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是权力的伴生物。公开竞争是防范吏制腐败的根本之举。坚决遏制和清除腐败现象,关键在于如何管住权力。要想管住权力,首先要管住“用人的权”和“用权的人”。而如何管好“用人的权”和“用权的人”,归根到底,在于坚持“阳光精神”,实行公开竞争:用公开代替“地下”,用阳光防范腐败。不实行公开竞争,不足以从源头上遏制吏治腐败。  公开竞争是文明与进步的动力源泉,是支撑现代社会高效运转的首要驱动力量。在现代文明与法制社会发展中,公开竞争原则已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上升为效率与公平的前提保障,构成市场经济走向…  相似文献   

2.
政务公开在我国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然而,由于政务公开的顾虑多,约束多,“公开”的结果总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事实上,“公开”正是民主政治可爱之处。因为公开,无论对错、好坏、正误,都呈现在众目睽睽之下,才能根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腐败这些陈年痼疾。人们常谈“黑箱操作”,但苦于难以解决。但经过曝光,往往能督促政府  相似文献   

3.
张红 《时代主人》2007,(11):39-40
目前,随着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财政支出规模也快速增长,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监督尤显重要。近年来.财政支出监督围绕公共财政框架,坚持服务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在维护财经秩序、严肃财经纪律、保障财政政策实施、治理腐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存在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督方式方法落后、与财政管理融合不够紧密、  相似文献   

4.
一、“用人”是杜绝腐败滋生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用人”要看“德”,“德”比较好的人,他的思想境界比较高,对自己做人的要求比较严,自律能力比较强,能经得起诱惑,抵挡住腐败。 二、“建制”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的“环境”和“土壤”。在制定“制度”时,应想到哪些环节上会产生腐败,应有配套的监督执行的硬规定,从根本上和客观上提供了不易产生腐败滋生的条件。 三、“监督”是制约权力、制约腐败的重要环节。这是一种用一定的法律形式、用行政手段来规定的,官方不叫你“监督”不行,执行监督者不“监督”也不…  相似文献   

5.
时下,不仅有人爱吃“大锅饭”,还有不少人爱讲“大锅话”──尤其是那些习惯于亦步亦趋、照搬照套的领导干部。 比如,某局长在会上说了句:“政务必须公开,大家要监督就先监督我这个局长!”结果下辖七站八所的头头回去分别开会都接着讲:“政务必须公开,大家要监督就先监督我这个站(所)长!”再下面的组长、队长也不怠慢,照样慷慨陈词:“政务必须公开,大家要监督就先监督我这个组(队)长!”对这些如同一锅煮出的“官话”,群众的耳朵听出了老茧,却唯独没听说如何公开、怎样监督。 “大锅话”在群众听来往往是“正确的废话”。…  相似文献   

6.
审计报告公开,审议意见见报,执法检查报告现身媒体……明年1月1日以后,人大常委会监督采用类似的公开动作不再单靠勇气和魄力了,因为《监督法》已经把“阳光监督”写在法律文本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监督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公开是人大常委会监督的一项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充分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正确的新闻舆论监督是激浊扬清、扬善惩恶、扶正祛邪的有力武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要积极而正确地、充分而健康地发挥舆论监督功能,需要在解决好“五个统一”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乔颍 《人大研究》2007,(5):22-24
审计报告向社会公开,执法检查报告见报,审议意见现身媒体……2007年1月1日以后,人大常委会监督采用类似的公开动作不再单靠勇气了,因为《监督法》已经把“阳光监督”写在法律文本里。  相似文献   

9.
郑运娥 《湖湘论坛》2005,18(2):45-45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权力具有扩张性和蜕变性 ,在不受监督的情况下容易被滥用而导致腐败。在我国 ,“一把手”由于滥用权力导致腐败的现象非常严峻 ,严重地影响到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危及到了党的执政地位。正因如此 ,如何从制度上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 ,充分发挥各级“一把手”在抓班子、带队伍、干事业中的作用 ,已经成为摆在我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从目前很多涉及领导干部的大案要案来看 ,许多“一把手”的严重腐败案件 ,几乎没有一件是同级党委成员主动检举的 ,“事前基本没有监督 ,事中基本难以监督 ,事后基本不是监督”…  相似文献   

10.
腐败的是人,而不是制度;即便有为腐败提供庇护、支持的制度,也是腐败的人制订出来的。若把选人用人权真正还给人民,不但可能有效改善人民对反腐败的预期,或许也是走在通往发现“灵丹妙药”的路上。  相似文献   

