树 《人民论坛》2014,(14):36-38
大型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准确传递信息,对于进行有序有效的灾害救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各自掌握着一部分信息,应该进行合作以更好地救灾。文章对大型自然灾害应对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进行信息合作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以及双方在合作中的职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型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准确传递信息,对于进行有序有效的灾害救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各自掌握着一部分信息,应该进行合作以更好地救灾。文章对大型自然灾害应对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进行信息合作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以及双方在合作中的职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在分析欧美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政府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路径。本文认为,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拓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空间;强化政府的规制和有效监督,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增强非营利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是政府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基石,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及市场信息的共享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弥补了政府以及市场的缺陷。尤其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领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与非营利组织的宗旨不谋而合,而两者在资源上相互依附的特性,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在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代理机构、监督机构及环境创造机构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由于传统治理理念的影响,我国形成了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间的依附合作关系。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之间应是合作的关系,但为促使公共服务提供者提高效率而应引入竞争和半市场机制,从而使得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中国迫切需要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即在参与式发展新范式的指引下建立"多中心"的城市治理模式--包括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市民等利益相关体在内的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治理模式.本文从探讨这种治理模式中政府、非营利组织及市民的关系创新入手,提出建设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等构想.  相似文献   

14.
非营利组织“APC”评估理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问题的提出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一个健全的社会为什么需要有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有什么作用等问题。[1 ] 在此基础上 ,学者们指出了各国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非营利组织的必要性 ,并预期非营利组织将与政府、企业一道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然而 ,遗憾的是 ,经过 2 0多年的“结社革命” ,全球的非营利组织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非营利组织似乎远没有预想的那么蓬勃。与各国强大的政府和愈加繁荣的企业相比 ,非营利部门仍然显得那么无力与弱小。究竟是什么原因限制了非营利部门的发展呢 ?许多学者和非营利部门的管…  相似文献   

15.
在灾害救援的实践探索中,非营利组织之间自发合作逐渐成为灾害救援中各主体的重要参与方式。非营利组织自合作,旨在通过合作网络的构建和社会救援资源链条的形成,力图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对社会参与主体缺乏有效统筹的制度背景下,形成社会参与的内生优化,从而提升救援能力和参与有效性。本文以四川芦山地震救援中成都公益组织"420联合救援行动"为个案,梳理、分析非营利组织自合作的过程和行动逻辑,最后针对政府如何对非营利组织自合作进行定位和制度容纳等关键性问题作出展望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非营利组织失灵:组织边界之模糊与清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回顾学界对非营利组织失灵的研究和区分非营利组织失灵与非营利组织问题的基础上,厘清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从政府失灵到非营利组织失灵的逻辑,提出非营利组织失灵源自其组织自身固有且依靠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目前非营利组织失灵源自组织边界模糊化或越界、错位,其纠正只能依靠组织边界清晰来实现,有必要引入公共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并赋予其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国家这种社会单元内怎样理顺政府与各种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府要与非营利组织建立良好关系,政府在支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金保德  宋静 《前沿》2009,(1):64-67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的探究对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的公开是其财务管理的重点,是提升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完善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监管、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诉求的有效途径。在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构建中应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中长期存在着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的法制化程度低,政府规制的制度安排存在问题,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监督尚显薄弱,非营利组织的自律机制仍不完善等问题。完善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机制需要构建必要的法律秩序和制度框架;建立起在一定法制基础上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原则;有包括捐赠者、受益者、媒体等利害相关者在内的广泛的社会参与;由专业化机构进行的资质认定和评估;建立在相互信任、信息共享、平等竞争基础上的行业互律;实行规范性管理、制度化管理和能力建设基础上的组织自律。  相似文献   

20.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按照通常的界定,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政府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全部机构,是立法、司法、行政等机关的总称。狭义的政府仅限于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本文所提及的政府是狭义上的政府。非营利组织一词的使用还不规范,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最受认同的是萨拉蒙教授用结构运作定义所界定的,认为只要满足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特性的组织就是非营利组织。严格按照萨拉蒙教授的定义,我国完全意义上非营利组织几乎没有,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许多既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企业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虽不完全具备上述的特征,但在性质、功能、组织特性等方面与其极为相近,或者将逐步发展成非营利组织。我国法律上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经工商注册而实际具有非营利组织特征开展公益活动的组织。本文所使用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是指从事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等。边界,也就是界限,该词包罗万象,不仅包括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