11.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失去监督的干部容易跌入泥坑。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有鉴于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最近召开的湖北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监督,自觉接受来自组织和人民的监督。”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养成一种在监督之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人人都有这个境界。有的人不喜欢监督,视监督为找茬子,是与自己过不去;有的人逃避监督,想方设法躲开监督;有的人把监督者视为不受欢迎的人,…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官员财产公开试点并没有呈现逐步扩大、升级趋势,而是呈现衰减趋势。这可以从侧面说明,这一试点是一个敏感性较高,牵涉面较广,阻力较大的反腐战略,推进速度缓慢。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建立的关键在于中央的决心,而腐败存量、官员阻力、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态,是影响中央对其持谨慎态度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遏制腐败是古今中外权力监督的普遍难题。人们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如强化制度约束,实行权力分立制衡,鼓励社会公众监督,培育廉洁文化氛围,等等,但往往都难以根绝腐败。由于官员腐败行为常常伴随财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重视高层反腐的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反腐,强化对一线执法者的监督,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和检举制度,听取公众意见,使基层腐败无处藏身。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普遍建立重大决策刚性机制、完善权力运行公开机制等,早日实现"不能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么庞大的一笔资金的收支,凡不涉及国家机密的部门预算,不但要让人大代表审议,也应让老百姓都能看得见、看得懂。”这是在今年“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提出的推行国家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并强化监督、打造“阳光财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试论人大与国家审计关系的发展与深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大目前没有实质性地拥有像国家审计这样专职的预算监督资源 ,这样人大尽管拥有监督权力也只能依靠或借助“别人的工具为自己做事”。结果是人大对财政预算监督就缺乏实质性介入的途径和手段 ,而人大依靠审计监督来强化人大预算监督的效果实际是要打折扣的。对审计机关来说 ,尽管它拥有监督资源 ,但却因缺乏权力“后台”而难以使自己发挥出资源的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江都市公安局戴成飞同志来稿指出,要扎实有效开展好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专项工作,必须抓住公开接访、开门迎访的契机,强化“四种意识”、落实“四项工作”、完善“四个机制”。首先,要强化“四种意识”,进一步转变接访工作作风。一是强化宗旨意识,全体参与公开接访人员要切实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接访、热情周到、廉洁高效;二是强化维稳意  相似文献   

17.
乔颍 《人大论坛》2007,(7):22-24
审计报告向社会公开,执法检查报告见报,审议意见现身媒体…2007年1月日以后,人大常委会监督采用类仅的公开动作不再单靠勇气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已经把“阳光监督”写在法律文本里。  相似文献   

18.
在反腐斗争不断加大力度,而腐败现象却不断蔓延甚至有如朱元璋所叹息的“朝杀而暮犯”的形势下,党内外都在进行理性的思考:如何治本,如何强化监督,如何堵塞产生腐败的源头?人们议论较多的是加强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的监督,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很少论及对共产党的监督,甚至有的人对此感到惊异。其实,对共产党的监督比对共产党员的监督更重要,而又更难以做到。因此,很有深入讨论的必要。可以监督需要监督共产党可不可以监督?回答是肯定的。党章规定要依法治国,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说明党要接受国家制度的监督,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就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党要领导人民依法治国 ,必须从严治党。当前要深入开展“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重点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要严格监督 ,拓宽和强化人民群众监督的渠道和力度 ,把监督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要把监督的范围拓宽 ,要从阶段监督向全程监督延伸 ,做到关口前移 ,着眼防范 ,事前要卡住 ,事中要堵住 ,事后要查处 ,使监督的防范作用、制约作用、惩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 ;要严肃党纪、政纪和国法。不管是谁 ,只要敢搞腐败 ,敢违法乱纪 ,就要依法严励惩处 ,要他们付出巨大代价。只有加大“犯罪成本” ,才能真正起到惩治和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不少褒贬乡镇人大的文章见诸报端,焦点集中在乡镇人大形同虚设,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监督不到位等方面。却没有从根本上找出困扰乡镇人大的根源。一、“人大人”和“政府人”界线不清是导致乡镇人大难以发挥职能的关键。在乡镇人大工作的同志,直接面对“三农”,应该说对政府行为和选民意志了解得最清楚不过,职权也应该发挥得淋漓尽致。但为什么在行使权力时却缩手缩脚呢?关键是“人大人”和“政府人”界限不清,自己究竟是“人大人”还是“政府人”,连他们自己也感到困惑。拿笔者为例,本人既是人大代表和人大秘书,同时又是包村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